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丁亥天贶节赠言
 
{返回 王骧陆居士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377
丁亥天贶节赠言

    凡欲见性,向外驰求固不是,即向内拟心思量亦不是。以此皆妄心,立影像故。经云:“如实知自心”,诚为见性成佛之总诀。行者当知我人本具如来无漏智性,一切现成。徒因久迷而忘其所以,斯沉沦六道。迷者乃自迷,以识神用事而迷,故不自见性。若心不起,则无影像,无影像则妄不立。此迷妄缘心息处便是真心,便是佛。同是此物,非有二也,故曰烦恼即是菩提。行者又莫看得容易,以为不过尔尔。果信得及者,其人曾在千万佛所种诸善根,具无量福德方堪承受勿疑也。上期曾告诸仁:先从无心下手。静息时无事于心,动作时无心于事。如舟行大海,出没波涛中,指南定盘勿失其向,无分动静,而湛寂之真体本不动摇也。上云一切现成,则无难易之可说。然灵慧者,不难在见,而难在见而能信得深,又难在信而敢于承当,尤难在勿看轻而草草忽过,更难在每日有二三十次勿忘记,以增其力。人生大事,有过于此者乎?世人碌碌一生,不过为生活耳。纵得满足,亦不过似昙花一现。即尊贵如帝王,也不免与草木同腐,何如此事之一了百了,关系于生生世世者乎!金刚偈云:“三千七宝诚多,用尽终归生灭”,吾人苟于此处悟者,当下直证菩提,是何等意气!何等庆快!是以行人未见性者,如未脱火坑,三恶道早晚有份,安可不痛切惶怖。至人生贵贱穷通,早已前定,各有因缘,亦无不了之事。今因生活小事,误却此生大事,殊不值也。况一切人事无碍于道,正欲于繁忙恼乱时练功夫。勿轻忽,是见性前之精进法;勿忘记,是见性后之保任法;勿着意,是入无功用地之随顺养道法。法门无量,一言以蔽之,曰见性。故离见性,即非佛法。真伪宜正,亟应取法乎最上,直下荐取,尤当老实而虚灵。岁不我予,毋自误也!

{返回 王骧陆居士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念佛法门
下一篇:大心之用
 印心随笔
 大心之用
 佛说阿弥陀经经义略说
 佛说阿弥陀经分段正义
 学佛最初之决定
 观微杂说
 近廿年学佛人
 接引与授法
 六字大明咒修法
 简捷禅定之法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拜佛的真义[栏目:惟觉法师]
 五戒是良师(妙莲老和尚)[栏目:三皈五戒]
 般若中观的心理效应和佛教的自我否定再生法(冯学成)[栏目:中观宗文集]
 公案禅机 伍、认识佛性 (二)不即不离 2.性戒与智慧[栏目:善祥法师]
 慧净法师讲演集二 导归净土──净嵩法师百日纪念谈话[栏目:慧净法师]
 灌顶与三昧耶戒(二)[栏目:侯松蔚教授]
 大方广佛华严经·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略释愿海舟[栏目:益西彭措堪布]
 动静忘怀,水清月现(虚云禅师)[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佛教的处世观[栏目:荆三隆教授]
 有人为了改善经济条件、家庭环境、身体状况而学佛...是不是还没有离开贪嗔痴?[栏目:佛海启航·达真堪布]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