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惠予众生 真实之利
 
{返回 大安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723

惠予众生 真实之利

  【第五觉悟:愚痴生死。菩萨常念,广学多闻,增长智慧,成就辩才,教化一切,悉以大乐。】

                        ——《佛说八大人觉经》

  这是谈菩萨要修闻思修三慧,多闻就是闻慧,智慧就是思慧,成就辩才就是修慧。众生由于无明、愚痴造作诸多的恶业,在生死轮回中苦不堪言,对治愚痴就得要有智慧,佛教是非常重视智慧,所以佛说了浩大的三藏十二部经典。

  佛涅槃时,摩诃迦叶就思惟到,佛的生身舍利很多人都会重视,但佛的法身舍利长久住世就要结集经藏。佛经就是佛的法身舍利。一切世间上好的语言、一切宇宙间最深广的真理,全在佛经里面。佛是一切种智者,无所不知、无所不能。作为佛子要广学经律论三藏,多闻十二部经,开发本具的一切智、道种智、一切种智。

  《华严经》曰:“佛经无人说,虽慧不能了。”佛经是文字般若,由文字般若生起观照般若;这就要求我们要随文入观,通过观照般若才能把实相般若显发出来;这才叫增长智慧;而不是知道很多标准答案,累积很多知识。佛教的智慧号称“般若”,它是对宇宙人生的现量把握。你首先要开发根本智,然后适应世间种种事相的运用产生后得智,或者叫方便智。知识技术与我们心性本源没有关系,谈不上是智慧。佛法是要让我们增长智慧,是从至诚恳切的清净心里面流现出来的。它是我们本有的无师智、自然智、广大智,就是由于有我执、法执而不能显现。就得修少欲来对治,而且进一步要知足、守道,念念趋向如来的智慧之海。你在守道的过程当中还能精进不已,如同钻木求火。不可以一曝十寒,两天打鱼三天晒网。

  如果懈怠放逸,就是做世间的事业都不能成功,更何况成就出世间的道业。把意志力用在广学多闻上,智慧就现前,就会成就四种无碍的辩才。无碍的辩才就是智慧的表达,他就能够深入佛教体相用的教理,再适应众生的根机,施设种种的教化。让众生离开生死轮回的苦难,契证本有的如来智慧德相,不是给他们世间的、人天福报的感官快乐,而是给他超越苦乐对待的那种绝待的、众生本具的自性涅槃极乐。这就是惠以众生真实之利。


{返回 大安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饮苦食毒 自招过疚
下一篇:本人学佛及出家因缘
 《无量寿经》之积集德行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述义 第六讲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述义 第三讲
 印祖释《禅净四料简》——决行疑以导修(4)
 末世净业行人的通病
 对治瞋恨习气的秘诀
 《劝修净土诗》第六、第七首
 一函遍复讲记 第三部分 修行中需要注意的十二条原则
 阿弥陀佛接引像为什么是站像
 我们首先要解决安心立命的问题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带业往生,带什么业?[栏目:净空法师·开示集十二]
 《阿弥陀经要解》略注 正宗分 二[栏目:智随法师]
 蒋阳龙朵加参尊者传记·外内密三部[栏目:阿秋法王]
 舍利弗阿毗昙论禅定品讲记[栏目:智敏上师]
 癸酉年柏林禅寺冬季禅七开示[栏目:净慧法师]
 药师经讲解 第四讲[栏目:法界法师]
 佛子行三十七颂讲记 三[栏目:年龙上师]
 《孝经》与《孝论》——试论佛教对中土孝亲观念的因应之道[栏目:韩焕忠博士]
 灭却心头火[栏目:邹相美文]
 跟心做好朋友[栏目:雪歌仁波切]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