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漫说《杂阿含》(卷三十七)~K 1045经叙述相习近法,1046经讲蛇行法。
 
{返回 界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253

  1045经叙述相习近法,1046经讲蛇行法。何谓“相习近法”?“谓杀生者、杀生者习近,盗、淫、妄语、两舌、恶口、绮语、贪、恚、邪见,各各随类更相习近”,这就叫不良习气的相近,就好像我们平常所说的“臭味相投”。比如说几个爱打麻将的凑到一块,大家很投脾气,彼此都很开心,恨不得马上坐下来搓上几圈。经中说“譬如不净物、不净物自相和合”,就是这个意思。但是呢,也有好习气遇上好习气的,那样大家也会皆大欢喜,然而性质却完全不一样。比如说“不杀生、不杀生相习,乃至正见、正见更相习近”,所谓“将物、净物自相和合,乳生酪,酪生酥,酥生醍醐,醍醐自相和合”。好人在一起,大家都会相互学习对方的优点,觉得对方就是自己的老师,“三人行,必有我师”,这样的人聚在一起,只会越来越善良,越来越和谐,越来越上进。相反呢,如果是坏人们聚在一起,只能是四处为非作歹,贻害社会。可是现实社会中,所谓纯粹的善人与纯粹的恶人似乎很难找到,再说善与恶的标准有时又是含混不清,这是一方面。另方面,世俗社会中总是善人与恶人交相杂外,就好像我们早晨到菜市场买菜,叫买叫卖、讨价还价声此起彼伏。有时我们会想到人性善恶的假设:在众生群相中自然是良莠并生,在社会的大染缸之中,你我究竟被染成了红抑或黑,一要看后天的环境加教养与素质,再者恐怕只能以佛教的“业力”所能勉强解释清楚。从现实角度看,究竟是善影响恶居多,还是恶影响善居多,倒也不能一概而论。良好的社会公德既需要自觉,更需要官方机构引导。而对佛弟子而言,我们总希望用提高修为的方式,来增强抵御不善的免疫力。佛教中有两句话,叫“不变随缘”或“随缘不变”,便是很好的例证。

  所谓蛇行法,此为形象的比喻。蛇类由于其身体构造很特别,它们不可能直行,爬行时只能弯弯曲曲,逶迤而行。蛇给人的印象总是不太正面,虽说动物学家解释说蛇其实很胆小,属于弱势群体,可生活中害怕蛇、讨厌蛇的人们还是占据绝大多数。人们为什么会对蛇类不怀好意呢?一是蛇长得不好看,形态丑陋;二是蛇喜欢蜷伏在阴暗的角落,貌似很龌龊;三是它们看似行动迟缓,可是攻击人类时却令人防不胜防,其毒液更是令人不寒而慄。故而我们总是将蛇与歹毒邪恶联系在一起。佛教将蛇行法定位为“杀生恶行,手常血腥,乃至十不善业迹”。蛇行法分为三种,即“身蛇行、口蛇行、意蛇行”。如果一个人拥有此三种蛇行法,便会堕入无底的地狱、畜生等深渊之中。而非蛇行法则是“谓不杀生乃至正见”。佛陀在此二经中所作种种之譬喻,无非是劝诫我们广修十善业而远离十恶业,从而努力让自己成为一个好人,以免沦为恶人。(9.1.)


{返回 界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漫说《杂阿含》(卷三十七)~L 1047、1048经为“圆珠经”。
下一篇:漫说《杂阿含》(卷三十七)~J 1042经~1044经,此三经主题是:何谓法行正行?
 漫说《杂阿含》(卷三十八)~N 1076经:本经叙述陀骠摩罗子请佛允许..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九)~D 1297经:在本经中,天子以偈问佛..
 漫说《中阿含》(卷六十)~F 七、例经(222)
 漫说《中阿含》(卷十三)~A2 獭兽之喻
 漫说《中阿含》(卷十三)~B1 二、说本经
 漫说《中阿含》(卷五十四)~B 二、嗏帝经(201)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一)~G 1138经:本经叙述佛劝迦叶为大众说法..
 漫说《杂阿含》(卷三十七)~K 1045经叙述相习近法,1046经讲蛇..
 漫说《中阿含》(卷二十一)~A 一、长寿王品无刺经
 漫说《杂阿含》(卷四)~J 第98经(耕田经)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如何理解“佛不度无缘之人”?[栏目:教育孝道·净空法师问答]
 人生如一片茶叶的旅行[栏目:禅茶文化]
 西湖归来[栏目:延参法师文集]
 地藏菩萨本愿经讲记 (忉利天宫神通品第一)[栏目:道源法师]
 许多人前生原是飞禽走兽[栏目:轮回实证]
 毁誉一时休[栏目:禅的智慧与心灵修炼]
 心经讲记——《法性基础》之二十七[栏目:贤清法师]
 中观庄严论解说 第二十九课[栏目:中观庄严论解说]
 附录二 天台止观统例[栏目:白话六妙门]
 律宗之祖鉴真传[栏目:律宗文集]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