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菁华语录
 
{返回 星云日记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386

星云日记
菁华语录 
 

  佛光普照
  “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唯有以教育培养人才,

  才能成就佛教事业,

  达到普济群生的功能,

  而让佛光普照全世界。

  精华语录

  对自我应有的认知--

  一、要有时空观念的现实认知。

  二、要有传统观念的历史认知。

  三、要有文化观念的普遍认知。

  四、要有佛法观念的信仰认知。

  一个人思想要现代化,但生活要传统,所谓“传统”就是在合理合法下,适合我们身分的作风。

  “心”是一个人的主宰,善恶之心常在一念之间,只要心中有主,外界环境便无法动摇自我。

  处事者,不以聪明为先,而以尽心为急;不以集事为急,而以方便为上。

  退休,是人生新一阶段的生活,若用心规画,仍可以创造另一个春天。

  自饮曹溪一滴水,可做万世道种粮。只要有佛法,信众是永远会护持的。

  世界上没有不能相处的人,只有有缘与无缘的人。

  用人的长相来判断一个人是最不可靠的,因长相的美丑并不能决定一个人人格的好坏,因“相形不如论心,论心不如择德。”

  经验者,愚者之主人;道理者,智者之主人。

  凡事不一定要将希望寄托于未来,当下即是。

  一个人只要心中能自在,则一切就可以自在。

  得天下之好书而读之,乃人生一乐也!

  心想事成

  种树培其根,种德培其心,

  凡事不勉强、不违逆、不强求,

  常与人为善,成就他人,

  随时培养好因缘,

  自然做任何事皆能心想事成。

  精华语录

  “人事”是一门很大的艺术,瞋拳不打笑脸人,微笑是室内的阳光,依此待人处事,就不失原则。

  人只要生活在世上,地球不舍弃我们,我们就可以到处生存。尤其是出家人,要超脱自己,把自己付诸天地,付给一切众生。

  贫富的标准是在于你要多少,不在于你拥有多少。而胸襟决定一个人的贫富,有容即能有余,器小当然装不下多少东西。

  心胸豁达开朗的人,凡事看得高远,不会被眼前的利益所蒙蔽;心中狭隘的人,处处与人计较,所以往往成不了大器。

  不肯结缘者,人生会慢慢贫穷;肯结缘者,福德因缘会愈来愈深厚。

  佛教是以“人”为本,非以神为主。佛数尊重人的人格,故人能成佛。依佛门的道理修持,可以圆满自己,更可以超越自己。

  “享有”的观念可以扩展我们的生活领域,让我们感觉到自己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

  “光”有照耀、温暖、成熟的作用,所以常把佛喻光,佛的光明可以照破我们的愚蒙,可以温暖我们的心田,可以成熟我们的道业。一个心中没有光明的人,则人生会没有意义。

  清净的法水可以滋润我们的心田,可以洗涤我们的罪业,可以增长我们的心智,使我们成为一个圆满的人。

  谈心接心

  壁炉的火焰在木材的增减中,

  熄了又生,生了又熄,

  配合着谈心的气氛,非常温馨。

  我喜欢这种夜晚,

  更喜欢跟每一位徒众有这种

  “围炉夜话”的接心时刻。

  精华语录

  做事如果有有难的“觉悟”,事后就不致于后悔。

  与人处事学习忍耐,倒不如学习沟通,“忍耐”不仅是消极的,且不能解决问题;“沟通”是积极的,又可以解决问题。

  读书是读心、读自己,在生活中读。

  如果一件事没有困难,也就没有机会成长。

  诉苦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自己努力克服困难才是解决问题之道。

  所有的人际关系中,最可贵的是信任。

  成功的秘诀︰做好每一个小部分。

  没有通往成功的电梯,你必须一步步的拾级而上。

  一个令双方都满意的安排,才是真正最好的安排。

  一个好教师的鼓舞,可以开学生另一美好的世纭?/span>

  生活中最大的挑战就是看清重点,然后去芜存菁。

  不必和那些顶尖人物较长短,你只需“突破”你自己。

  一个人可以尽情享受成功的滋味,却不应该过分沉溺于成功的满足感中。

  不论你的物质生活多么贫乏,你仍旧可以拥有心灵上的舒适与安慰。

  为人属下要与主管合而为一,主管如有缺失,要帮助、体谅、协助,而不只是抗议。

  能干者看事情都不会满意,但在不满意中要能辅导,要有建言,而不只是排斥。

  心甘情愿

  凡事只要在心甘情愿下,

  工作起来不但不觉累,

  反而会很快乐,

  因忙中无是非,忙中无烦恼,

  忙的定义是快乐。

  精华语录

  把自己的生命融入群体大众中,是宗教家的本色,这也是到海外弘法布教的根本要件,如果以过客的心态在弘法,菩提种子就不易在当地生根发芽。

  学佛的人,心胸要如赤子般的单纯,单纯一点思想就可以比较清净,思想清净就不会有烦恼。

  如何建立祥和的社会?

  一、要诚实无欺。

  二、要结缘感恩。

  三、要慈悲爱心。

  四、要勤劳忍耐。

  五、要因果守法。

  六、要谦让尊重。

  认识一个人,除了解他的长处外,也必须很深切地了解他的短处,才能在适当的时机内,防止人才的流失。

  人生是污秽的川流,要涵纳这川流而不失其清洁,人必须成为大海。

  用人之前不必知道对方的长处,只要在任用后,再去发掘他的优点。

  所谓“幸福之道”,要有因果观念,不会怨天尤人。

  体验是永久的觉悟。

  只要以开阔的心胸包容各种不同的人事物,自然能看到最美好的一面,领悟到世界上的真正美妙、可爱之处。

  地球随着佛法的弘传,缩小了空间,故人要培养包容的性格,能包容,世界才是我们的。


 


{返回 星云日记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谛听谛听 1992.11.1~1992.11.15
下一篇:心甘情愿 1992.10.16~1992.10.31
 菁华语录
 六根作道场 1991.7.16~1991.7.31
 谛听谛听 1992.11.1~1992.11.15
 美好人生 1991.1.16~1991.1.31
 功德果报 1996.4.1~1996.4.15
 与人为善 1990.6.1~1990.6.15
 创造全面的人生 1989.12.16~1989.12.31
 相由心生 1991.8.16~1991.8.31
 放眼世界 1991.2.1~1991.2.15
 受得起也给得起 1990.2.1~1990.2.15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涵芬集 第四部分 纪念文集 2、徐恒志居士年谱[栏目:徐恒志居士]
 如何有针对性地做功德[栏目:仁焕法师]
 转化六根、五毒、五蕴[栏目:顶果钦哲法王]
 日用是道(继平法师)[栏目:禅宗文集]
 相应35-45经 魔经等十一则[栏目:相应部 23.罗陀相应]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佛陀母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栏目:韩镜清教授译著]
 净土大经科注 第三二八集[栏目: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空法师]
 禅学与正信的佛教[栏目:法鼓山智慧随身书·精进禅修]
 布施的快乐[栏目:闽南佛法学院·学僧园地]
 厌离[栏目:明法尊者]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