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是否开悟?见解是否圆满?——细致辨析了知、觉受与证悟
 
{返回 普巴扎西仁波切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288

是否开悟?见解是否圆满?——细致辨析了知、觉受与证悟

  有些人请我印证他的见解是否是开悟的见解?他的空性见解是否圆满?我想虽然我不懂空性,但若你真想辩证一下自己的见解,也不是没有办法,比如你可以问一下你房间的墙壁。如果你的空性见解是真实的,那么你穿过这堵墙是决定没问题的;但若要是头上撞一个包的话,那我还是建议你要仔细辨析了知、觉受和证悟这三种境界。因为我们绝不能把了知和觉受当做证悟。

  就如同我们知道渴的时候喝水可以解渴,但是仅仅知道这点就能解渴吗?当然远远不够。因为即便你已经在理论上知道水可以解渴,而实际当中不去喝水的的话,你永远无法解渴。所谓了知境界也同样一个道理,虽然知道一切法的本性为空性,但在没有实证空性之前,这两者之间的距离还非常遥远,所以这就叫了知阶段。

  如何理解觉受阶段呢?就如同当今很多修学禅定的弟子说自己好像对禅修已经有一些经验了,但这种所谓的经验还是有生灭性的,今天有明天可能就没有了。

  这样的状态就如同在渴的时候,已经知道水可以解渴,也知道一定要喝,并且实际当中也已经尝了一滴水,但此时虽然已经尝到了水的味道,可是真的已经解渴了吗?当然没有。但是这种状态比之前的了知已经更深一层,因为已经知道了水的味道,也体会到了水的稍许功能,但是由于喝得太少的缘故,所以还是解不了渴,这种状态就叫做觉受。

  因此当我们进入实修以后,对禅修有了一些比了知更深刻的实修道验,这就叫觉受。但是这种觉受并不可靠,若要是不继续禅修串习,非常容易退失。

  当我们畅饮水以后,渴的感觉已经消尽,此时就是证悟。因此虽然从了知到证悟,都是在讲解喝水可以解渴,但是实际当中的感觉受用完全不同。

  所谓了知只是知道水可以解渴,但是渴的感觉仍旧存在;觉受是喝了一滴水,虽然比前面的感觉更深一层,但是渴的感觉还存在;最后面完全畅饮水以后,渴的感觉已经不存在了,这三个状态就是了知、觉受和证悟之区别。

  若不懂这三者的区别,有些人就会认为自己对一件事情已经认识,或者有某些感受就叫做开悟。可是开悟并不是这么安立的,仅仅知道、感受的见解还是了知、觉受段。

  就如同我们说文字禅和理论禅一般,虽然文字上已经有所了知,但是并不能因此就称之为开悟,因为了知文字的当下并不能消尽一切烦恼。如同我等历代传承祖师无垢光尊者所传讲般:“口头空言之了知境界,故不得菩提胜果。”也就是说,了知这些文字固然有功德,但这种了知的当下烦恼还不能消尽,成办解脱的功德还不具有,因此他并不是真正的证悟。所以,对于了知、觉受与证悟的辨析,我们要细致思维为妙。


{返回 普巴扎西仁波切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初学者打坐,一座应该多长时间
下一篇:居士修法如何避免易现之弊端
 为什么说要时时调伏自己的内心
 座下护持正念需增上座上禅修之见解
 护持信心应净观
 何谓上师
 依师后必须净观导师
 何谓忏悔——有相忏 无相忏
 上师乃诸佛菩萨事业之总集
 初行者首先要知道如何修学
 安藏竹根玛与雪狮——信心圆满并非易事
 修持金刚萨埵也需具有普遍之信心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唯说念佛 正讲 第八条「特留念佛」之文[栏目:净宗法师]
 除骄慢信佛语[栏目:静思晨语·证严上人]
 怎么忆佛?[栏目:大安法师·开示问答]
 玄奘精神与人间佛教(惟贤法师)[栏目:玄奘研究]
 济人之急[栏目:大安法师]
 人天皆苦[栏目:慧净法师]
 《清净道论》-根律仪、活命遍净律仪[栏目:玛欣德尊者]
 办念佛堂机缘成熟应该具备什么条件?[栏目:净土念佛·净空法师问答]
 法螺的条件[栏目:佛教寓言故事]
 让人记得你--六可念法(喜戒禅师著)[栏目:著述文集]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