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中台世界 中级佛学 第五课 十二因缘(一)
 
{返回 基本佛学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5628

第五课 十二因缘(一)


【前言】

   十二因缘,亦名十二有支,「有」即三有(三界),「支」即支分,世间有情于三有中生死流转的因果,皆不出此十二支分,故名十二有支。缘觉乘(注1)行者即是观此十二因缘,而证得辟支佛果。
  

【十二因缘的意义】

   一、无明:癡暗义。闇钝之心,无照察诸法事理之慧,不能了知善恶因果,是贪瞋癡等烦恼的通称。

   二、行:造作义。由于无明烦恼,而发动身、口造作种种行为,善行称为善业,恶行称为恶业,所以行又称为业,有了业行就要受报。

   三、识:因过去世的无明烦恼和善、恶诸业,引生分别染心,即为识。例如人死后,神识成中阴身(注2),见到父母交合,一刹那间,生起憎爱分别之心,即投胎受生,这就是识的作用。

   四、名色:名是指精神、心识,色是指物质。胎儿在母胎中,六根尚未长成,唯有心识与胎形,即称为名色。

   五、六入:即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因色、声、香、味、触、法六尘由此六处而入。故胎儿在母体内,六根逐渐完备的阶段,称为六入。

   六、触:即接触。胎儿出胎后,六根与外在尘境接触,就称为「触」。

   七、受:即领受。为根、尘、识相接触所生的感受,可分为苦受、乐受、舍受。对于违逆境界,身心感觉苦痛、烦恼,称为苦受;对顺益之境,感觉身心适悦,称为乐受;对中庸境(注3),觉不苦也不乐,称为中庸受,又称为舍受。

   八、爱:贪染名爱。于喜好的境界,产生种种欲爱、贪爱之心。

   九、取:执取境界,说名为取。心生爱着之后,更想取得、占为己有,即为取。

   十、有:因为想占有,便以种种手段,造作种种善业、恶业,故有未来的善恶诸报,名为有。

   十一、生:即未来世的受生。由于今生贪爱、取着而造业,即招感来世受生的果报。

   十二、老死:衰变为老,身坏命终为死。有生则必有老、死。


【生死流转门】

   十二因缘的道理,显明过去、现在、未来三世起惑、造业、受苦的因果关系。

   因有「无明」烦恼,而于过去世造作诸业「行」,故由「识」托胎,进而有「名色」,接着形成「六入」,出生时与外境接「触」,便产生种种感「受」,由此起贪「爱」、执「取」,又复「有」未来之果报,继续于来世受「生」,终至「老死」。众生因无明不觉,而生死相续,永无休止,称为十二因缘生死流转门。

 

【十二因缘与三世二重因果的关系】

     偈曰:「无明爱取三烦恼(惑),行有二支属业道(业),从识至受并生死,七支同名一苦道(苦)。」此即说明十二因缘与惑业苦及三世因果之关系。


   兹将十二因缘与三世因果的关系列表如下:









过去世 二因 无明
现在世 五果
名色
六入
三因
未来世 二果
老死

【圣道还灭门】

   众生因一念不觉起惑,因而造业、受报。故知,若欲消除三障诸烦恼,则须知因识果,了解此十二支层层相因的关系。仔细推之,来世有「老死」之苦,皆因有「生」之故,会继续受生,皆因今生感「有」未来之报,此「有」因「执」取而生,执「取」因有「爱」之缘故,「爱」皆由种种感「受」而起,感「受」之起因为六根接「触」尘境,「触」因「六入」而生,「六入」由「名色」长成,「名色」因心识托胎而有,心「识」由过去世造作诸业「行」所致,业「行」起源于「无明」烦恼。


   追根究底,无明是生死流转的根源,所以要了生死,即须破除无明。无明若灭,其后相续而起之因缘亦随之而灭。所谓无明灭则行灭,行灭则识灭,识灭则名色灭,名色灭则六入灭,六入灭则触灭,触灭则受灭,受灭则爱灭,爱灭则取灭,取灭则有灭,有灭则生灭,生灭则老死灭。此乃行者欲逆生死流、得证解脱圣道所修,故称十二因缘圣道还灭门,属于圣者的境界。

 


【结语】

   十二因缘生死流转门为世间之因果,圣道还灭门为出世间之因果。所谓凡圣殊途,若流转于三界生死中,始终是凡夫,不得解脱;倘能破除无明烦恼,依还灭门修习圣道,则能转愚成智,永入圣道之流。

 

【附注】


   (注1)-缘觉可分为二类:生于有佛之时,因听闻佛说十二因缘的道理,而觉悟之圣者,称为「缘觉」。生于无佛之时,由于宿世的薰修及善根,见飞花落叶之景,觉悟世间「苦、空、无常、无我」的道理,而证得辟支佛者,称为「独觉」。

   (注2)-中阴身又称中有,指众生自寿终至再次受生期间之识身。

   (注3)-中庸境即不苦不乐之境。

 


【习 题】

一、 何谓十二因缘?其与惑业苦有何关系?
二、 何谓生死流转门、圣道还灭门?
三、 从十二因缘中,了知众生有三世因果,过去因、现在果,现在因、未来果,那么,现在要如何努力,才能使未来更好?
四、 了解十二因缘的道理,对人生有何助益?


 


{返回 基本佛学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中台世界 中级佛学 第七课 菩萨
下一篇:中台世界 中级佛学 第四课 吃素与学佛
 中台世界 初级佛学 第四课 中台四箴行
 中台世界 中级佛学 第二课 慈悲观(一)七周缘慈
 中台世界 中级佛学 第七课 菩萨
 中台世界 中级佛学 第四课 吃素与学佛
 中台世界 初级佛学 第三课 释迦牟尼佛
 中台世界 初级佛学 第五课 四圣谛(一)苦谛
 中台世界 初级佛学 第九课 八正道(二)
 中台世界 中级佛学 第十一课 四摄法
 中台世界 中级佛学 第十课 六波罗蜜(三)
 中台世界 初级佛学 第七课 四圣谛(三)灭谛、道谛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离家 Leaving Home[栏目:旅途脚印 Footprints on the Journey]
 07-052菩萨圆满戒波罗蜜[栏目:海涛法师弘法讲义-2007年]
 生前不念佛,专等死后请人超度,可以吗?[栏目:念佛实用问答·净宗法师]
 《中论》“化迦旃延经”颂有关的一些问题[栏目:程恭让教授]
 达摩头陀行及其律学意蕴[栏目:温金玉教授]
 不能亲自到场的简易助念法[栏目:仁焕法师]
 解脱之钥[栏目:找回内心的平静]
 修学的纲要──四预流支[栏目:开仁法师]
 谈谈净土宗的几个关键问题(宋智明)[栏目:净土宗文集]
 凝固的历史,积淀的文化(李载道)[栏目:印顺导师思想之理论与实践·学术会议论文集]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