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以此心精研妙明,观察不停,抑按降伏,制止超越。于时忽然十方虚空成七宝色,或百宝色,同时遍满,不相留碍,青黄赤白,各各纯现,此名抑按功力逾分。
“在此三昧所现‘色阴区宇’当中,禅修者继续用三昧定心,来精细探究诸离念之妙明心体,深入观察不停,抑制按压‘心见’,降伏其对于色境和虚空的攀缘,制止心与四大相互纠缠,试图让精明心体超越色空束缚。”
“于是,忽然见到十方三千大千世界的虚空,都变成了七宝色或百宝色,各种妙色光明同时遍布充满十方虚空,相互之间没有任何妨碍,青、黄、赤、白等各色妙光明,都能够各自单纯地显现,这叫做‘抑按功力逾分’。”
【抑按功力逾分】抑制降伏功夫过度之境界。“逾分”:过分,过度。
在禅修当中,适当抑制自己的心念攀缘等,是必要的,但是不可过分,否则便会催促出种种境界,反而远离了“本来心”。这种催促也有明显的作用,也会引发种种觉受,但并非圣者证果之境界,不可当真。
暂得如是,非为圣证。不作圣心,名善境界;若作圣解,即受群邪。
“暂时能够如此,不能长久,并不是圣者亲证无漏之境界。只要不当做圣心圣境来看待,就叫做‘善境界’;如果当做圣境来理解,就会遭受种种邪魔侵扰。”
“色阴境界”第六种,叫做“心细密澄其见”:
又以此心研究澄彻,精光不乱。忽于夜半,在暗室内见种种物,不殊白昼;而暗室物,亦不除灭,此名心细密澄其见。
“在此三昧所现‘色阴区宇’当中,禅修者继续用三昧定心,来研究离念精明之心,令其不与四大相互纠缠,定力深入,精明心光丝毫不乱。忽然于半夜,在暗室里面见到了种种物件,清清楚楚,和白天没有差别;原来的暗室景象也不曾消失与破坏,而是能够共存,这叫做‘心细密澄其见’。”
【心细密澄其见】心光精细而密境澄清时的所见境界,也就是“心眼”的密见功能。
关于“在暗室内见种种物,不殊白昼”,也有一种解读,认为是在暗室当中见到了鬼神之类,或者其它奇异景象,等等,也有道理,也或者两种情形都有,大家可以自行取舍。
见到暗室景象,这是“肉眼”的功能;而在暗室里见到如同白昼一般的景象,则是“天眼”的初步功能,或者,是暂时的“善境界”。
所谓“天眼”,其实就是“心眼”,不借助于肉眼,而用“心见之性”直接观察,因此能够超越明暗境界,连暗室物件都可以清清楚楚明见。
所视洞幽,暂得如是,非为圣证。不作圣心,名善境界;若作圣解,即受群邪。
“此时,所见境界洞彻幽深,甚至可以见到鬼神等其它法界众生,暂时能够如此,不能长久,并不是圣者亲证无漏之境界。只要不当做圣心圣境来看待,就叫做‘善境界’;如果当做圣境来理解,就会遭受种种邪魔侵扰。”
“色阴境界”第七种,叫做“尘并”:
又以此心圆入虚融,四体忽然同于草木,火烧刀斫,曾无所觉。又则火光不能烧爇,纵割其肉,犹如削木,此名尘并。
“在此三昧所现‘色阴区宇’当中,禅修者继续用三昧定心,观修离念精明之心体,令其不与四大相互纠缠,因而圆满契入色尘虚融之境界。于是,禅修者的四肢忽然变得如同草木一般,无论火烧还是刀割,都没有了疼痛感觉。甚至连火都无法把身体烧热了,纵然割掉身上的肉,也如同砍削木头一样,这叫做‘尘并’。”
【尘并】诸色尘一并消融之境界。
如此境界,在人世间来说实在是不可思议,而对于禅修者来说,早晚能够做到。对于一切无漏圣者来说呢,他们随时都能够做到,甚至更加神奇而不可思议,犹如六祖大师伸着脖子让刀客连砍三刀,刀和脖子却能够相互穿越,便是证明。
莲花生大师更幽默些,由于藏王曾怀疑大师的功德,误认为他贪爱黄金,大师便请藏王伸出手来,把藏王的手放在自己的头顶上,让藏王放松,不要使任何力气,然后大师松开了自己的手,只见藏王的手一下子穿过了大师的头和身体,就像穿过了虚空一样。
关于黄金呢,大师随便从地上装了一袋子沙土,递给藏王看,藏王从里面捧出来的却是一粒粒黄金。无漏圣者对于色法可以如此自在融通,远非禅修者“尘并”之善境界可及了。
排四大性,一向入纯,暂得如是,非为圣证。不作圣心,名善境界;若作圣解。即受群邪。
“这是因为精明之心排遣四大色性,一向深入而到达了纯粹之境地,暂时能够如此,不能长久,并不是圣者亲证无漏之境界。只要不当做圣心圣境来看待,就叫做‘善境界’;如果当做圣境来理解,就会遭受种种邪魔侵扰。”
“色阴境界”第八种,叫做“欣厌凝想日深”:
又以此心成就清净,净心功极,忽见大地十方山河,皆成佛国,具足七宝,光明遍满;又见恒沙诸佛如来遍满空界,楼殿华丽。下见地狱,上观天宫,得无障碍,此名欣厌凝想日深。
“在此三昧所现‘色阴区宇’当中,禅修者继续用三昧定心,观修离念精明之心体,令其不与四大相互纠缠,因而成就了清净心,当清净心之功行到了极致,忽然见到十方世界的大地山河,都变成了凡圣同居的佛国,到处都是七宝构成,并充满了光明;又见到恒河沙数诸佛如来遍布充满整个虚空界,且有华丽的楼阁宫殿随处庄严。往下方一直可以看到地狱,往上则能够看到诸天宫殿,都没有任何障碍,这叫做‘欣厌凝想日深’。”
【欣厌凝想日深】欣乐清净,厌离色尘的染污与障碍,如此专注而禅修,日久功深所出现的境界。
想久化成,非为圣证。不作圣心,名善境界;若作圣解,即受群邪。
“这是由于观想久了以后,由心念变化而显现的境界,暂时能够如此,不能长久,并不是圣者亲证无漏之境界。只要不当做圣心圣境来看待,就叫做‘善境界’;如果当做圣境来理解,就会遭受种种邪魔侵扰。”
“色阴境界”第九种,叫做“迫心逼极飞出”:
又以此心研究深远,忽于中夜,遥见远方市井街巷,亲族眷属,或闻其语,此名迫心逼极飞出。
“在此三昧所现‘色阴区宇’当中,禅修者继续用三昧定心,研修离念精明之心体,令其远离四大纠缠,而到达了深远无边之境地,于是,忽然会在半夜里,遥遥望见远方的故乡,城镇街道当中,亲人、同族等等眷属们都历历在目,有时还可以听到他们说话,这叫做‘迫心逼极飞出’。”
【迫心逼极飞出】在三昧当中逼迫精明心体远离色法纠缠,逼迫至极,离念精明心体飞出身体之外的境界。
故多隔见,非为圣证。不作圣心,名善境界;若作圣解。即受群邪。
“因此,往往能够隔着很远见到种种事物,暂时能够如此,不能长久,并不是圣者亲证无漏之境界。只要不当做圣心圣境来看待,就叫做‘善境界’;如果当做圣境来理解,就会遭受种种邪魔侵扰。”
“色阴境界”第十种,叫做“邪心含受魑魅”:
又以此心研究精极,见善知识形体变移,少选无端种种迁改,此名邪心含受魑魅。
“在此三昧所现‘色阴区宇’当中,禅修者继续用三昧定心,研修离念精明心体,令其远离四大纠缠,而到达了研修之极致,即将破尽‘色阴’,将与诸佛菩萨等圣者之妙心相通,连虚空都将随之粉碎,使得诸魔鬼神们异常惊惧,便纷纷前来扰乱。”
“于是,禅修者忽然见到诸佛菩萨等善知识在定中出现,其形体具备变化之神通,甚至在顷刻之间就可以无缘无故地千变万化,这叫做‘邪心含受魑魅’。”
【邪心含受魑魅】偶然生起攀缘邪心,而被魑魅鬼神所纳受之境界。
或遭天魔入其心腹,无端说法,通达妙义,非为圣证。不作圣心,魔事销歇;若作圣解,即受群邪。
“有时也会遭遇天魔侵入心神之内,于是,禅修者平白无故地忽然会讲说种种妙法,忽然通达了种种微妙法义,等等,此乃天魔加持,并不是圣者亲证无漏之境界。只要不当做圣心圣境来看待,‘魔境界’自然会逐渐消失;如果当做圣境来理解,就会遭受种种邪魔侵害。”
“色阴境界”前九种都属于三昧当中的“善境界”,唯有第十“邪心含受魑魅”属于“魔境界”;只因禅修者深入三摩地,即将破除“色阴”覆盖,其三昧当中,连虚空也将随之销殒,故撼动了诸魔宫殿,诸魔鬼神因此前来扰乱。
此时,只要禅修者明了于此,识破诸魔鬼神之虚妄变化和虚妄加持,万万莫把诸魔加持误当做是自己的成就,便不会遭受其扰乱;只须安住无相定心,则此“魔境界”自然渐渐退去。禅修者便会到达“色阴尽”,证入“受阴区宇”,继续破除“五阴”的禅修解脱之路。
于是,世尊对十种“色阴境界”进行小结:
阿难,如是十种禅那现境,皆是色阴用心交互,故现斯事。
“阿难,这十种禅修境界,都是因为在色阴区宇当中,所用三昧定心(包含离念精明之心)与执着色阴之习气相互交战,因此会显现出这些境界。”
【色阴用心交互】在色阴区宇当中,所用三昧定心(包含离念精明之心)与执着色阴之习气相互交战。
所谓“修行”,就好比一场极其漫长的战斗,那就是发生在“清净心”与“攀缘习气”之间的必然碰撞。这种碰撞会激发出种种境界,此时,耐心特别重要,智慧则尤为关键。修行万万不可急于求成,而需要细水长流,则必将会水到渠成。一旦遇到此类境界,必须具备智慧的识别,具体如经文所说。否则:
众生顽迷,不自忖量,逢此因缘,迷不自识,谓言登圣,大妄语成,堕无间狱。
“有些禅修众生因为愚痴迷惑的缘故,没有能力思量辨别,一旦遇到这些境界因缘,自己就无知地迷惑了;甚至会说自己已经证得无漏圣果,于是造下‘大妄语’之罪业,将来便会堕落于无间地狱。”
【忖(音:‘存’的第三声)】思量,揣度。
这类人很多,都是因为不信佛法,或者不肯踏实学习经论造成的。一个人“无知”不可怕,可怕的是心甘情愿于“无知”,而不肯虚心深入地学习如来教法。结果,他们虽然修出了境界,却因不认识的缘故而妄自认可,认为自己已经证得无漏圣果,造下了“大妄语”之罪业。如果不及时醒悟,反而会在去世以后落入无间地狱,真是可惜。
因此,大家应当尽力学习并宣扬这部《首楞严经》,乃至于应当发愿在未来能够如法宣讲此经,则必将利益无量众生。
对此,世尊慈悲叮咛:
汝等当依,如来灭后,于末法中宣示斯义。无令天魔得其方便,保持覆护,成无上道。
“你们大家应当依止本经,当如来灭度以后,在末法时代当中宣讲如此法义。不要让天魔、鬼神们得到机会来扰乱禅修者,这将会保护那些禅修者,让他们能够一路成就无上菩提。”
【覆护】如同保护伞一样,予以覆盖和保护。
在“五十阴魔”当中,第二是“受阴境界”十种:
在“受阴境界”之前,先看如何是“受阴区宇”与“受阴尽”。世尊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