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圣者言教 第二十七课(十四)无想定和灭尽定
 
{返回 圣者言教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220

圣者言教 第二十七课(十四)无想定和灭尽定  

  【(3)二种定(三摩钵底)

  ①无想定者:即心无分别,于阿赖耶中遮止六识聚而修持,其唯凡夫具有,圣者不入此定。】

  无想定,就是心没有分别,在阿赖耶中遮止六识聚而修持。它仅仅是一个无念状态,属于世间禅定。凡夫会进入这种禅定,但圣者已经超越这种境界,所以不会进入无想定。换句话说,我们刚开始入门期间可能会进入无想定,但赤裸见解后就再不会有这样的显现。以前我修的过程中真的就是这样的,所以我们讲的法不仅仅是闻思,也是对实修的印证。因为我们平常都在修行,所以听闻这些教言就会觉得特别清晰,特别明白——我平常就是这么做的,感觉也是这样的。

  【②灭尽定者:即寂灭染污六识聚等,此声缘圣者具现法乐住,而入其定,凡夫不入此定。圣者菩萨为修习等持之妙力而入此定。】

  灭尽定已经寂灭染污六识聚,声闻圣者就在这个状态中安住。寂灭染污六识聚是指已经消尽对外境(色声香味触法)产生的执著(识)。无想定和灭尽定之间的区别在于智慧,不能因为两者无念平等状态相似而将其混为一谈。前者是单纯的无念状态,是凡夫的境界;而后者在无念的同时还具有一些智慧,也就是更强的明分,是圣者才会进入的境界。圣者菩萨初次修法期间也会进入这样的禅定,但是他的见解能及时转变成大乘乃至密宗出世间禅定的原因,是配同着其他殊胜方便。这个我们已经反复讲过很多次。

  【所谓三摩钵底(定),乃身之四大与心、心所相应而得。】

  三摩钵底是“定”的意思,是四大组成的身体与心和心所相应而得到的禅定。无想定和灭尽定由于没有完全从意识成分中超越,所以还掺杂心与心所以及四大组成的身的感觉。这些是理论,在实修过程中当然有更细微的感受。

  以上讲解的四禅和两种定是不动业,大部分是站在世间的范围中讲授的。


{返回 圣者言教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圣者言教 第二十七课(十三)四无色天
下一篇:圣者言教 第二十七课(十五)无记之业
 圣者言教 第十三课(十二)真实禅定并非没有妄念的无分别状态
 圣者言教 第三十课(十八)怨憎会苦
 圣者言教 第三十课(六)外障饿鬼与内障饿鬼
 圣者言教 第十五课(十)喇嘛仁波切开启龙萨派伏藏
 圣者言教 第九课(一)将修行变成乐趣的前提
 圣者言教 第十课(二十三)以菩提心摄持一切善法
 圣者言教 第二十五课(七)以理证推论存在三世
 圣者言教 第十二课(三)次第修学不可轻视
 圣者言教 第二课(一)时时对治分别心
 圣者言教 第二课(七)福祸寿命皆无常 唯有精进修法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佛向心中求——与企业家聊佛学(周文)[栏目:佛教与经济]
 信心不足时带业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要在莲花的花苞中修行700年才能成佛?[栏目:柯日密咒洲·佛法答疑]
 亲身经历 两种业报 (齐 僧远)[栏目:释门法戒录]
 就这样[栏目:圣凯法师散文随笔]
 法空恩师讲《广论》59讲[栏目:广论·法空法师]
 第三章 供养佛菩萨的法器 (灯明)[栏目:佛教的法器]
 西园法师谈佛门礼仪:合十[栏目:佛门礼仪常识]
 踏上心灵幽静 第9章 灵性的云霄飞车:拙火与其他副作用 常见的超常状态[栏目:杰克·康菲尔德]
 五百罗汉 039、阇提首那尊者[栏目:五百罗汉]
 当别人指出我们缺点毛病的时候[栏目:达真堪布]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