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迷悟之间(21-30)
 
{返回 星云大师·迷悟之间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5181


21.本来面目

在美国的阿拉巴马州有一条法令规定:星期日上教堂,不能化妆,不能戴假发,要以“本来面目”去见上帝。

佛教徒的修行,就是要识得自己的本来面目,所谓“若认识的娘生面,草木丛林尽放光”。一句“父母未生我之前是何面目”,禅师们花费数十年的时间寻找这句话的答案,也难以满意。

灵云志勤禅师说:“三十年来寻剑客,几回落叶又抽枝;自从一见桃花后,直至如今更不疑。”苏东坡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假如我们能够找到自己的真心,那就是本来面目了。(选自星云大师《迷悟之间·福报从哪里来》)

22.机巧招祸

海里的乌贼出来游玩时,经常吐出墨汁来隐蔽自己的身体,它以为这么做很聪明。但是,没想到渔民们正是靠着墨汁来判断什么地方有乌贼。哪里有墨汁,渔民们就把渔网撒向哪里,乌贼落入了渔网,却还不知道是怎么一回事呢!所以,不恰当地设下机巧,往往造成招祸的根苗。(选自星云大师《迷悟之间·生活的情趣》)

23.肢体语言

所谓“肢体语言”,应该象宗教,都是一种善心美意的传达。例如佛教的合掌、问讯、顶礼、围绕、各种手印,都是表示礼貌、尊敬。甚至佛教所谓“行如风,立如松,坐如钟,卧如弓”,也是用身体代表他的威仪。尤其有趣的是禅师们,你问他什么是道?他竖起一根指头;你问他如何是祖师西来意?他拂尘一摇;你问他如何是父母未生我之前的本来面目?他画个大圆圈。佛陀用拈花表达他对大迦叶的说法;观世音用杨枝表示对世人的救苦;阿弥陀佛双手垂下,表示接引;文殊菩萨腿子一翘,表示自在。(同上)

24.为善常乐

台北的周志敏小姐,在二十年前为电视公司制播了一个每周一次的节目,叫做“为善常乐”。播出数十年来,口碑很好,既受观众喜爱。但近年来看不到这个节目了,想是这个社会已经不必“为善”了,也不会“常乐”了!

在当初,“为善常乐”播出时,社会大众无不争相观看这个节目;社会上很多人做善事,传播媒体把那许多做善事的因缘,播报给大众知道,观众无有不感动者。记得十年前的社会,每个人都欢喜看到感动的人,听到感动的事,自己也努力做感动的人;人给予我的是感动,我给予别人的也是感动,这个社会是多么美好的啊!(同上)

25.香的语言

《六祖坛经》里说到“自性五分法身香”,说明我们每一个人的自性发出本有的佛性芬芳。梅、兰、竹、菊都是花中的君子,都象“五分法身香”一样令人欢喜,令人陶醉。

所谓“五分法身香”就是:

第一、戒香:所谓“戒香”,就是要每一个佛弟子在自己心中无非无恶、无嫉妒、无贪嗔、无劫害,称为戒香。

第二、定香:所谓“定香”,就是要关照各种善恶的境界,自心不乱,称为定香。

第三、慧香:所谓“慧香”,就是自心修行无碍,常以智慧关照自性,不造作诸恶,即使做善事也不执着,敬上念下,爱护鳏寡贫穷者,称为慧香。

第四、解脱香:所谓“解脱香”,就是自心无所攀援,不思善,不思恶,自觉无碍,成为解脱香。

第五、解脱知见香:所谓“解脱知见香”,就是自心既然对于善恶都无所攀援,也不沉空守寂,就必须广学多闻,认识自己的本心,通达诸佛的道理,和光接物,无我无人,从初发心一直到圆满菩提,真性毫不变异,称为解脱知见香。 如人具备有此五香,则灿烂芬芳。(同上)

26.人生的敌人

禅宗四祖道信阐释当初参访僧璨禅师时,请求僧璨禅师为其开示解脱的法门。僧璨禅师反问道信:“谁束缚你?”道信想了一想,说:“没有人束缚我。”僧璨禅师道:“既然没有人束缚你,你又何必另求解脱的法门呢?”可见我们都是“自我束缚”,自己障碍自己。

王阳明说:“擒山中之贼易,捉心中之贼难。自己的敌人在自己的心中;心外的敌人用以对付,心中的敌人不容易降服。所以《金刚经》要我们“降伏其心”;能够“降伏其心”,才能降伏自己的敌人,也就是我们自己!。(选自星云大师《迷悟之间·度一切苦厄》)

27.求新求变

在佛教的戒律上,怎么样不合时宜的,从来也听不到一点异议。佛法的真理不容易更改,这是毫无疑义的,然而二千五百年前从印度传来中国的佛法戒律,显然已经不适应现代的社会需要。因此,虽说根本戒可以保存,但在生活细节上的小小戒,即使在佛佗时代就已经“随遮随开”,但当今仍有一些人总爱引用“佛已制戒,不得更改;佛未制戒,不得增加。”佛教徒用二千五百年前托钵生活的观念,或一千年前中国深山丛林的生活方式,要想影响二十一世纪的工业社会,此时难矣!(同上)

28.爱情红绿灯

既然人是由爱而生,就不能离开爱。所谓“爱不重不生娑婆”;

佛教不排除世俗的爱情。例如在《善生经》及《玉耶女经》里,佛陀都告诉在家信众,绿灯的爱情因该怎么走法;甚至到了大乘佛教,《华严经》、《宝积经》、《维摩经》,也都强调大乘佛教的伦理纲常、感情生活等等。

佛世时,摩登伽女因为迷恋阿难尊者,经过佛陀善巧度化,终于觉悟“爱是苦的根源”;莲花色女在感情的世界里受到创伤,故意玩弄爱情为报复,后经目犍连尊者开导,终于认识“不当的爱是罪恶的根源”,于是迷途知返。

在爱情的道路上,必能慎选绿灯通行;否则“爱河千尺浪,苦海万重波”,稍有不慎,必然沉沦苦海。希望天下的有情人,千万不要在爱的苦海里灭顶。(同上)

29.生活的美学

人,要生活,就离不开衣食住行、行住坐卧。你看,有的人身着绫罗绸缎,却自惭形秽,因为他没有内在的美感!也有的人,粗布衣服,自觉心安理得,因为人格高尚,具有内心的美感也!

有的人,花园别墅,只觉天地窄小,因为他没有感受生活之美!有的人蜗居一角,即觉天地宽广,体会出逍遥自在的快乐,因为他有生活的美感!

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因为陶渊明能“不为五斗米折腰”,因此不会“心为行役”,这就是生活的美感。

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因为颜回懂得生活的艺术,故能终生不为外物所累。

甚至古往今来,多少的巨贾富商、高官厚禄,他们归隐田园,是为了追求生活之美;但也有人从军报国,从政为民,也是想要追寻人生的奉献之美。净土宗的“七宝行树、八功德水、亭台楼阁”,固然是弥陀生活之美感,抵御的“刀山剑树、油锅深坑”,也是地藏王的追求生活之美学也!

高峰禅师窝居树上,人怜其衣食无着、身形垢秽。禅师说:“我虽然没有剃发,但我身心已经清静;我虽然没有华衣美服,但以人格来庄严;我虽然没有山珍海味,但以松实雨露如琼浆玉液;甚至山河大地、野兽鸟雀,都是我的朋友!”这就是懂得生活的美学。

赵州八十犹行脚,他是为了寻找美的境界、美的道理;达摩面壁九年,也是为了找寻心内之美。有的禅师悟道了,又鸟雀献果、狮虎朝拜,此皆因未获得生活之美,故而万物皆来相聚共享。(同上)

30.信仰的层次

以信仰佛教的教义而言,本身有层次的不同,例如凡夫的般若是正见、二成人的般若是缘起、菩萨的般若是空;唯有佛,才能真正证悟般若,所以般若是佛的境界。(同上)

 


{返回 星云大师·迷悟之间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难忍能忍(星云大师)
下一篇:迷悟之间(11-20)
 迷悟之间(71-80)
 非法非非法
 免于恐惧的自由
 吃亏的奥妙
 公理在那里?
 责任与承担
 力争上游
 幽默的风趣
 成功的定义
 是非的可怕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十届:印度早期宗教源流略讲(于晓非)[栏目:生活禅夏令营演讲集]
 灌顶与修行[栏目:索达吉堪布·微教言]
 世间一切与道不相妨碍[栏目:六祖坛经说什么]
 漫说《杂阿含》(卷十四)~D 第346经:本经叙述佛以十种三法,为诸比丘说法。[栏目:界定法师]
 事物本身没有永恒不变的意义[栏目:雪漠]
 革新我们的知见[栏目:倾听弦外之音·阿姜查]
 我丈夫瘫痪十九年,病危两次进医院抢救,昏迷中见过地狱,醒后说我要去极乐世界,不去地狱。但因身体脆弱,..[栏目:临终助念问答·净空法师]
 空海师父给马来西亚同修的一封信[栏目:空海(惟传)法师]
 原谅他人,自己得福[栏目:心念与命运·第2册]
 在助念或火化时,做出清楚的观想,观想亡者的去处,这样观想的结果是否可靠?[栏目:临终助念问答·净空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