[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模块四:喜无量心,祝你百事可乐(2)
 
{返回 佛是一棵树 第三部分:四无量心-唤醒OFFICE里的佛心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003

模块四:喜无量心,祝你百事可乐(2)

人们乐于接受的是快乐,而难以忍受的是痛苦。一般意义上的快乐就是对自身欲望的满足。贪求之事实现之后,我们马上投入对另一种类型的欲望的追求之旅。而人类自私的欲望就是这样的不知满足。对于现实生活中的普通人来说,最渴求最向往的、也是仅有的快乐就是物欲享受。毋庸置疑,希求、获取、以及忆念这些物质主义者高度珍惜的物质享受,确实能给予人短暂的快乐。只可惜,它们只是梦幻泡影,如露珠又像闪电,常常处于无常变化之中。

财富的拥有能否赐予人真正的快乐?如果真是如此,许多百万富翁就不会承受不住工作压力想到要自杀,许多千万富翁也不会在生命的鼎盛时期就猝死于对金钱无限追求的途中。在现今物质逐渐发展到极点的社会中,相当多的衣食无忧的现代人,精神和心理都不太健康。如果说财富的占有就能提供真正的快乐,那么是什么导致如此的局面呢?

世界的主宰者们能否创造真实的幸福?亚历山大皇帝曾不可一世地向世界进军,一路势如破竹,所向披靡,最后却因没有更多可占据的领土而叹息不已。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曾率领蒙古军团从亚洲打到欧洲,到头来还不是在征战途中,客死他乡。

头戴皇冠的皇帝和显赫一时的领袖们总是很快乐吗?历史的斗争中,掌握国家政权的领导人的生命常常是朝不保夕。圣雄甘地和肯尼迪的惨死就是最鲜明的例证。

佛陀在世时为世间众人讲解了四种快乐。

第一种是大家都希望拥有的快乐,比如:健康、财富、长寿、相貌、享受、财产、精力、孩子等。

第二种就是从这些拥有中获取的快乐。平常之人都希望从这些快乐的满足中得到喜悦的享受。从始至终,佛陀都没有劝诫所有的人潜心寂静,放弃他们的世间之乐。

他慈悲的教导:财富的享受,不仅在于把它们用在自己身上,更多的是为了他人的福利,为我们生活的世间带来更多地美好。我们的所有享受只不过是暂时的。当我们丢下一切拥有而死去时,惟一能够带走的就是我们所给予的。我们用世间的财富广行慈悲的善业反而会使人们真诚而永远的怀念我们。

不伤害别人是另外一种快乐。事实上,每个人都有能力慈悲为怀,并且人人都有一颗温柔的心。我们不需要造成任何人的负担,伤害他人的人总是生活在精神的痛苦之中,并要对他们的所做所为内疚地生活。一旦我们开始领悟“人类的本能是怜悯而非掠夺”,我们与这个世界之间的关系立刻有了改变。我们会用慈悲的心境来看待人间,而不是用敌对和自私的心态对待别人。我们会活得更轻松、更有信心、更快乐。

佛陀最后坦言,人这一辈子,以无过为生是最大幸福之一。无可责备的生活对自己、对他人都是一种福益。将受到众人的推崇和尊敬,得到他人安详气氛的影响,他自己会感到问心无愧而更为快乐。不过,应该说明的是,要想得到众人的好评是极为困难的。品德高尚之人关心的只是没有过失的生活,而不在乎外界的认可与否。世界上的大多数人以享受为快乐,而另外一些人以追求舍离为快乐。没有执著,或超越物质享受是精神享受者的快乐。从痛苦中获得解脱的涅槃之乐是一切快乐之最。

三、真正的喜悦来自心内

在四无量心中,慈无量心带给众生欢乐,喜无量心则是要让世人喜悦,那么喜与乐究竟有什么差别呢?佛经《大智度论》卷二十说:乐是在五尘中所生的欢乐,而喜是在法尘中所生的喜悦。按我们的概念理解:怜悯穷人,先施与财宝,是先给他快乐;然后教导他谋生的技能,则是使他在生活中产生欢喜。所以,乐是比较表相的感觉,喜是深层的感受。

悉达多太子之所以放弃享受不尽的荣华富贵,从堂堂的一国之君变成一个隐居山林的苦行僧,因为他发现真正的喜悦来自心内,它不可以财富、权力、荣誉和征服来衡量。


{返回 佛是一棵树 第三部分:四无量心-唤醒OFFICE里的佛心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模块四:喜无量心,祝你百事可乐(3)
下一篇:模块四:喜无量心,祝你百事可乐(1)
 模块四:喜无量心,祝你百事可乐(2)
 模块五:舍无量心,告别娑婆(3)
 模块三:穿上别人的鞋才知痛在哪(5)
 模块二:慈无量心是一种空灵的心态(5)
 模块三:穿上别人的鞋才知痛在哪(3)
 模块四:喜无量心,祝你百事可乐(5)
 模块四:喜无量心,祝你百事可乐(3)
 模块五:舍无量心,告别娑婆(4)
 模块三:穿上别人的鞋才知痛在哪(1)
 模块一:活在喜悦之中(1)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天花乱坠 地涌金莲 The Heavens Rain Down Flowers;Golden Lot..[栏目:达摩祖师西来意 The Intention of Coming from the West]
 富中贫与贫中富[栏目:开悟·证严法师的生活禅心]
 中观庄严论解说 第八十五课[栏目:中观庄严论解说]
 修持菩提心的方法[栏目:太桥旦曾堪布]
 阿难问事佛吉凶经-第37集[栏目:阿难问事佛吉凶经讲记·净空法师]
 佛七讲话 第六集 第二期 第七天 正念分明西方去[栏目:智谕法师]
 第一篇 理论 1.3.1.6 正确的修法(四念处)[栏目:阿姜念·身念处禅观修法]
 现代社会应重新认识“文化力”[栏目:池田大作]
 《入行论讲记》第三册 第三品 第四品 思考题[栏目:入行论学习]
 近代佛学巨擘范古农的生平及其佛学思想论略[栏目:杨维中教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