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认识人生之十 4
 
{返回 学修笔记·学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169
认识人生之
——师父开示要点笔记(4/5)
(2月18日)
【要点导读】:
◎五逆也可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吗?
◎鉴真大师的行谊带给我们什么启示?
◎菩萨跟凡夫有什么差别呢??
 
四、誓愿不退效祖师·为法爱国启佛性
【对比认识】:
——我们学佛法的人,修行的人就应该要有这样的一种毅力,这种毅力就必须要有愿心,必须要有决定,那么我们的誓愿才不会退失。
——就是我们承诺的事情,答应的事情,我们自己想要做的事情才不会变化,才不会变卦。
——不然都很容易无常,好事也会无常,修行也会无常,修一修不想修,那就无常。
——所有的一切都是无常,因为无常,所以我们需要愿力。
——古来的祖师大德们,无论哪位法师的成就,高僧大德的成就,他们这种愿心都是很了不得的。
 
【祖师传记】:
    鉴真大师多了不起,他66岁6次东渡(日本)才成功,并且是双目失明。我们可想而知,66岁(是多大的年纪),唐朝的时候人的寿命本身就没有现在长。我们现在60岁就退休了,但鉴真大师他66岁还要东渡,5次不成功,第6次再去,这种毅力非常了不得。现在我们都是很难做到的。那他为什么会有这种毅力呢?他内心有真正佛法的种子。
    唐朝的时候,我们国力很强盛,所以很多国家都跟中国有交往。那时候日本派了遣使团,派了留学生到中国来学习。当时,日本天皇就知道中国有位法师很了不起,日本都知道鉴真大师。那个时候也没有电话,也没有传真机,语言也不通,但连外国的天皇都知道。所以(天皇)他就派了两位留学生,荣睿和普照,让他们跟第九次的遣唐使一起来到中国,来请鉴真大师。
他们(二人)是公元733年来,但到742年的冬天才见到鉴真大师。也就是日本来的这两个和尚找鉴真大师,找了十年的时间才找到。这个毅力也是很了不得的。在742年的冬天他们找到了扬州的大明寺,才找到鉴真大师。(我们可以想象)当时他们从日本到长安,到长安再找来找去,找到扬州,那个时候交通非常不方便,信息也不灵通,更何况两个外国和尚,语言又不通,去找鉴真大师肯定是海里捞针,多难的事情!
    他们找到鉴真大师之后,就表达来意,请鉴真大师到日本去弘法。鉴真大师也是很了不起的,他们一请,他就答应了,说“我愿意去”。但那个时候,他岁数那么大,想去传戒,不可能一个人去,肯定还要别人跟他一起去。他就问寺庙里边其他的出家法师说,“我愿意到日本弘法传戒,你们谁有没有愿意跟我一起去的?”没有一个人吭声。下面的人岁数比他小,但都不敢去,因为知道这是不容易的事情,要漂洋过海,有生命危险,那不是一个小事情。过了很久的时候,才有一位法师,名字叫祥彦,他就说“彼国太远,生命难存,沧海渺茫,百无一至,人生难得,中国难生,进修未备,道果未克,是故众僧缄默”。他说,这个人身难得,中国难生,我们修行还没有修好,还是以修行为主,不要去管了,大家不愿意也是有道理的,所以他把这些道理,大家不去的原因都说一通。鉴真大师听以后,他马上就说“为法事业,何惜生命,诸人不去,我即去”,大家都不去,我自己一个人去,这是很了不得的事情。就跟玄奘大师一样,他们都是这种风骨。就是这种千古风骨才能够成就高僧大德,他们都是有不凡的气概。
    接着,鉴真大师就准备去日本,经过五次的东渡都不成功,第六次才成功。刚才我们谈到,公元733年的时候,日本第九次遣唐使来到中国,荣睿、普照两位留学生受日本天皇的命(令)来请鉴真大师东渡弘法,到743年的时候,鉴真大师同意、答应开始东渡,到753年的时候才到达日本,这是很不容易的事情!日本两个法师找鉴真大师找了十年,鉴真大师准备,就准备十年,一而再再而三,到最后一次753年到达的时候,一个船一百八十几个人,一百七十几个都死掉了,非常的不容易。鉴真大师在日本只活了十年,763年圆寂,刚好都是十年。十年一劫啦。
    鉴真大师到日本的时候,受到日本举国上下盛大的欢迎。当时日本的首都是奈良,到奈良的时候,所有的皇族、贵族、僧侣、平民百姓全城出动,夹道欢迎。他到日本不久,第二年3月,日本天皇就颁布了诏书。诏书当中写道,“大和尚远涉沧波来到我国,朕不胜欣慰。自今以后,授戒传律都由大和尚担任”。这也是很了不起的事情。鉴真大师才去两个月的时间,日本的天皇就如此信赖,举国授戒的事情都由鉴真大师负责。这个意思就表明,以后日本的出家法师要受戒,都要请鉴真大师当戒和尚,那日本这些法师全部都成了鉴真大师的戒子。这是诏书这么颁布下来的,这是很了不起的事情,由此可见鉴真大师的道德有多高。3月颁布诏书,在4月初就在东大寺设了戒坛传戒。那个时候传戒,日本的太上皇、皇太后、皇子以及400多位出家人一起来参加受戒,太上皇都来受戒,还有太后也来受戒。到756年,日本天皇就任命鉴真大师为“大僧督”,统理日本所有的佛教的事务,用现在的话来讲,就相当于佛教会的主席。鉴真大师才去几年,就当整个日本佛教会的主席,我们可想而知,日本朝野上下对鉴真大师的这种仰慕和尊重。这些都有历史可查的,不是随便乱编的,都有案可查。
    到759年,鉴真大师就和弟子们根据扬州大明寺的这种风格修建了一个庙,叫“唐诏提寺”,现在还在,我(师父)去过好几次。以前,邓小平去日本,也到那里去参拜鉴真大师,影响都非常大。这个寺庙现在是世界文化遗产,并且对中国、日本的交流起到了极其重大的作用。此后,鉴真大师就在唐诏提寺里头讲经、弘法、授戒,把律宗在日本建立起来。所以鉴真大师就成了日本律宗的开祖,创始人,很了不起!
    鉴真大师去日本的时候已经双目失明,(但是)双目失明了,他还能够盖庙。那个时候,没有科技,肯定都是靠人力的,不像我们现在科技这么发达,运输、交通这么便利。但那个时候,鉴真大师就知道这个道场的重要性,必须要靠道场,法才能够广传,才能够长远的流传。他还把医学传到日本去,给大家治病,把印刷术传到日本去,贡献都很大。
    763年,鉴真大师在唐诏提寺圆寂。他的一个弟子叫仁熙,还有一个弟子叫思托,他们就用我们中国的老办法,把鉴真大师的肉身在日本保存下来。虽然鉴真大师在日本仅仅十年的时间,但影响这么大,做了这么多的事情,至今都成了中国、日本友好交流当中非常重要的桥梁。鉴真大师圆寂十六年以后,鉴真大师的弟子们就委托当时的一个文学家,写了一部著作,叫《唐大和尚东征传》,里面记载了鉴真大师六次东渡种种的困难,以及在日本弘法、成就这样的一些经历。
    但是很有意思的是,那个日本著名文学家写的鉴真大师传,居然还写《唐大和尚东征传》,鉴真大师在日本盖的庙叫做唐诏提寺。我们再想想看,玄奘大师去印度西行求法,他求法回来的时候,他第一件事情就给唐太宗写了一部自己的所见所闻——《大唐西域记》。但他本来是去印度,古印度,这是西域的事情,跟唐朝并没有关系的,但他就把“唐”给安到(书名)上面去,其实里面也没有记载大唐的事情,同样,鉴真大师在日本,他也是用“唐,大唐”。
 
【如理认识】:
——鉴真大师也好,玄奘大师也好,他们为什么能称大师呢?他们有智慧。
——他们为什么有智慧呢?他们爱国!这个也是有关系的。
——为什么呢?因为你必须要靠国家的力量。
——你做再多的好事、再多的善事,国家总理说一句话,什么问题都解决了,这个国家的力量是无穷的。
——我们弘法也是一样,必须要靠国家的力量,就是我们做好了,国家支持,这佛教才能有希望;反过来说,如果我们的所作所为没有取得国家的支持,那肯定做不好。
 
【比照思维】:
——为什么鉴真大师,我们中国人来纪念他,他日本人也纪念他呢?
——他这个人就是有这种高僧大德的气质,并且是不凡的气质,这种成就,千难万阻,千辛万苦,不知道要经历多少磨难,多么不容易。反过来说,也就是因为这么不容易,他所成就出来的事业才能够堪称众瞩。
——如果说这个事情很容易,大家都能够做得到的事情,肯定过了几天,过了几年,大家都忘记掉了。只有这些惊天地、泣鬼神的事情才有生命力、才有历史的意义。
——玄奘大师,也是“宁可西行一步死,不可东退半步生”,就是他要求法非常明确,西行求法,除此之外,没有别的念头,就是西行求法比自己的生命还重要。
——鉴真大师刚好相反,他要东渡弘法,他就是要到日本去弘法。他就喜欢去日本弘法,死也不怕,大家都不同意,他也不怕,所以,最后他成就了。
——佛为什么要成佛呢?佛要出家,他父亲也不同意,他一家人都不同意,整个朝廷也不同意,但是释伽牟尼佛半夜跑出来,开城门,到雪山修行,最后成佛。
 
【认识自性】:
——佛陀也好,鉴真大师也好,他们都是人成的,启发我们本有的佛性,佛性彰显出来。
——实际上,我们人人都有佛性,但是我们的佛性被蒙蔽了,被尘埃、污垢包裹了,显示不出来,智慧的光芒发挥不了作用,我们有的都是烦恼、都是业障。
 
『附录·思考题』:
1.为什么我们要有愿心,必须要有决定,我们的誓愿才不会退失呢?
2.从鉴真大师东渡弘法的行谊和事迹中你体悟到什么?
3.鉴真大师与玄奘大师有哪些共同点?
 

{返回 学修笔记·学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认识人生之十 5
下一篇:认识人生之十 3
 漫谈修学佛法的重要性 8
 深信业果 依法行持 36
 深信业果 依法行持 11
 佛光普照众生心 6
 从现实业果看,珍惜当下因缘 3
 《明确宗旨 建立目标 不忘发心》课堂笔记(十三)
 《如理听闻是趣入佛法的先导》(10-12讲)
 舍利弗的功德 5
 所缘境与所知障 2
 《明确宗旨 建立目标 不忘发心》课堂笔记之二十三(之二)师法友团队..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对中国近代两次庙产兴学风潮的反思[栏目:王雷泉教授]
 禅心宗风[栏目:达观法师·佛法随笔]
 超越与回归的“平常心”——论道一对禅超二元对立思维的实践[栏目:麻天祥教授]
 89.蜂吻 The Bees Kiss[栏目:放生故事 The Story About Free Captive Animals]
 经典禅诗 第九章 禅宗诗歌的审美境界[栏目:吴言生教授]
 放下的潇洒[栏目:心律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