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初级佛学教本 第六课 佛法
方伦居士 著
{返回 初级佛学教本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7117

第六课 佛法

三乘行人(1),自修行以至于成佛,皆依据佛法为轨则,佛法以外的法,悉不足凭。在成佛前后,还须以此法救度众生,三世 (2) 诸佛,莫不如足。就因为自度度他,都离不了它,所以佛法才列为三宝为一。

佛福慧具足,大觉已圆,其所示现的应化身 (3),吐词为经,举足为法,作天下后世,修出世道者的规矩准绳。此中若就具体言之,经律论三藏,全部皆是佛法,若就局部言之,则一句一偈 (4),悉含妙用,如碎珊瑚,段段皆宝。释迦牟尼佛,在往昔修菩萨道时,曾舍性命,以求半偈 (5),虽仅有八个字,而其价值,亦可想矣。

修多罗藏,即是经藏,为佛所说的经文。毗奈耶藏,即是律藏,为佛所制的戒律。阿毗达磨藏,即是论藏,为佛弟子所造的论。此三藏,亦有大小乘之分,其内容有如下列:

小乘
经藏 ─ 四部阿含经。
律藏 ─ 四分律、五分律、及十诵律等 (6)。
论藏 ─ 六足、发智等论。


大乘
经藏 ─ 华严经等。
律藏 ─ 梵网经等。
论藏 ─ 瑜伽师地论等。


佛在世时,所说的话,即是法宝。佛灭度 (7) 后,后人曾将原有的经律论三藏,及历代后贤著作,汇集成为完整的典籍,名之为「一切经」或「大藏经」或「藏经」,至今日,其卷数已由最初萧梁时 (8) 的五千四百卷,增至八千四百十六卷,可谓集佛法之大成矣。


【注释】

(1) 乘是车乘,有运载义。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称为三乘,行人即修行之人。
(2) 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称为三世。
(3) 应化身,为佛三身之一,应机缘而化现之佛身也。凡不现佛身,而现六道之身,皆名化身,故应化实为一类。
(4) 或译曰颂,为定字数,结四句的文体,以三字乃至多字为一句,以四句为一偈,用以总摄经文之义。
(5) 过去释尊尚在修道,未成佛时,帝释化为罗刹, 对之说半偈曰:「诸行无常,是生灭法」,释尊闻已,请罗刹为说全偈,罗刹言:我以人为食,你如能舍身为我食,我则为说,释尊许之,渠乃复言:「生灭灭已,寂灭为乐」。释尊乃攀登高树,自投于地,是时罗刹复现帝释身,自下抱之,顶礼赞叹。
(6) 佛灭后百年时,付法藏第五祖优婆多之下,有五弟子,同时于律藏,生五部派别。其中昙无德部,律本曰四分律,弥沙塞部,律本曰五分律,萨婆多部,律本曰十诵律。
(7) 或译为入灭,涅槃,泥洹等。修道圣者,形体灭尽,于入于不生死的解脱境界,谓之灭度。
(8) 六朝时,萧衍篡齐称帝,国号梁,是为梁武帝,史家称为萧梁。帝于华林园中,总集释氏经典,计五千四百卷,此是佛经有藏之始。


【习题】

(一) 何谓三藏?
(二) 写出释尊往昔, 舍身以求半偈的全偈。
(三) 小乘三藏的内容为何?
(四) 大乘三藏的内容为何?
(五) 何谓大藏经?
(六) 大藏经,最初仅若干卷?现时增至若干卷?

 


{返回 初级佛学教本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初级佛学教本 第四、五、六课 综合指要
下一篇:初级佛学教本 第五课 如来十号
 初级佛学教本 第十三课 维摩诘居士
 初级佛学教本 第二十一课 皈依三宝
 初级佛学教本 第一课 佛
 初级佛学教本 第三十四课 三十七道品 (一)
 初级佛学教本 第三十一 大小三灾
 初级佛学教本 第七、八、九课 综合指要
 初级佛学教本 第二十六课 十善业道 (二)
 初级佛学教本 第卅四、卅五、卅六课 综合指要
 初级佛学教本 第十课 中国四大名山 (二)
 初级佛学教本 第十一课 六波罗蜜 (一)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这个乐是麻醉,我们要舍弃[栏目:净空法师·开示集一]
 大乘入楞伽经释题[栏目:太虚法师]
 求人天福报,求自己的解脱,这些都是不了义的法吗?[栏目:达真堪布·学修问答]
 写经会——奘师开示及问答[栏目:明奘法师]
 净土大经科注 第一二三集[栏目: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空法师]
 心和脑的分别[栏目:香·隆立嘉措仁波切]
 十二、任性合道[栏目:心的诗偈·信心铭讲录]
 法空恩师讲《广论》98讲[栏目:广论·法空法师]
 让谁去死呢[栏目:清净法师·都市茅棚]
 223.石头怀志庵主悟道因缘[栏目:480位禅宗大德悟道因缘]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