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楞严经》轻松学 卷九(之三)
 
{返回 楞严经轻松学·超然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921
《楞严经》轻松学 卷九(之三)

  阿难,如是地狱、饿鬼、畜生,人及神仙,天洎修罗,精研七趣,皆是昏沉诸有为相,妄想受生,妄想随业。于妙圆明无作本心,皆如空华,元无所着,但一虚妄,更无根绪。

  “阿难,这七趣众生,所谓地狱、饿鬼、畜生,人与神仙,天及阿修罗,仔细推究一下,它们都是由于妄想昏沉之‘惑’,而造作了有为之‘业’,因此随着妄想之业而虚妄受生,并承受其相应的生死之‘苦’。”

  “所有这一切七趣轮转,对于微妙、圆满、光明的‘无作本心’来说,都如同虚空花一般,本来就没有丝毫染着,只是纯粹的虚妄而已,再没有什么根源了。”

  所谓“无作本心”,就是一切众生本有的如如心性,亦名“妙明真净妙心”,亦名“本元真如”,亦名“本来心”,亦名“如来藏妙真如性”,等等。它也就是不思议的微妙法身,众生与佛平等具足,无二无别。

  此“无作本心”当中,本没有任何无明之“惑”,也不曾有任何造作之“业”,更不会遭受什么轮回之“苦”。因此,“惑、业、苦”这三者,在“无作本心”来观察,纯属虚妄,本无来由。

  那么,“七趣众生”为何流转于其中而无法解脱呢?为何不能够觉悟“无作本心”呢?对此,世尊继续说道:

  阿难,此等众生不识本心,受此轮回,经无量劫,不得真净,皆由随顺杀、盗、淫故。反此三种,又则出生无杀、盗、淫。有名鬼伦,无名天趣。有无相倾,起轮回性。

  “阿难,这七趣众生之所以不能够认识‘无作本心’,而承受此虚妄的生死轮回;乃至于轮回了无量劫,也不能回归‘妙明真净妙心’,都是因为它们顺从杀生、偷盗、淫欲等三种习气的缘故。”

  “这三种习气反过来,又产生了不杀、不盗、不淫等三种习气。于是,有杀、盗、淫三种习气,就叫做‘鬼趣’等三恶道;没有了杀、盗、淫等三种习气,就叫做‘天趣’等善道。众生就这样在‘有’和‘无’的相互颠覆当中,随着杀、盗、淫三种习气而不停兴起轮回之性。”

  有人问:“杀、盗、淫”固然是习气,“不杀、不盗、不淫”怎么会是习气呢?

  答:执着于“杀、盗、淫”为不净,执着于“不杀、不盗、不淫”为清净的缘故,仍然属于虚妄分别,所以也是一种习气。如此见解,仍在“心境对立”当中,尚未通达“诸法空相”与“心境一如”,尚未觉悟“无作本心”,还属于“心念造作”,所以不能超出生死轮回。

  问:如何才能够超出生死轮回?

  答:觉悟“心性”本来没有任何造作,它无始劫以来不曾杀生、偷盗、淫欲,因此也不需要什么不杀、不盗、不淫的清净之法。它本来不曾轮回,它就是“无作本心”,只要充分觉悟它,生死轮回当处消融,归于南柯一梦。

  当然,只要还沉浸在“杀、盗、淫”三种习气当中,就不可能觉悟“无作本心”;因此,要想明心见性,首先需要持戒自律,淡化“杀、盗、淫”等种种习气,并长期静修,精进禅修观察,才有可能做到。

  对于其具体实修,世尊予以透彻开示:

  若得妙发三摩提者,则妙常寂,有无二无,无二亦灭。尚无不杀、不偷、不淫,云何更随杀、盗、淫事?

  “如果修行者在开悟‘无作本心’之后,通过禅修而开发首楞严三昧,则会契入微妙、真常、寂灭之法身,其中,‘有杀盗淫’和‘无杀盗淫’两种习气一同消融,连‘无二’之妙性也归于寂灭。于是,尚且没有不杀生、不偷盗、不淫欲之心念,又怎会追随杀生、偷盗、淫欲之事呢?”

  【妙常寂】指微妙、真常、寂灭之法身。

  此乃圣者真实解脱之妙境界,其中绝不会有追随杀、盗、淫之行为,也没有了不杀、不盗、不淫之造作心念。亦如《楞严经》卷六云:“必使淫机,身心俱断,断性亦无。于佛菩提,斯可希冀。”可谓前呼后应,异曲同工。

  若论其中奥妙,“无作本心”并非实存之物;微妙、真常、寂灭之法身也本来了不可得,只是不属于“断灭”,而终究一无所有。其中本没有“杀、盗、淫”之习气,也没有“不杀、不盗、不淫”之刻意约束。“本心”与“法身”本来自在圆满,从不曾落入生死轮回,更不曾追随过杀、盗、淫等罪业。

  它本来解脱,但修行者如果不肯断除“杀、盗、淫”三业的话,也绝不可能获得如实证悟,而必然流落在生死轮回当中。因此,那些宣扬不用断除“杀、盗、淫”,就能够修行并获得解脱的说法,都不是如来正法。

  对此,世尊继续说道:

  阿难,不断三业,各各有私。因各各私,众私同分非无定处。自妄发生,生妄无因,无可寻究。

  “阿难,一切众生不断除‘杀、盗、淫’三业的缘故,就会造作出各自的‘别业’。因为在各自的‘别业’当中,大家都有共同的部分,那就是‘共业’,有了‘共业’,就不会没有相应的受报所在,于是便有了‘世界’与‘七趣’。”

  “不过,所有的‘世界’与‘七趣’轮回,都是因为自己的‘妄业’而有,‘妄业’来自于‘妄心’,‘妄心’则本无来处,纯属妄想,无可追寻了。”

  汝勖修行,欲得菩提,要除三惑。不尽三惑,纵得神通,皆是世间有为功用。

  “因此,你们勤勉修行,想要证得无上菩提,就必须要除去‘杀心’、‘偷心’和‘淫心’这三惑。假如不能尽除三惑,纵然勤修禅定得到种种神通,也都是世间法的有为功用,而并非无漏圣道。”

  【勖(音:旭)】勉力,勤勉。

  习气不灭,落于魔道。虽欲除妄,倍加虚伪。如来说为可哀怜者。汝妄自造,非菩提咎。

  “‘杀、盗、淫’三种习气不消灭,即使修行也会落入魔道。那样的话,虽说也想除去虚妄轮转,却还耽着于三种妄习,因此而倍加虚伪。如来说这样的修行人,实在是可怜的人啊。”

  “总之,七趣轮回都是你们的妄心自己造出来的,而不是菩提觉性当中实有的,菩提觉性没有丝毫过失。”

  作是说者,名为正说;若他说者,即魔王说。

  “像这样说法,叫做正法;如果有其它不同于此的说法,那就是魔王所说之法。”

  到这里,世尊解答“七趣众生”圆满,也指出了实践“三摩提正修行路”的关键,那就是必须断除“杀、盗、淫”三业,除尽这三种虚妄习气,在此基础上深入禅修,才不会落入“魔道”,才能够超越生死轮回,直成无上菩提。

  然而,修行者一旦进入三昧正定,其中的种种微细境界,种种魔境着实难以识别。对于此甚深之法,阿难尊者并不知晓,因而无从请问。

  于是,在首楞严法会的最后部分,世尊以大慈悲心无问自说,自发宣讲定中魔事,开启了其它佛经当中不曾宣说的“五十阴魔”之法。

  首先,关于三昧正定当中,为何会出现种种魔境,为何会有诸多鬼神之类前来扰乱,世尊予以开示。

  只见世尊:

  即时如来将罢法座,于师子床,揽七宝几,回紫金山,再来凭倚。普告大众及阿难言:

  “这时,在解答了阿难的问题以后,法会即将结束,将要下座之前,如来在所坐法床上面,忽然伸手揽过七宝条桌,回转那犹如紫金山一般的庄严佛身,然后再倚靠在条桌之上。告诉法会大众和阿难尊者说:”

  【师子床】即“狮子床”,指如来说法所坐的法床与禅床。世尊说法犹如“狮子吼”,无所畏惧,能够威慑一切邪魔外道;犹如狮子一吼,便能够威慑所有动物一样。

  世尊说法,通常都是端正、庄严之相,但在演说“五十阴魔”之前,世尊竟然倚靠在条桌上面,扭身斜对着大众,显示出一种大无畏的自在气度,正表明所说之法非同寻常。

  世尊说道:

  汝等有学缘觉、声闻,今日回心趣大菩提无上妙觉。吾今已说真修行法,汝犹未识修奢摩他、毗婆舍那微细魔事。

  “你们这些‘有学’位的缘觉和声闻们,如今能够回转小心,趣向广大菩提无上妙觉之路。迄今为止,我已经为你们演说了‘五十五位真菩提路’等最真实的修行之法,但是,你们还不知道修行止观正定当中的那些微细魔境界。”

  魔境现前,汝不能识,洗心非正,落于邪见。或汝阴魔,或复天魔,或着鬼神,或遭魑魅,心中不明,认贼为子。

  “一旦魔境界出现,恐怕你们不能识别,就会错用心地,落入邪见执着当中。要么是你们自己的五阴魔,要么是天魔,要么是染着于鬼神境界,要么是遭遇了魑魅扰乱,等等,如果你们心中不明白,就难免认贼为子,认邪为正。”

  又复于中得少为足,如第四禅无闻比丘妄言证圣,天报已毕,衰相现前,谤阿罗汉,身遭后有,堕阿鼻狱。

  “又或者在禅修当中得少为足,如同证得了第四禅的那位‘无闻比丘’一样,他把初禅误认作‘初果’,把四禅误认作‘四果’,便妄言自己已经成就无漏圣果。后来,在‘四禅天’天寿享尽以后,天人的‘五衰相’出现,他预知自己将会继续轮回,便心生嗔恨,诽谤佛法,说阿罗汉还会继续轮回,并未超出三界。他因恶意谤法之罪业,堕落于阿鼻地狱。”

  据《大智度论》云:“有一比丘,师心自修,无广闻慧,不识诸禅,三界地位。修得初禅,统谓初果;乃至四禅,便谓四果。命欲尽时,见中阴相,便生邪见,谤无涅槃,罗汉有生。以是因缘,即堕泥犁狱(阿鼻地狱)中。”

  所记载的就是这位“无闻比丘”,由此可见禅修之前,必须学习经论,明白诸禅境界,认识三界众生,包括诸天的大体情形,如《楞严经》前文所说。当然还要知道如何才是开悟“无生法忍”之最初“见道”,以及“五十五位真菩提路”的大致修行之路。

  否则,便会像“无闻比丘”那样,一不小心就会落入“大妄语”当中,甚至会因失望和嗔恨而诽谤佛法,最终堕入阿鼻地狱。修行人不可以“无知”而修行,而必须遵从诸佛菩萨的慈悲教化,先学后修,方才可以确保行于正道。

  以下内容也是一样,虽然大家还没有获得三昧正定,但必须先来学习其中可能会遇到的种种“魔境”,善巧识别,到时才不会被诸魔所扰乱。

  因此,世尊再次叮嘱大家:

  汝应谛听,吾今为汝仔细分别。

  “你们要认真聆听,如今我来为你们仔细分别讲说。”

  对于世尊如此之大慈大悲,阿难尊者和与会大众都非常欢喜,心存感恩,纷纷起身顶礼:

  阿难起立,并其会中同有学者,欢喜顶礼,伏听慈诲。

  “于是,阿难尊者站起身来,和法会当中那些‘有学位’的二乘人一起,充满欢喜地顶礼世尊,恭敬聆听世尊的慈悲教诲。”

  佛告阿难及诸大众:汝等当知,有漏世界十二类生,本觉妙明觉圆心体,与十方佛无二无别。

  “佛陀告诉阿难以及法会大众:你们大家要知道,一切有烦恼漏习的世界当中,所有的胎、卵、湿、化等等十二类众生,其‘本觉妙明觉圆心体’随处显现,本来与十方诸佛无二无别。”

  关于“本觉妙明觉圆心体”,前文曾有介绍,此不赘述。需要说明的是,此心体无处不在,无处不显现,只是一般凡夫不认识而已,视而不见而已。

  从此“本觉妙明觉圆心体”当中,发生了虚空与世界,乃至于生死轮回当中的一切。究其根本,在于:

  由汝妄想迷理为咎,痴爱发生。生发遍迷,故有空性;化迷不息,有世界生。则此十方微尘国土非无漏者,皆是迷顽妄想安立。

  “只是由于你们,依无明妄想而迷失了心性妙理的缘故,愚痴爱染得以发生。痴爱发生则全心都陷入了迷惑,因此有了迷茫无知的广大虚空;在此迷茫无知当中,痴爱继续变化不停,就有了世界从中产生。”

  “由此可知,这些不属于无漏妙心的十方微尘数国土世界,都是依托于迷茫愚痴的妄想而安立的。”

  当知虚空生汝心内,犹如片云点太清里,况诸世界在虚空耶?

  “要知道,无边虚空诞生在你的‘本觉妙心’当中,就好比一片白云点缀在无尽太空里面一样。更何况,十方微尘数的有漏世界,都在虚空之内呢?”

  换句话说,无边虚空以及其中的十方微尘数有漏世界,都在咱的“本觉妙明觉圆心体”当中。《楞严经》卷二所谓“不知色身,外洎山河虚空大地,咸是妙明真心中物”是也。

  于是:

  汝等一人发真归元,此十方空皆悉销殒。云何空中所有国土而不振裂?

  “因此,你们当中只要有一个人显发‘妙明真心’,归于寂灭本来,则此十方虚空当即烟消云散。更何况虚空当中所有的那些十方国土,怎会不纷纷振动而碎裂呢?”

  地基没了,大厦必然倾塌;虚空消散了,其中的十方微尘数国土世界呢,必然随之一同碎裂。这样一来:

  汝辈修禅饰三摩地,十方菩萨及诸无漏大阿罗汉,心精通【氵曶】,当处湛然。一切魔王及与鬼神,诸凡夫天,见其宫殿无故崩裂,大地振坼,水陆飞腾,无不惊慴(慑)。

  “当你们大家深入禅修来庄严三昧正定,便会与十方世界的菩萨,以及无漏大阿罗汉们的精明心性相通而契合,当处湛然清净。”

  “而一切魔王以及各类鬼神,还有三界当中的一切凡夫天人(除了‘五不还天’之外的欲界和色界天人),也纷纷见到自己的宫殿无缘无故地崩塌坏裂。连大地也振动裂开,水、陆、空当中的一切鬼神,无不惊慌恐惧。”

  【氵曶(音:敏)】闭合,吻合。

  【坼(音:彻)】裂开。

  【慴】“慑”的异体字,恐惧。

  但凡夫人类则不同,他们对于虚空当中的微妙变化难以觉察,其心暗昧的缘故:

  凡夫昏暗,不觉迁讹。彼等咸得五种神通,唯除漏尽,恋此尘劳,如何令汝摧裂其处?是故鬼神及诸天魔,魍魉、妖精,于三昧时佥来恼汝。

  “肉眼凡夫的众生之类,则因内心昏昧暗钝的缘故,不能觉察到这种微妙变化。而一切魔王以及各类鬼神等,它们都已经得到了‘五神通’,唯独除了‘漏尽通’,尚未断尽烦恼诸漏,依旧贪恋如此之尘劳世间,怎会允许你们摧毁、碎裂其住所呢?”

  “因此,一切鬼神以及各类天魔、魍魉、妖精,等等,在你们修行三昧正定之时,都会前来扰乱。”

  【讹(音:鹅)】1、变化,岁月迁讹;2、欺骗,讹诈;3、错误,讹字。此处是第一种含义,指变化。

  【五种神通】即常说的“五通”: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神足通。来自于禅修,则名为“修通”;或者来自于宿世福报,则名为“报通”。

  【佥(音:千)】都,一致。

  既然在三昧正定当中,必然会有诸魔、鬼神等前来扰乱,那该如何对待呢?

  对此,世尊继续开示:


{返回 楞严经轻松学·超然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楞严经》轻松学 卷九(之二)
下一篇:《楞严经》轻松学 卷九(之四)
 《楞严经》轻松学 卷九(之七)
 《楞严经》轻松学 卷三(之二)
 《楞严经》轻松学 卷一(之七)
 《楞严经》轻松学 卷九(之二)
 《楞严经》轻松学 卷六(之七)
 《楞严经》轻松学 卷五(之九)
 《楞严经》轻松学 卷三(之十一)
 《楞严经》轻松学 卷四(之十)
 《楞严经》轻松学 卷八(之六)
 《楞严经》轻松学 卷一(之六)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长部34经 十增经[栏目:南传经典·汉译四部·长部]
 气 脉轮 明点的性相[栏目:藏传佛教•资料文集]
 念头来之前,我们马上就能看到吗?是要更加提前吗?[栏目:空谷回音·达照法师]
 直指大印 第八章 观——解析自心本性[栏目:直贡法王澈赞仁波切]
 施予[栏目:法云法师文集]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