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云日记
大事与小事 1996.5.16~1996.5.31
五月 十六日 星期四
今天是佛光山开山三十周年纪念日,来自全世界五大洲五千多位功德主,藉此因缘回山开功德主会议。而长达一整年的系列活动,也正式展开。
今天的庆祝内容有:开山纪念碑的揭幕典礼、百位名家碑墙落成(历代百位名家撰写的佛教名言文句)、佛光山三十周年收藏展(内容有大陆国宝……秦铜车马、历朝十一种藏经版本真迹、明鎏金古佛、黄兴写给国父孙中山先生的字函、张大千观音画、明方孝儒、清左宗棠、文征明、何绍基等名人真迹、素人洪通遗作、近代名家高尔泰敦煌名画、大陆一级画家史国良先生等作品,还有清代玉如意及水晶柱等),及功德主会议。
下午二时,于如来殿前,举行开山纪念碑揭幕典礼,由我和总统府秘书长吴伯雄先生、佛光山信徒总代表陈履安先生,共同主持。纪念碑上刻的是佛光山三十年来大事记和功德主的芳名。
吴秘书长在典礼中代表总统致赠“传灯万方”匾额给本山。吴秘书长致辞时说:“社会非常肯定佛光山三十年来‘一步一脚印’,把佛教带入现代化,使静态的佛教走入社会,让僧众的佛教走入家庭,从山林佛教走入人间,除此佛光山最伟大的还是从事社会心灵净化工作,让台湾的土地充满希望。尤其在世界各地兴建的道场,都成为当地最宏伟的建筑,让中国人在海外扬眉吐气,大师领导的人间佛教让台湾不但是外汇存底最高的国家,更是最有道德、公德心、爱心的国家。”
陈履安先生也表示:“佛光山庆祝开山三十周年活动中,所举办的各种艺文、历史、人物、名家书画展览等,都是大师三十年来的珍藏。从大师的手稿、讲演稿、教学笔记、创办的杂志、佛教的第一张梵呗唱片、上课教材以及各种翻译本的著作,不难看出大师的悲心、愿心,所谓‘境由心生’,心清净了,凡事就皆可心想事成,我们跟随大师就要发愿心,把佛法带到全世界。”
开山纪念碑揭幕典礼圆满后,下午四时,在如来殿举行今年度的功德主会。
民国五十六年(公元一九六七年)五月十六日的此时,佛光山举行动土典礼,今年已进入三十年。人生三十而立,正值青年期,由于在国内政治、经济各方面皆能迅速成长,才有今日规模的人间佛教及世界佛教。
所谓功德主是以发心服务、贡献智能、接引信众、宣扬佛法、捐献各项弘法事业来护持佛光山。如果以一个董事会来譬喻,功德主是董事,佛光山千余名僧众则是服务员,也就是说功德主是佛光山的老板。佛光山所从事的弘法利生事业,一切都是“光荣归于佛陀,成就归于大众,利益归于常住,功德归于檀那。”可以说,没有功德主就没有佛光山。
在会议中,向功德主报告最近的一些工作––
1.佛光大学人文学院已取得教育部核准发照。
2.佛光大学南华管理学院,今年正式加入大学联招。
3.美国的西来大学,由于政府核准学生I-20的签证,招生范围遍及世界各国。
4.佛光山丛林学院派下十八所佛学院,今年将联合招生。
5.由金马奖导演王童先生执导的影片“佛光山”,预计可于八月杀青。
6.配合佛光山三十周年庆祝活动,多项世界性会议,如:世界杰出妇女、义工、僧伽、青年、亲子、宗教大学领导人等会议,将陆续举行。
7.到明年的五月十六日为止,这一年中,文化院将陆续出版:佛光大辞典光盘版、四十钜册的––《般若藏》、一百余册的《中国佛教经典宝藏精选白话版》、《佛光山三十年论文学报》、《走过台湾佛教五十年》、《佛光山三十周年特刊》等。
在座的功德主中,有的是还没有开创佛光山前,就从宜兰雷音寺护持到现在的信徒,对“老”一辈的佛光山弟子,大多认识。利用这个机会,也将目前在佛光山负责重要职务的“中生代”及“新生代”徒众,介绍给功德主们认识,如––
负责佛光大学的龚鹏程校长、雷音寺重建的慧龙、禅净法堂的慧运、《禅藏》的永明、《佛教》的永进、电脑大藏经的陈履碚、《普门》的永芸、《觉世》的满光、佛光会的觉范、在戒毒村负责辅导工作的慧信、男众学部的慧宽、以及负责云居楼的永勤,和刚从印度回国的依华等人。
希望各位功德主,本着爱护佛光山的精神,能继续护持佛光山,和新一代的僧众!
澳洲卧龙岗市长大卫坎培尔,和高雄县长余政宪先生,今日在佛光山完成高雄县和卧龙岗市结成姐妹市的仪式。
五月 十七日 星期五
上午续开功德主会议,为大家介绍几位功德主和佛光山的因缘。
三十年前在公路局第三工程处服务的倪思曾处长,到佛光山礼佛,准备添油香时,我要求他要添油香就添多一点,希望能把砖子窑到佛光山这一条路,铺上柏油来做功德。
就为这一句话,三年内李处长为这一条路先后铺了三次柏油,才到达高级路面的水平,实在要感谢李处长,让来朝山礼佛的信众方便不少。
佛光山到麻竹园开山以后,除了贡献公路外,也由手摇电话改成自动电话、加设邮政代办所、自来水、施诊施贫、设立幼稚园、小学、中学、高中,都是在各位功德主护持下完成的。
也有村民怪说,此地原来叫麻竹园,有了佛光山,就没有麻竹园了。我说,麻竹园只有在大树乡的人知道,现在佛光山把大家带到国际上,世界各处都有人知道。
专门替国人解决衣、食、住、行(太子龙、统一食品、太子建设、九和汽车)的吴修齐居士,日前总统府聘请他当资政,吴居士不敢接受,他说:“我的三连叔,曾当过台北市长,对国家有很多建树,都没有做到资政,我怎么能做?”这种对长辈伦理的尊重,实在是时下青年们的模范。
开山之初,以银行簿、印章,借给佛光山周转的潘孝锐先生、到处做善事的中华民国生命线董事长曹仲植先生,以行佛来利益他人;另有曾梁源、游次郎、陈顺章、沈尤成、赖义明、刘招明、黄英吉、游象卿、西原佑一等等,对佛光山的护持,真的是三十年如一日。
在会议中,也有不少人发表感想––
龚校长:“在这样的一个聚会中,从大师口中得知,每一位功德主跟佛光山都有一段非常特殊的因缘。我实在感动得几乎讲不出话来。
我个人对教育有很多构想,我们现在筹办大学,实在说有一点晚了,为什么呢?就整个中华民国教育史,甚至整个现代教育史,基本上,佛教是一片空白。中国的现代化教育,完全是受到基督教、天主教他们所办学校的影响。像我们现在的学生,上学有所谓上、下课,音乐课、体育课……使用教科书,这种钟点的限制,全都是在清朝末年光绪年间,因为基督教、天主教到中国来办学堂、办大学,中国人才学来的。约在光绪二十九年,就把原来中国的教育体制,如书院、府学、州学、县学全部废除,改设我们现在的学校。也就是说,我们现在的小学、中学、大学教育,完全是受到基督教、天主教办学的示范才开始学来的。
我们学西方人办教育,学了近百年,对于我们的学校是否满意?是否有要再改善的地方?抑或是依我们的精神,用另外一种办学方式,让以后的人,一提到中华民国的教育史,都会承认在教育史上,佛教也占有一个重要地位。
佛光大学不敢妄自菲薄,在大师的领导、各位功德主的护持之下,我们真的能够替佛教在整个中华民国的教育史上,写下光辉的一页。
佛光大学在筹备过程中,其实说起来,算是蛮顺利,虽然受到各种客观的限制,使得在办学中有一点点曲折,但是整体说来还算不错,因为我们的教育体制还不是很完善。举例说明,譬如办大学,只有公立大学才可能一开始就办大学,我们办,则只能从学院办起;公立大学可以在没有校舍下,就开始招生,我们办的话,就必须把校舍盖好,桌椅买好,老师聘请好,所有的东西都准备好,教育部才准我们招生。而公立大学可以在校舍等建筑什么都没有下办研究所,但教育部从来没有核准私立大学在开办时,第一年就可以办研究所。今年教育部准许我们第一年就开辨哲学研究所,实在是一个很大的特例。可是我们的雄心不仅于此,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只希望一步一步来做,今年九月分我们以一个系,两个所来开始办大学,希望将来佛光大学也能够得到各位功德主的关怀、支持、指导。”
我在还没有请龚鹏程先生当佛光大学校长时,对龚先生根本不认识,也从没有见过他,只在报章杂志上,得知他二十七岁就拿到博士学位,曾任道教学院院长、世界佛学研究所负责人,服务于大陆委员会,报纸上常有他的文稿。有一次从台北回高雄,在高速公路上,心生一念,就打电话给龚先生,说明我要办大学,想请他当校长。他立刻回答:“OK。”所以这几年来,龚校长就为这个“OK。”为佛光大学吃尽种种辛苦。
陈履安先生:每一次看到大师,听大师开示,都能体会出大师的悲心、愿心,尤其大师还有一颗欢喜心,无论做什么事情,见到什么人,都总是欢欢喜喜的,而这个欢喜心,使得大家也都欢喜,我们就以一个欢喜心,来做功德,护持三宝,护持大师,作为今天三十周年给大师的礼物,让我们大家欢欢喜喜的共同来发这个心愿。”
陈田锚议长:“佛光山开山建寺,今年刚好是三十年,佛光山的教团有几百万信徒,其影响力遍及海内外五大洲,是一个现代化的教团,大师为我们佛教徒已走出一条康庄大道,佛光山所提倡的人间佛教,改变了海内外中国人的人生,相信也会改变中国历史的脚印。
我还很清楚地记得三十年前开山之初,亲眼看到大师,头戴斗笠、手拿锄头,带了一批工人,亲自监工作务,这种精神实在让我非常感动。现在的佛光山已成为台湾佛教的指标,也是亚洲第一大佛教圣地,大师的改革有创意,他的教化实在让我们油然升起尊敬赞歎的心。
大师曾说:‘替众生服务就是修行。’我把它作为我的座右铭,并奉行之,所以每次选举都能顺利高票当选,我永远记得这一句话,非常感谢大师。”
陈田锚议长最近开设了一间大众银行,发行的“佛光卡”也于今日上市,特别送了三十张金卡给功德主,分别为杨栋、杨葛小玲夫妇,林金松、吴锦美夫妇,王大进、许淑燕夫妇,高呈毅、高连富子夫妇以及陈信智、许卉吟等三十人。
陈潮派居士:“因《台湾时报》在二月分对佛光山不实的报导,引起高雄地区护法信众不满而前去据理力争,表明佛教徒立场,后由蔡副社长出面道歉了事。身为佛教徒,护持佛法是佛门弟子的责任,我很高兴在这一件事上,尽到护持佛法的责任。”
中午,在云居楼和功德主聚餐,圆满此次的功德主会议。祈祝大家仗佛平安,将欢喜、功德、慈悲,都带回家去。
下午二时,开车北上,到嘉义巡视佛光山南华管理学院。晚,前往南投埔里灵岩山寺。
五月 十八日 星期六
昨晚安单在灵岩山寺。今天妙莲长老和我谈及,一个僧青年是否受过训练,从其威仪表现中,即可以看得出来。有一些规矩,只有在丛林才可以训练得成,因丛林要求得很严格,动不动就用打的,在拳鎚下才易成就,现在的青年,是受不起的,所以规矩总是训练不起来。
提到丛林教育,灵岩山与佛光山有何不同?
灵岩山:
1.有音声到处佛号不断(有录音带)。
2.见人举止不忘合掌。
3.弘法事业项目单纯。
4.每晚“慧命香”要三个小时,还怕学不好。
5.教育重在《净土三经》(毕生受用)
佛光山:
1.全山无声,不曾“为私事、细故”广播。
2.见人举止以微笑来接待。
3.弘法事业项目多。
4.每堂课诵只一小时,还怕学生受不了。
5.教育重在一切佛法(也许都不会)。
这不同的宗风,哪里一个好?没有绝对的,只要适合根器就好。
威仪要好,合掌很重要,“合掌”虽很辛苦,但习惯了以后,就会很有威仪。此次美国副总统高尔先生访问西来寺时,也曾表示:“我很喜欢佛教的‘合掌’,合掌很具有美国的特性,象征多种族、多信仰的融和,那是世界上最珍贵的,很符合美国的建国精神。”
人,只要一合掌,感觉就不一样了,因一合掌气氛就不一样,自然不会乱动、不会跑步,可以说,一个人的威仪皆在合掌中。
妙老又和我谈及一些“丛林术语”,如––
七根针七根线,文殊菩萨早见面。
没有针没有线,文殊菩萨不见面。––化针线钱
羯摩的嘴,教授的腿。
一日不作,一日不食。
搬材运水,无非是禅。
大众慧命系汝一身,汝若不顾罪归汝身。
生死事大,无常迅速。
珍惜时光,时不待人。
个人吃饭个人饱,个人生死个人了。
宁坐蒲团死,不做人间应付僧。
生姜长在树上,皂角生在地下。
爱护常住物,如护眼中珠。
衣单两斤半,洗脸两把半,吃饭三称念,过堂五观想。
佛观一粒米,大如须弥山。
五观若明金易化,三心未了水难消。
未供先尝三铁棒,私造饮食九铜鎚。
打沙弥、跪比丘、火烧菩萨头。
金衣钵、银客堂,珍珠玛瑙下厨房。
要做佛门龙象,先做众生马牛。
无理三扁担,有理扁担三。
放开肚皮吃素菜,立定脚跟做好人。
不破参不闭关,不开悟不住山。
要受宝华戒,扁担绳子随身带。
会唱香云盖,到处吃素菜。
金山腿子高旻香,常州天好供养,
焦山包子盖三江,上海海会寺的里拉腔。
后面溜单,前面进单。
宁叫老僧堕地狱,不拿佛法当人情。
五月 十九日 星期日
上午七时三十分,与妙莲长老等人,共同主持三坛的正授典礼,九时三十分圆满。祈祝此次在灵岩山寺求受戒法的戒子,将来都是佛门龙象。
应国际狮子会的邀请,十一时赶往彰化体育馆,在“国际狮子会中华民国总会八十五年度会员代表大会”上,为全体狮子会会员开示。
我以几则佛门小故事,来阐释经典上的深意,和狮子会会员结缘。
佛门中将佛的说法,称为“狮子吼”,有醒世之意,狮子会的会员,从事社会上救苦救难的工作外,并具社团的团队精神,将大家如同百川汇归在一起,照顾在社会上需要照顾的人,其功德真是功不唐捐。
下午一时三十分,顺道转往福山寺,随缘和福山佛学院的学生座谈。
人与人生活在一起,要互相了解,彼此沟通,能如此,那实在是很美好的事,不沟通、不了解就易引起误会。
一个人最宝贵的黄金时代便是此刻,如果以花来比喻各位,有的是如牡丹高贵艳丽、有的如兰花蕙质兰心,而修行的生活就如同兰花在幽谷中清净澹泊。
花之吸引人,不在其外貌,而在其生命力,如菊花具坚忍不拔,梅花能与霜雪奋斗,石缝中的小花,也有其气势,其共同点都是能与环境抗衡,活出自己来。
要使自己的人生丰富精采,就要好好规画未来,没有规画的人生就易随波逐流。像玫瑰虽美,却是短暂不实,因此人除了漂亮外,还要把尊严、性格、气质、风仪、人缘等活出来。
人活在世上,就是要追求快乐,快乐源自于放下、自在,不为旁人一句话而恼,不为他人一件事而怒。学佛修道,要心系大众、常住、佛教、平实不闹情绪,主动勤快,充实内学,心中的法乐自然会散播。好好珍惜这一段求学时光,不要让自己生命空过。
五月 二十日 星期一
上午应邀前往桃园巨蛋体育馆参加中华民国第一届民选总统李登辉先生和副总统连战先生的就职典礼。从台北道场出发前往桃园,由于交通管制的关系,一路上通行无阻,十时准时进入典礼会场。
巨蛋体育馆布置得美仑美奂,除各阶层政要长官外,也有不少外国使节代表前来祝贺,整个会场在隆重中洋溢着一片喜气。
今天总统就职文告,部分内容如下––
“‘民之所欲,长在我心。’登辉对全国同胞的需求,有充分的领会,也一定会全力以赴,达成付托。然而,影响国家发展深远的重大政策,不是由一个人或一个政党就可以决定。因此,登辉将尽快责成政府,针对国家未来发展的重要课题,广邀各界意见领袖与代表,共商大计,建立共识,开创国家新局……
时代已经改变,社会环境也在变。墨守成规,不思突破,注定将被淘汰。我们不能用权谋的眼光,推度政治互动;不能以私利的考量,决定政治立场。打闹不能代表民意,杯葛也并非就是制衡。我们所追求的民主政治理想,除了有效的监督制衡之外,也要力求不同党派能够为了民众福祉,共同携手奋进……
经济发展与政治民主,同等重要。没有成功的经济发展,我们会失去一切。为了厚植国家实力,让中华民国能在国际社会,以至未来国家统一的过程中,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我们必须依据既定时程,如期发展台湾成为‘亚太营运中心’,并且同步规画推动跨世纪的国家建设,尽速营造自由化与国际化的经济体系,建设低税负、无障碍的企业投资环境,改革土地制度,壮大中小企业,提升国家竞争力,以迎向互利共荣的亚太新世纪,成为国际繁荣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伙伴。
为求均衡发展,我们也将致力内政的革新,并以司法、教育、文化与社会重建为重点,同步并进。
全国同胞们,中华民族能历五千年而不坠,端赖优秀文化的维系。然而自十九世纪中叶以来,中华文化在西方文明的强烈冲击下,备经危疑震撼,致使部分国人的信心动摇,国势低落。所以,登辉无时无刻不在思考文化的重建与新生。希望在台湾地区的同胞,能建立新的生活文化,培养长远宏大的人生价值观,并以我国浩瀚的文化传统为基础,汲取西方文化精髓,融合而成新的中华文化,以适应进入廿一世纪后的国内外新环境。这也就是‘经营大台湾,建立新中原’的理念所在……
中华民国本来就是一个主权国家。海峡两岸没有民族与文化认同问题,有的只是制度与生活方式之争。在这里,我们根本没有必要,也不可能采行所谓“台独”的路线。四十多年来,海峡两岸因为历史因素,而隔海分治,乃是事实;但是海峡双方都以追求国家统一为目标,也是事实。两岸唯有面对这些事实,以最大的诚意与耐心,进行对谈沟通,化异求同,才能真正解决国家统一的问题,谋求中华民族的共同福祉……
今天,登辉要郑重呼吁:海峡两岸,都应该正视处理结束敌对状态这项重大问题,以便为追求国家统一的历史大业,作出关键性的贡献。在未来,只要国家需要,人民支持,登辉愿意带着两千一百卅万同胞的共识与意志,访问中国大陆,从事和平之旅。同时,为了打开海峡两岸沟通、合作的新纪元,为了确保亚太地区的和平、安定、繁荣,登辉也愿意与中共最高领导当局见面,直接交换意见……”
在《中国时报》的“论谈”专栏中,有一位署名何志聪的读者,对新任总统就职有几点期许,代表着大多数民众心声,其文如下––
“从今天起,人民就是‘头家’了,但绝大多数‘头家’之所欲,很简单:
希望有一个公平正义的社会
希望人人都有轻松就业的机会
希望金融机构不要再倒会
希望政府职能要力行而不是光开会
希望官员不要把民脂民膏用在餐会
希望政府应全力扫荡帮派黑社会”
五月 二十一日 星期二
应在佛光会服务的在家居士要求,今特拨空和大家座谈,勉其––
佛光会除具有社教性质外,更具有宗教精神,所以讲究的是结缘与奉献,只要对会员有利的工作或服务,就应尽力去做,不要只看一时,更要看未来。
佛光会的会员分布在全世界各地,承担着播种的角色,对佛教在当地未来的发展很重要。
所谓能干的人,是具有正确观念与勤劳的工作态度,这对一件事情的成就很重要,可以将小事做成大事;反之,没有这些理念者,大事也会做成小事。此外,做事要有焦点,不杂乱无序。
私自外出而不告知主管者,是很严重的过失,如此的行为,常住是不允许的,修道者的自我生活要在轨道上,不要放逸而让人不放心。
在佛光会服务的在家居士,为配合各分会活动的需要,经常一大早就上班,到了晚上十一、二点还在办公室加班。或许是长期为大众服务的关系,身上总散发着一股美丽的气质,说到“美”,如何才美?我觉得––
1.有缘,看了就很美。
2.有气质,非娇艳,看了心里就很舒服。
3.看了就很欢喜。
4.正派、不妖里妖气。
5.耐看,看得越久越好看。
6.具有学识的内在美。
7.不做作,很自然。
8.身材体态均匀。
9.言谈有深度,非浮面应酬。
10.面上常带微笑,为人服务。
晚七时三十分,于基隆文化中心,为信众宣说《般若心经》。
五月 二十二日 星期三
圆神出版社社长简志忠先生和名作家林清玄先生今日来访。简先生为有声录音的事情来和我洽商时间。林清玄先生是畅销书的名作家,除写作外,每年有近百场的讲演,拥有广大的读者群。其文笔常藉身旁见闻,将人际关系与自然融合一起,尤其是艰深的经典在他的阐释后,很容易就了解,可以说活用了佛法,是智能型的思想者。
我们由著作谈到出版,由出版谈到讲演,又提及现代寺院道场和信徒的关系,就如同学校、百货公司、加油站般的亲切,因寺院是提供信仰、慈悲、关怀、亲和的地方,更是为信徒传授知识、解除迷惑与法供养的地方,在精神层面为信众提供帮助。
林先生说,从我的日记中得知我会开车,并且听到一则传闻––
有一辆车子在高速公路上,因行驶路肩被交通警察拦下来,交警马上报告队长说:“刚刚行驶路肩被拦下的那一部车子,坐了一个很重要的人,要不要开罚单?”
队长:“很重要的人?连院长吗?”
交警:“不是,比连院长还要大。”
队长:“不可能是总统李先生吧?”
交警:“我只知道司机是星云大师,后座坐的人是谁我就不知道了!”
我听了哈哈一笑。
徒众觉门今拿了一份美国《修行佛社》素诗达法师寄来的一份季刊,说明其参加佛光
山主办的国际僧伽会议的心得,重点如下––
非常敬佩佛光山的人间佛教走出山林,进入社会的贡献,并以现代化的弘法设备接引人群。
很羡慕台湾的比丘尼众那么多,住持亦是女众,且都承担了传教、翻译、文化等社会工作,真正表现了“从服务大众中,而庄严自己。”
看到信众与信众间、信众与法师间,彼此在一句“阿弥陀佛”里,洋溢着欢喜心,也感受到每一位信徒皆是未来佛,而非一般互相竞争的贪瞋痴众生。
要努力修持像星云大师那样时常带着微笑、慈悲、幽默来对待一切众生,又从不拒绝他人的请求与建议。
很感谢佛光山举办此国际僧伽会议,让全世界的佛教,彼此有联谊的机会,进而促进佛教徒间的了解与团结。
五月 二十三日 星期四
法务部马英九部长,多次电话相约,但因彼此各有行程,直到今天,马部长才在法务部保护司司长施茂林先生及台湾更生保护会董事长卢仁发先生的陪同下,中午到台北道场拜访。
二、三年前,佛光山在台南承办明德戒毒村的辅导工作,最近又接管了屏东更生保护会––戒毒者中途之家,为此马部长特专程来表示谢意。
吸毒,是一种无声息的活动,让人在黑暗中慢慢腐化。口号式的向毒品宣战,只是一种治标工作,积极的“劝”与“戒”才是治本之方。“吸毒”是一种病而非罪,要以治癌的心态来治疗,而这些都要靠吸毒者自身的决心毅力来战胜毒品。希望有吸毒前科者,不要糟蹋自己,要彻底摆脱恶劣环境的污染,不要断了自己的自新之路。
“戒毒者中途之家”是政府为避免在监狱中已服完刑的戒毒犯者,回到社会又受诱惑,所以暂时不回到社区,先到中途之家住一阵子,作为适应期的地方。
马部长表示,过去三年来,反毒工作还算满意,(先后降低了百分之三十四),但仍须持之以恒,绝不能有所松懈或稍存一念姑息之心。
反毒工作的成败关键,除了策略的灵活运用外,还需要全民的参与,因此收容吸毒者的专门机构是暂时性的,仅是点、线而已,将来必须把矫治重心,置于社区,结合全民力量,形成强而有力的面。而法务部正考虑比照中央反毒会报的业务运作模式,转移到预防少年犯罪及治安会报工作方面努力。
毒品之危害,不仅会毁掉个人的健康、名誉、前途,也毁掉了家庭的光彩、国家的资源,因此希望社会大众都能有此共识,为帮助吸毒者拒毒,人人做警察、人人来检举、人人来劝戒。
得知佛光山正在筹募佛光大学建校基金,马部长特别捐了一万元,响应此兴学运动。除马部长外,教育部郭为藩部长日前也捐了伍仟元共襄盛举。有这么多位部长的肯定与支持,佛光大学筹备处的全体工作人员,倍感欣慰与骄傲,大家都抱着要把佛光大学办好的心情,来回报大众的支持。
马部长实在是一个好部长,这一期的《远见》有一篇关于他的报导,可以让大家更了解其为人––
问:部长曾经指出,肃贪工作只能控制犯罪,无法完全根绝。如果借用这句话,部长给自己的施政成绩打几分?
答:给工作绩效打分数或是量化比较难,如果用“质”的描述,我们可以说,肃贪工作已经有成效,但我们还是不满意。从民国八十二年十月到现在的三十个月之内,我们一共起诉一千五百八十八个案件,和三千六百三十一个人,平均每天起诉两个案件、四个人。这和八十二年九月往前推的三十个月肃贪成绩相比,起诉人数成长百分之九十。从这个数字可以看出,我们确实在做事,而且也做了不少事。
可是肃贪工作有一个特性,就是如果做很多事,反而会给人情况很糟糕的印象,但正是因为去查,才会产生那么多案件。
所以我们在做意见调查的时候会问民众,觉得贪污现象严重是亲身体验,例如自己送红包,还是看新闻报导的感想?结果发现百分之六十都是看报纸得到的印象。至于贪渎现象是否已经被控制住了?我想,可能还没有到那个阶段,也就是说,有进展、有成效,但我们还不满意。
整体而言,防贪比肃贪更重要。以公务员而言,必须懂得爱惜羽毛。像我到法务部以后,就尽量减少应酬,甚至如果知道哪里家餐厅是违建就不去。掌握贪渎的源头,比事后再来追究责任更重要,因为肃贪不仅社会成本高,而且可以说是两败俱伤,甚至是“多败俱伤”。
问:这一阵子,立法院流行讲“千里马”和“伯乐”。连院长特别强调阁员的团队精神,好象是针对个人英雄主义而讲。甚至还有流言批评部长,认为“马英九形象越好,国民党形象就越坏。”部长对此有什么看法?
答:我想所谓的“团队精神”,指的应该是一个团队在领导人的指令下,彼此配合,全力朝某个目标冲刺。以往是“为政不在多言”,但是连院长要求我们尽力向社会宣导政策,所以我们常常上媒体。
至于有些人对法务部,或者我个人的工作不满意,主要是因为我们办案牵涉到他们。因为任何人打输了官司,都不可能满意,我可以充分理解。
有人批评我“只顾自己不顾党”,这点我无法接受,因为党的政策就是要肃贪、抓贿选,我是国民党的政务官,当然要执行党的政策,何况这不仅是政策,它还是法律。政策可能因人而异,法律则不能。也有人批评我突出自己、不顾党;但是换句话讲,难道不是因为我努力肃贪、抓贿选,才让人家觉得国民党政府真正在做事吗?刻意把马英九和国民党对立起来,对两者都不公平。
问:部长在执政党中常会的扫黑报告,没有引起任何回应,反而是社会反应热烈,部长如何看待这种现象?
答:我觉得这是媒体刻意强调的效果。打击犯罪,谁会反对?没人发言,表示大家都认为这是该做的事。李主席不只是裁定备查而已,他还讲了很多话,包含肯定法务部过去三年的工作绩效,但是媒体都不报导。
又有媒体指出,为什么江丙坤部长也谈黑金,却在中常会引起广大回响?其实大家搞错了,江部长根本不是谈黑金,而是谈迈向二十一世纪,如何提升国家竞争力。二、三十页的报告中,提到黑金政治的篇幅不超过十个字,却成为报纸头版的标题,给人一种我们都是谈论黑金的感觉。两人谈的东西根本不一样,却被讲成“一冷一热”,实在是有点……
新闻媒体好像有点把我塑造成“唐吉轲德”式的悲剧英雄,我也有所警觉,不要掉入这个陷阱。其实,我没有那么悲惨,连院长很支持我的工作,看了报导后说,这些媒体在搞什么?我只能谢谢大家的关心。
问:有人认为查察贿选和肃贪,对国民党而言,好象是“搬石头砸自己的脚”,部长有什么看法?
答:我比较认为这代表“正人正己”。我常告诉侦办弊案的人员,不要因为涉案人官大就手软,怕万一追查下去不知如何收场。其实,没有所谓的“收场”问题。法律怎么规定,就怎么收场。以检调人员涉案为例,如果层级太高,我也要负起相关的责任,这才是责任政治的原理。
问:内阁改组在即,部长的动向引起很多揣测,你有什么规画?
答:任何政务官在这时候,都不会有具体的意见,因为会引起很大困扰。我已经四十六岁,当然对未来有一套规画。不过,内阁改组是院长和总统的职责,如果我现在发表意见,因而成为媒体报导焦点,并不妥当。
深感中华民国的好官不易为,好人也是很受委屈的。
五月 二十四日 星期五
早在公元前六二○年的今日(中国农历四月八日),悉达多太子在印度的蓝毘尼园诞生(佛涅槃则为减掉住世时的八十年,故为公元前五四○年),我们把这个日子定为“浴佛节”。
“浴佛”,佛真的要我们替他洗浴吗?其实只不过是藉外在的佛来洗涤我们的内在佛,浴佛主要是在净浴我们的心。
我出家至今已五十八年,自认最“认识”佛陀的为人。因早在四十年前,我为提供四个电台广播《释迦牟尼佛传》的需要,而撰写佛陀一生的事迹。犹记得我一面写,一面就为佛陀的慈悲、伟大而感动落泪。
要如何认识佛?可以由几个问题来说––
1.佛陀会骂人吗?佛陀会骂人。但骂人的言词,不外是“不知苦恼”、“不知惭愧”、“不知羞耻”。一个人若不知羞耻就不像人、不知苦恼就不会上进、不知惭愧就不会改进。
能自知自己的苦恼、惭愧、羞耻,就会对周遭的人感到对不起,自然就会知道感恩、对人好。
人有人理,物有物理,天有天理,地有地理,不明理者就是愚痴、无明,故佛陀常用佛法来教育弟子,不要犯有愚痴和无明的毛病。
2.佛陀会流泪吗?佛陀曾流泪。佛常说,我如良医应病与药,汝若不服,咎不在医;我如善导,汝若不行,过不在导。对众生的愚痴、苦恼、堕落,佛也有无奈的时候。
佛曾因为外道,要伪装成佛弟子来破坏佛教,而在大众面前流泪。今日教界,也有不少人是打着佛教的旗帜,以“狮子身上虫,还食狮子身上肉”的举止在造业,是故,是佛法者不是佛法,不是佛法者是佛法。
3.佛陀快乐不快乐?佛当然快乐,但佛的快乐,不是因为有好吃、好坐、好住的物质享受方面的快乐;佛的快乐是在打坐、休息、散步、安详中散发逍遥自在的快乐。
在自受用方面,看到不如意的事,也会往好的方面去想;被人责骂当成是消灾,自不会因此苦恼;在地上打地铺也很安然,因为学佛是为法而来,非为床座而来。任何不合意的事,在佛心中都能很自在的受用。
在他受用方面,让别人也一样有好处,如“佛好慈悲好庄严。”“佛的庄严相貌看得好舒服!”“我明白了!我开悟了!我懂了!”这些都是佛陀给我们的他受用。
4.佛陀要吃饭、穿衣、睡觉吗?佛是人,是一个觉悟的人,当然要吃饭、穿衣、睡觉。佛说法对象是人,非鬼怪神仙,在所有经典上的记载都是佛为人说法的人间佛教。我早在四十多年前,就开始推动人间佛教,却不为人认同接受,但目前的社会都是在弘扬人间佛教。什么是人间佛教?八正道、四摄法、五戒十善等,都是人间佛教,尤其是注重感情的生活及家庭和乐的生活。
庆祝浴佛节,我们应该以“道德人格”“慈悲心”“尊重他人”等庄严的心态来庆祝佛诞节。
五月 二十五日 星期六
一九四三年三月十九日上午九时三十五分,在台湾基隆外海,有艘日本客轮高千穗丸,船上坐有一千四百人,正从日本驶向台湾,快到基隆澎佳屿附近时,被美国的鱼雷击中船尾,几分钟后,船就沉下去了,只有在甲板上的两百人遇救。
事发五天后,官方才发布新闻,但语焉不详。而据生还者林祖焕的口述报告,他们全部被官方警告,只能照着官方说法讲,于是一场上千人的船难,真相并没有适时被报导出来。
事经四十年后的今天,《中国时报》和本山共同主办“还原历史真相––高千穗丸沈船事件的回顾与省思”座谈会,下午二时,在台北道场,由我和《中国时报》社长黄肇松先生、中央研究院台湾史研究所等筹备处主任黄富三先生共同主持。中研院台史所黄婉窈博士、台大历史所吴密察教授列席报告,主要来宾有高千穗丸生还者林祖焕、郭维祖、吴祖超和大和丸生还者黄允禄,罹难者家属与事件关系者郑贵子等十多人出席,以及上百名关心此事件的民众,也都参与座谈会。
《中国时报》社长黄肇松先生致辞:“代表主办单位之一的身分,感谢大家今天出席,对高千穗丸的生还者表示敬意。早在民国三十七年开始就接触新闻,在新闻界已工作了三十五年,虽然每天接触新闻,但仍有很多新闻被漏失掉。
新闻是历史的初稿,有新闻,历史才能正确没有错误,今后仍会本此初衷,尽力为台湾这一块土地相关的历史给予加强。
此次‘高千穗丸’船难事件,是根据读者郑先生的投书才慢慢将此事给予还原。历史的研究是要追求真相的,其中定还有很多意义值得我们再深入探讨,日后将持续发掘报导高千穗丸沈船事件的追踪报导,也希望与此船难事件有关人士,能再提供这一方面的史料,以作为‘还原历史真相’的报导。”
这么重大的事件,为什么沉寂这么多年,却彷佛不曾发生一样?周婉窈表示,主要是过去四十多年来,上自政府下至个人,都想忘掉战争期间的台湾历史,使得百般压抑的历史记忆,由于政治解严、意识形态松绑,便如伏流一般又冒出来。
面对今天出席此座谈会的受难者家属,对他们由衷地表示敬意。我生于民国十六年,正当北伐时代,记得家母曾对我说,在生我的时候,房子外有不少人正在抢劫杀人。十岁时又逢七七事变,印象深刻的是南京大屠杀前后的农历十五日,有不少亲朋好友,都在这个时候受难,家父也是如此。
那时,年纪尚小,只知道跟着难民潮走,也不知要走到哪里里?只知道要往前走,因为后面有火光、刀光追赶,那是一段不想回忆,又难忘记的日子,战争的确是一件很残忍的事。
近几年来,不少日本人到佛光山,要求能在昔时日军军舰沉没的恒春附近为罹难者举行超荐法会,站在宗教的立场,佛光山当然愿意为其做佛事,但若进一步要求要建寺纪念,则不是我们能力所及的。
人的生命实在很脆弱,尤其许多人的生命在战争中,都因为少数人的好斗而牺牲。我在民国三十八年来台,也不知道有“高千穗丸”的事件,幸好有《中国时报》宝岛版的发表,这段历史才不致被湮没。历史是一步一印,不容有所忽失的,我们要引以为监。
台北道场将于五月二十七日到六月三日举行水陆法会,有百多名僧众将分别在七个坛口诵念经忏,届时当为此船难事件的往生者超荐,也祝福在座几位生还者,大难不死,必有后福。更为罹难者祈祝有一个安住的皈依处。
五月 二十六日 星期日
中午,前往桃园讲堂。下午二时,主持国际佛光会桃竹各分会的联合成立大会,分别授证给以下分会––
复兴分会会长:林一菊
大园分会会长:张建隆
新竹第二分会会长:廖玉凤
新竹第三分会会长:吴清霖
新竹第四分会会长:游朝江
中坜第二分会会长:郑珊珊
中坜第三分会会长:彭世勇
金刚第四分会会长:杨朝荣
青年第七分会会长:刘碧霞
八德第二分会会长:尹倩
四时,为一千多名信众主持皈依三宝典礼,年幼者尚在襁褓之中,年纪最大者是一位刚好一百岁的陈褚吉花老太太,她表示,这次参加皈依在其百年岁月中,是最有智能的抉择。
晚餐后,是和桃园讲堂住众的师徒时间––
每一个人在团体中,都有其价值,要用心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为团体贡献一己之力,才不会失去自己的价值。
有整体观念者,绝不会本位主义,而是要集合全体工作人员的能力、智能力、精进力来发展,否则易被社会淘汰。
用生活来表达修行,是一种真心。真心就是真情、真义、真实,是会感动人的;心太硬的人,是不会流泪感动的,较不合乎人性。
佛教最伟大的地方,是不管任何阶层,到了佛前都是平等的。
凡事只要合乎佛法就是对的。
一个团体要成功,不外一个原则,就是上下要一条心,主管爱护属下,组员拥护主管。
“懒”是一种病,一个人如果不精进,如何会有前途?尤其在道业上不精进,怎算是修道?
“沟通协调”不可强行要求别人改变成和我们一样,而是自己想办法与对方相同。要能先包容对方,才可以得到别人的尊重。
一个人若只看到别人的过失,而看不到自己的错误,则永远不会进步。
世界不是只属于我一个人的,社会也不是我一个人的,道场更不是属于我一个人的,而是十方信众共同拥有的。珍惜众缘所成的因缘,才不会自我迷失。
五月 二十七日 星期一
为不负广大信众的期望及多位长官的支持,佛光山所筹办的佛光大学南华管理学院,终于赶上今年暑假正式招生。南华管理学院在创新、精致、专业、通达的规画下,是一所不一样的大学。傅佩荣教授今在报上刊载一篇〈私人办学的壮举〉,给佛光大学全体工作人员很大的鼓舞,其文如下––
教育界难得听到这样的新闻:一所新成立的学院首创多项特色,如“四年免学杂费”、“大一、大二不分系通识教育”、“全国最高的师生比”等。这所学院是南华管理学院。
学生四年免学杂费,这是欧洲先进国家(如德国)的作法,因为他们认为受教育是国民的权利,只要你有“能力”,就可以一步步往上走,念到博士学位为止。经费则由国家预算支付,因为人才将是整个社会的资产。事实上,一般欧洲人对于念大学并不热中,他们首先考虑自己的兴趣与能力。如果不是有心研究学术,还不如去念专科学校,学得一技之长,毕业之后可以立即就业。若是念完大学,出路可能更窄。台湾目前“高学历,高失业率”的情况有增无减,但是对于遏止升学主义的风气,似乎起不了太大的作用。
因此,南华学院以“四年免费”为号召,确实展现了办教育的崇高理想。政府做不到的,民间来做。相形之下,一般私立大学收费一年接近十万,本着“取之于学生,用之于学生。”“受益者付费”的观念,原本是无可厚非的,但是焦点若不转到“提升学生受教的品质”上,则未来将会丧失竞争力。
其次,“大一、大二不分系”并不稀奇,值得注意的是该校所列出的“通识课程”。就一所管理学院而言,不难做到院内各系共同取才,让学生到第三年才决定进入某一系。至于通识课程,列出的有:外国语文、基础写作训练与经典名著选读,如果我们知道这些课程是为“信息管理学系”与“传播管理学系”的学生所开的,就会相当惊讶了。目前大学生的写作能力日益低落,文学院学生尚且难免,何况其余?如果有人质疑管理学院的学生何以需要写作能力,那就轻忽及低估了“写作”所需要的思想组织与文字驾御的条件。不仅信息与传播的管理用得到这些条件,人生与人性的管理更是有赖于此。
至于经典名著方面,预计将采小班制,让学生逐一念完二十部中外经典。均分在二年四个学期中,则每学期要念五部经典。我不知道这些经典的名目,也不清楚采用的教学方式,只是觉得这种构想立意虽善,却有些好高骛远,更难以预测将来学生如何消化吸收。美国哈佛大学与芝加哥大学都曾有过“核心课程”的规画,内容主要是西洋经典名著(尤以哲学类为多)。我们的学生能够把中国经典念个十部就难能可贵了,若是连西洋经典也放进来,恐怕文学院的学生也吃不消,不过,南华学院有心如此尝试,也算得上是一大壮举。并且,这种壮举比“免学杂费”更为令人敬佩。
然后,所谓“全国最高的师生比”,具体说来是“一比三”,一位老师带三位学生。这当然是创校初期的状况,等到三、五年后,师生比能维持一比十,已经是国立大学都难以企及的高标准了。不过,师生比不管多高,必须老师真正“在知识及生活上”为学生提供指导与协助,才有实质的意义。并且,老师的水平也很重要,一位大师可能胜过十位老师对学生的启迪。南华学院在师资方面有无惊人的作为,则仍有待观察。
这一切都让我们这些关心教育的人眼睛为之一亮,精神为之一振。我们知道,光靠理想不足以成此事,光靠金钱也未必能成此事。在讲究本益比、投资报酬率的今日社会,究竟什么人或什么团体有这么大的气魄与手笔?答案很清楚:是佛教界的星云大师。我一向认为宗教界办学,应该有些特色。美国的耶鲁、哈佛、普林斯顿等名校,都是宗教界支持创立的。宗教界的超然立场足以助成学术界的独立研究,但是宗教界的特定信仰也可能左右学术界的研究取向。无论未来发展如何,我们要为南华学院的多项壮举,致上敬意与祝福。
五月 二十八日 星期二
今天为中国电视公司“星云说”节目,录像存档。
除中视外,台视的“星云说喻”、华视的“星云法语”等节目录像,在我的行程中,似乎也是不可少的行事。
面对摄影机,在高温的灯光下,就会想到信徒向我提及,收看这些节目的心得、感想及受益,所以再辛苦我都认为值得。今天“星云说”录像内容有––
“众生诸佛不相侵,山自高兮水自深;
万别千差明底事,鹧鸪啼处百花新。”
––洞山悟本
“能克制自己,过于胜他人;
若有克己者,常行自节制。”
––《法句经》
“世界到头终有坏,人生弹指有何欢;
不向此生生净土,投胎一错悔时难。”
––《优昙念佛七律》
“深心启请诸师长,随所言说悉能行;
常能亲近诸法师,如是如来最胜教。”
––《月灯三昧经》
“有惭有愧自庄严,知于世间应时语;
一切常舒布施手,无上世亲说是法。”
––《月灯三昧经》
“胜利生憎怨,败者住苦恼;
胜败两俱舍,和静住安乐。”
––《法句经》
“见身无实是佛身,了心如幻是佛心;
了得身心本性空,斯人与佛何殊同。”
––《景德传灯录》
“饶益众生而不望报,代一切众受诸苦恼;
所作功德尽以施之,等心众生谦下无间。”
––《万善同归集》
“一切诸众生皆依饮食存,
一切有大力其心无嫉妒;
一切因饮食而得多病苦,
一切修净行而得受安乐。”
––《大般涅槃经》
“道法少欲,多欲非道。
道法知足,无厌非道。
道法精进,懈怠非道。
道法制心,放荡非道。”
––《阿那律八念经》
“世无所怙,惟忍可恃。
忍为安宅,灾怪不生。
忍为神铠,众兵不加。
忍为大舟,可以渡难。”
––《罗云忍辱经》
五月 二十九日 星期三
去年四月分入荣总做开心手术后,刚好已满一年了,在荣总江志桓、张燕、蔡世泽等医师的建议下,今起一连三天,将做健康检查,以评估这一年来的健康状况。
上午九时,住进荣总医院,在护士长沈志萍、吴美玲小姐的带领下,先后做了几项检查––
1.心电图
2.核子扫瞄(ET)
3.照X光
4.心脏超音波扫瞄
5.检查牙齿
6.检查眼睛
7.核子全身扫瞄
中午,到了用餐时间,永均到荣总附近买便当,回来时兴冲冲表示,素食馆的老板不仅不拿钱,还供养一千元,请永均代为作功德。
下午要检查眼睛时,从思源楼到第二门诊中心,路经病患的候诊区,有一位民众看到我,叫道:“是星云大师,大家拍手。”随即响起一片掌声,我赶紧以合掌来回谢。在上下电梯的等候中,也有不少人要求和我握手、签名乃至要我赐福给他们。
看民众如此热烈的待我,想想自己实在没有时间生病,要好好珍惜自己的健康。
五月 三十日 星期四
今天是体检的第二天,检查项目有––
1.抽血作各项检查
2.配带“二十四小时心电图”仪器
3.心肺功能检查
4.耳、鼻、喉及听力检查
5.香港脚检查
得知天主教罗光主教,也在荣总住院,中午专程到他病房探望。有一年罗光主教和我一齐参加由省政府主办的宗教会议,彼此同是主席团之一。会中罗光主教,当着大家的面说:“为配合时代趋势与需要,希望大家多学习佛光山的人间佛教。”可见罗光主教的胸量非常广大。
八十六岁的罗主教,因口带氧气罩,不方便开口说话,用书写方式和我交谈。内容大致如下––
“深谢道驾,我患气喘病已在院四个月,现在渐渐好转,您现在法身健康如何?
法师扬佛六大洲,到大陆真辛苦,在国内大家所景仰,我只是写了几册书。
罗光
85.5.30”
荣总医师对我非常厚待,每一项检查都很用心。在检查的过程中面对这些优良的医护人员,高兴之余,不免忧心自己的徒众,我对现代的年轻人很不了解,常发现有的人身体有病,南部有医师不看,一定要到北部看;西医不看,要看中医;中医不看,要看密医、看气功。为自己健康着想,愿大家在看医生时还是要慎重一点才好。
荣总出入的人潮,实不亚于国际机场,让我感受到––
1.医院是个很忙的地方,大家忙着赶电梯、忙着进出手术房、急诊室,在忙中争取医师在下班前多看几位病人。
2.医院是一个很“冷”的地方,每个来看病的人都是心事重重,为自己未卜的健康担忧,而少有笑容。
3.医院是一个很健康的地方,医生护士走路都很快,象是“小跑步”,只为要将检查的结果早一点让医师知道,以方便开处方。
4.医院是很积极的地方,让我们体会到健康的重要,进而珍惜生命。
五月 三十一日 星期五
今晨接获美国来的电话,得悉正在惠提尔医院住院治疗的母亲病危,立即购买华航由台北直达洛杉矶的机票,并致电荣总心脏主治医师江志桓和张燕等人,取消检查身体的其余项目。唯因承诺萧万长立委的聚餐无法改期,仍然应邀前往,席间承蒙萧立委捐赠佛光大学兴学基金一万元,对于萧立委的热诚,由衷感谢。餐毕,随即赶回台北道场,向水陆法会内坛的信徒告假后,怀着沉重的心情前往中正机场。
一路上,心里沉甸甸的,像压着一块百吨巨石,脑海中不断出现慈母微笑的面容,一股强烈的思念在内心上下翻腾:母亲,请您等我!心灵深处不停地在呐喊,最后我以佛号声调伏了波动的心情。这趟机程,平常只需十小时零四十分钟就可飞抵目的地,然而今天却整整飞了十二个小时。
一到洛杉矶,直奔惠提尔医院,这时母亲已转送玫瑰岗,只能前去瞻仰遗容,幸好家弟国民、慈容、萧师姑等在旁帮忙处理一切。不久,慈庄、慈惠、依恒、依照、依如、杨慈满等人也由世界各地相继赶到。我克制着哀痛,向大家说明母亲是一位慈悲惜福的长者,每每为人着想,很少劳驾他人。一年多来,母亲居住在西来寺外寮,衣食生活丝毫不改过去的简单澹泊,所以遵照母亲的遗嘱,不惊动外界,一切从简。当即口述了一则敬告十方师友的讣闻––
“星云敬告各方师友:
家母李刘玉英居士于一九九六年五月三十日凌晨四时二十分,于念佛声中,安详往生于美国洛杉矶惠提尔医院,享年九十五岁。子孙及星云之弟子多人在侧,是日,随即移柩玫瑰岗,并择订于六月三日上午九时遵仪举行殡葬奠礼。六月九日上午十时,于佛光山美国别院西来寺法堂举行怀恩法会,六月十六日则于佛光山本山举行。灵骨奉厝于西来寺。遵母嘱,不受挽幛、奠仪、香花、礼品等。曏昔多承各方师友信徒关怀,谨此奉闻。
星云合十”
坐在身旁的国民弟早已哭得泣不成声,他一面用颤抖的手擦拭着一双红肿的眼睛,一面哽咽地向我叙述着母亲生前喜舍结缘的种种行谊,例如:邻居托她买菜,一块钱一斤的菜,回去后只收邻居八毛,她喜给人方便,常予人欢喜,纵然自己吃亏也无所谓。她出门总要带一些零钱,以便随时布施给需要的人。在邻里间,母亲也经常伸出援手排难解纷。文化大革命时母亲还减衣缩食,省下口粮,救济穷人,在乡间受惠者众多。记得曾经与母亲聊起家乡的事情,她老人家说,也许是环境的因素,家乡有些人很势利,常择人交往,但是母亲不一定和一些县长、乡长打招呼,却主动跟乞丐讲话,济助他们东西。所以乞者们常对母亲说,“老太太,您这么慈心济人,将来一定多福多寿。”母亲却回答:“就算我明天就要死了,我也不会去求寿,我只是在求儿子将来有前途、有根机、广度众生。”每当想起母亲平常为我所积聚的种种阴德,真是点滴感念在心头。
母亲生于民国前十年,一生经历过清朝、辛亥革命、民国创立、北伐统一、中日抗战、国共战争、文化大革命以及两岸关系的解冻,走过近百年的大时代动荡,犹如一部现代历史宝典,她常说一生中做得最对的一件事,就是允许我出家,将最心爱的儿子奉献给众生,奉献给佛教。前年阳春三月,我专程回南京为母亲祝寿,母亲一见到我,就拉着我的手喃喃地诉说道:“为了想你,眼睛都哭烂了。”数十年的离别之苦、思念之情在短短的言语中表达得淋漓尽致,母亲当时欣喜期盼的神情至今仍烙在我的心坎上,久久无法忘怀。以前母亲告诉过我,每逢过年,家里的佛堂一定置放要给我的两个红包,虽然不知我在何处,但是五十年来未曾断过,母亲的心意与坚持让我感动不已。
母亲对我思念虽深,但是为了不让我操心,总是将那分关爱的情感藏于心底。甚至临终前,她还嘱咐大家不可以让我知道,因为我应该为大众而忙,不能为她个人费心。母亲晓以大义、无私无我的精神令人动容。
我十二岁离开母亲,今年七十岁,徒众个个替我高兴,七十岁还可以叫妈妈,真是人生最幸福的事情。
世事无常,聚散总在瞬息间,如今我面对母亲安详宁静的遗容,感叹时光不能倒流,只能将一些陈年往事留待将来慢慢重温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