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圣者言教 第二十七课(十四)无想定和灭尽定
 
{返回 圣者言教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619

圣者言教 第二十七课(十四)无想定和灭尽定  

  【(3)二种定(三摩钵底)

  ①无想定者:即心无分别,于阿赖耶中遮止六识聚而修持,其唯凡夫具有,圣者不入此定。】

  无想定,就是心没有分别,在阿赖耶中遮止六识聚而修持。它仅仅是一个无念状态,属于世间禅定。凡夫会进入这种禅定,但圣者已经超越这种境界,所以不会进入无想定。换句话说,我们刚开始入门期间可能会进入无想定,但赤裸见解后就再不会有这样的显现。以前我修的过程中真的就是这样的,所以我们讲的法不仅仅是闻思,也是对实修的印证。因为我们平常都在修行,所以听闻这些教言就会觉得特别清晰,特别明白——我平常就是这么做的,感觉也是这样的。

  【②灭尽定者:即寂灭染污六识聚等,此声缘圣者具现法乐住,而入其定,凡夫不入此定。圣者菩萨为修习等持之妙力而入此定。】

  灭尽定已经寂灭染污六识聚,声闻圣者就在这个状态中安住。寂灭染污六识聚是指已经消尽对外境(色声香味触法)产生的执著(识)。无想定和灭尽定之间的区别在于智慧,不能因为两者无念平等状态相似而将其混为一谈。前者是单纯的无念状态,是凡夫的境界;而后者在无念的同时还具有一些智慧,也就是更强的明分,是圣者才会进入的境界。圣者菩萨初次修法期间也会进入这样的禅定,但是他的见解能及时转变成大乘乃至密宗出世间禅定的原因,是配同着其他殊胜方便。这个我们已经反复讲过很多次。

  【所谓三摩钵底(定),乃身之四大与心、心所相应而得。】

  三摩钵底是“定”的意思,是四大组成的身体与心和心所相应而得到的禅定。无想定和灭尽定由于没有完全从意识成分中超越,所以还掺杂心与心所以及四大组成的身的感觉。这些是理论,在实修过程中当然有更细微的感受。

  以上讲解的四禅和两种定是不动业,大部分是站在世间的范围中讲授的。


{返回 圣者言教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圣者言教 第二十七课(十三)四无色天
下一篇:圣者言教 第二十七课(十五)无记之业
 圣者言教 第二课(十八)略述龙萨传承
 圣者言教 第十五课(六)疑惑是信心增上的障碍
 圣者言教 第十一课(一)调伏内心而成办解脱是佛法唯一的宗旨
 圣者言教 第二十三课(十五)此身不死的三个条件
 圣者言教 第二十八课(十)同行等流果与感受等流果
 圣者言教 第二十五课(七)以理证推论存在三世
 圣者言教 第二十一课(十三)真正的修行者应清净持戒
 圣者言教 第十五课(十五)居士如何为自己创造清净的修行地处
 圣者言教 第三课(二十三)进入佛门修行佛法的功德
 圣者言教 第二十六课(八)不善业之妄语与离间语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根尘脱落和舍识用根同一意思吗?[栏目:空谷回音·达照法师]
 今之“活佛”也不是现身成佛者[栏目:佛法修行止偏法要·印光大师]
 梵行品《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十七、梵行品第十六》节录[栏目:梦参法师]
 317.长芦守仁禅师悟道因缘[栏目:480位禅宗大德悟道因缘]
 相应1经 缘起经[栏目:相应部 12.因缘相应]
 佛法与生活的融合[栏目:宋智明居士]
 元音老人文集菁华录 第七章 唯识精义 6 六种根本烦恼[栏目:元音老人]
 译序[栏目:西藏医心术]
 庙地听闻随笔[栏目:宝海上师]
 《金刚般若 研习报告》第二十六集[栏目:金刚般若研习报告·净空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