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圣者言教 第二十七课(十四)无想定和灭尽定
 
{返回 圣者言教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336

圣者言教 第二十七课(十四)无想定和灭尽定  

  【(3)二种定(三摩钵底)

  ①无想定者:即心无分别,于阿赖耶中遮止六识聚而修持,其唯凡夫具有,圣者不入此定。】

  无想定,就是心没有分别,在阿赖耶中遮止六识聚而修持。它仅仅是一个无念状态,属于世间禅定。凡夫会进入这种禅定,但圣者已经超越这种境界,所以不会进入无想定。换句话说,我们刚开始入门期间可能会进入无想定,但赤裸见解后就再不会有这样的显现。以前我修的过程中真的就是这样的,所以我们讲的法不仅仅是闻思,也是对实修的印证。因为我们平常都在修行,所以听闻这些教言就会觉得特别清晰,特别明白——我平常就是这么做的,感觉也是这样的。

  【②灭尽定者:即寂灭染污六识聚等,此声缘圣者具现法乐住,而入其定,凡夫不入此定。圣者菩萨为修习等持之妙力而入此定。】

  灭尽定已经寂灭染污六识聚,声闻圣者就在这个状态中安住。寂灭染污六识聚是指已经消尽对外境(色声香味触法)产生的执著(识)。无想定和灭尽定之间的区别在于智慧,不能因为两者无念平等状态相似而将其混为一谈。前者是单纯的无念状态,是凡夫的境界;而后者在无念的同时还具有一些智慧,也就是更强的明分,是圣者才会进入的境界。圣者菩萨初次修法期间也会进入这样的禅定,但是他的见解能及时转变成大乘乃至密宗出世间禅定的原因,是配同着其他殊胜方便。这个我们已经反复讲过很多次。

  【所谓三摩钵底(定),乃身之四大与心、心所相应而得。】

  三摩钵底是“定”的意思,是四大组成的身体与心和心所相应而得到的禅定。无想定和灭尽定由于没有完全从意识成分中超越,所以还掺杂心与心所以及四大组成的身的感觉。这些是理论,在实修过程中当然有更细微的感受。

  以上讲解的四禅和两种定是不动业,大部分是站在世间的范围中讲授的。


{返回 圣者言教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圣者言教 第二十七课(十三)四无色天
下一篇:圣者言教 第二十七课(十五)无记之业
 圣者言教 第二课(六)闻思修与调伏内心
 圣者言教 第四课(八)圆满清净正行离不开善巧
 圣者言教 第十课(四)修行不能只走一个过程
 圣者言教 第二十课(二十)课后嘱咐
 圣者言教 第二十二课(十二)断除执著获得解脱
 圣者言教 第四课(十九)行持孝道就是真正的修行
 圣者言教 第十五课(三)观想四厌离法而生精进心
 圣者言教 第二十七课(七)修行中不以文字掩盖实修
 圣者言教 第五课(一)唯有精进修法才能令今生的解脱之缘更加完美..
 圣者言教 第四课(一)清净发心的重要性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七、四方参访 在甘地的修道院[栏目:大师在喜马拉雅山]
 修行的重点是修清净心[栏目:洛桑陀美仁波切]
 应真屡现—罗汉显应[栏目:文殊菩萨·感应录]
 赵州柏林禅寺龙年吉祥上堂法语[栏目:净慧法师]
 楞伽经白话解卷三 一切佛语心品第三 第三章 法界本住缘自得[栏目:楞伽经白话解]
 解惑录二[栏目:耕云先生]
 从事佛教传播得薪水属于贩卖佛法吗?[栏目:戒律仪轨·净空法师问答]
 学佛问答 第六卷[栏目:学佛问答·净空法师解答]
 相应48经 东园经第四[栏目:相应部 48.根相应]
 《楞严大义》见道之五[栏目:达照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