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平生业成」和「念念不舍」之间
 
{返回 温金柯博士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317
「平生业成」和「念念不舍」之间  
 
    最近读到一个词「平生业成」,觉得这似乎是净土信仰中的重要概念,于是对这个名词作了一些察考,希望能进一步了解其意涵。
 
    看到资料上说:相对于「平生业成」的是「临终业成」,就是法然上人的门下对于往生的业事,究竟成办于何时的两种不同主张。
 
    主张「临终业成」的是法然门下「长乐寺派」的隆宽。他认为,念佛虽是本愿之行,可以得到往生净土的果报;但是这个果报并不能在此生得到。往生净土的实现,只有在命终之时。因此,在平时,必须不懈地勤修称名念佛的功业,其效验定不落空,临终时必能往生净土。隆宽的主张,被称为「多念义派」。
 
    主张「平生业成」的,是法然门下的幸西、证空、亲鸾等人。其中,幸西是「一念义派」的始祖。他认为,行者的信心,与佛智的一念相应冥会时,往生的事业就成办了,故认为随后的多念相续是无益的。
 
    因此,「平生业成」与「临终业成」这两种相对的主张,其背后的标志,是「一念义派」与「多念义派」的不同。
 
    在这里,且不去讨论往生极乐净土的行人,其功业的成办,究竟是「平生」对,还是「临终」才对。笔者这里只想从理论的逻辑性来看,主张「平生业成」的人,他会比较顷向于「一念义」,而主张「临终业成」的人,会倾向于「多念义」,这才不自相矛盾。
 
    我们不能想象,一个主张「临终业成」的人,会说:「多念少念无所谓,有念无念没差别」。因为这是自相矛盾的。
 
    同样的道理,一个主张「平生业成」的人,却认为「一定要念念不舍,不然就往生无望」,「千万不要有『有念、无念、多念、少念都无妨的心态』」,也是不合逻辑,自相矛盾的。
 
    笔者认为,在理论上,「临终业成」和「平生业成」都是「持之有故」的;在行门上,主张「念念不舍」、「一心不乱」,还是「随缘随喜常念佛」,或「每天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就好」,也都是可以说得通的。但是,在理论和行门二者之间的逻辑,也要讲得通才好。
 
二○○六年六月十四日撰

{返回 温金柯博士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龙树菩萨所述的极乐净土义
下一篇:跟佛求什么?
 六门教授习定论现代汉语译
 何谓在家佛教的建立
 以经显经的《观无量寿经》大意
 台湾居士佛教的展望
 龙树菩萨所述的极乐净土义
 略述佛教的死刑观
 「平生业成」和「念念不舍」之间
 四向四果与菩萨
 迷乱或明澈:宗教经验的初步分疏
 「不厌生死,不欣涅槃」如何成为大乘共义?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第四次研究会[栏目:太虚法师]
 恒善念度难关[栏目:静思法语·释证严]
 侧记——南怀瑾先生访谈[栏目:佛教人物访谈]
 中论卷第二[栏目:龙树菩萨]
 论藏 人施设论 细说 一人施设[栏目:人施设论]
 另一扇门[栏目:戒嗔的白粥馆]
 师父开示仔细看,处处都是宝[栏目:传喜法师]
 究罗檀头经[栏目:戒[集]蕴品]
 文殊化身—戒阇黎[栏目:文殊菩萨的故事]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0二一卷[栏目: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十一集]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