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题
1.那迦希尊者的示现对后人有何启示?
2.为什么痛苦和违缘会成为解脱的助缘?请结合公案加以分析。
3.既然一切圣者都有功德,我们为什么要着重祈祷释尊及其眷属?
4.简述阿秘特尊者的一则公案。
5.简述《百业经》中四大天王前世发愿的经历。
6.为什么要在特殊的日子格外断恶行善?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文殊智慧勇识!
顶礼传承大恩上师!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十四)那迦希尊者
顶礼圣尊那迦希,居于须弥卢山侧,
一千二百罗汉绕,手持宝瓶及锡杖,
加持上师久住世,加持佛法遍兴盛。
顶礼圣者那迦希 ,他住在须弥山 ,被一千二百位阿罗汉围绕,手持宝瓶和锡杖。祈祷那迦希尊者赐予加持,令具德上师长久住世,令佛法如意宝周遍兴盛于十方。
那迦希尊者的宝瓶和锡杖是四天王天的天人供养的,后来尊者将其加持为自己的标志。任何众生只要见到他的宝瓶,就能远离烦恼和痛苦,听到锡杖的撞击声,就能从无明迷梦中觉醒。
那迦希尊者生于北印度一个王族之家,他从小具足强烈的厌离心,对世间的琐事没有任何兴趣。长大以后他舍弃了王位,在释迦牟尼佛面前出家。出家后,他精进闻思三藏,很快获证阿罗汉果。在佛陀的弟子中,他是“断尘缘第一”。
现在清华、北大有个别高材生出家,有些人觉得无法理解。其实,这没什么稀奇的。这些学生再了不起,也只是平民之子,而在佛教历史上,有许多像那迦希尊者一样以王子身份出家的人。
那迦希尊者证道后,由于远离了三界的烦恼,获得了解脱的无上安乐,为了报答佛陀的恩德,他到四天王天传授佛法,令无数天人获得解脱。尊者的示现对后人有两点启示。
一、开悟才是真正的快乐。我问过一个道友:“你是不是世间最快乐的人?”他说:“绝对不是,因为我没有证悟。”这样回答是对的。地位、钱财、家庭带来的快乐只是暂时的,随着因缘的变化,这种快乐很快会变成痛苦,最稳定、最保险的快乐,就是获得佛法的境界。
有一本名为《世界上最快乐的人》的书,书中介绍了一位藏传佛教的上师。虽然书中没有明说,但我想,隐含的意思是这位上师已经开悟了,否则,如果没有开悟,今天他很开心,明天也许心情就不好了,那肯定谈不上“世界上最快乐的人”。
二、不管什么人,如果从佛法中得到了利益,都要以弘扬佛法来报佛恩。在历史上,许多圣者为了报佛恩,毫无例外地选择了弘法利生。虽然我们现在没有开悟,但多多少少也蒙受了佛法的利益,要报答上师和佛陀的恩德,除了财物供养、身体承事,更重要的就是弘法利生,从究竟而言,这才是报恩的唯一途径。
(十五)苏频陀尊者
顶礼圣尊苏频陀,居于山王比胡拉,
一千四百罗汉绕,双手持握佛经函,
加持上师久住世,加持佛法遍兴盛。
顶礼圣者苏频陀,他居住在比胡拉山王,被一千四百位阿罗汉围绕 ,双手持握经函。祈祷苏频陀尊者赐予加持,令具德上师长久住世,令佛法如意宝周遍兴盛于十方。
佛经中记载,苏频陀生于舍卫城一个长者之家,他一生下来就浑身长满疮。为了治愈他的疾病,父母遍求名医,可是始终没有效果。为了不让别人看到孩子身上的疮疤,父母用布把他的身体包得严严的,所以人们称他为“隐形”(即苏频陀) 。隐形长大后,听说佛陀能治愈一切众生身心的疾病,就去祇洹精舍拜见世尊。佛陀为他宣说五蕴皆空,他生起极大信心,身上的疮当下痊愈。后来,他在佛陀面前出家,最终获证阿罗汉果 。
诸比丘问世尊:“为什么隐形比丘生下来就浑身是疮?为什么他能证得圣果?”佛陀说:“很久以前鹿野苑有两个商人,他们关系不好。有一个商人贿赂国王,借助国王的权势把另一个商人打得遍体鳞伤。被打的商人由此对轮回生起厌离心,前往山林中修行,最后获证独觉果。获得成就后,独觉想到殴打自己的商人造了恶业,将来一定会堕入恶趣,就在他面前示现神变。商人见后特别后悔,在独觉面前顶礼忏悔。那个商人就是隐形比丘,以殴打他人的恶业,他在许多世堕入恶趣,今生成为最后有者 时还要感受余报。至于他能获得圣果,是因为在护光佛时期,他曾皈依三宝并守持清净戒律。”
就像这个公案里的独觉一样,痛苦和违缘往往会成为修道的助缘。有些道友也是如此,他们在生活中感受了极大的痛苦,为了解决这些痛苦,他们到佛法中寻找答案,最终走上了解脱的大道。因此,站在求解脱的角度,我们应该感谢伤害过自己的众生。
对此,全知无垢光尊者在《窍诀宝藏论》中说得非常清楚:“极大恩德教授之六法:遭受危害令己遇正法,得解脱道害者恩德大;厌离痛苦令己遇正法,获得永乐痛苦恩德大;非人作害令己遇正法,获得无畏鬼魔恩德大;人等嗔恨令己遇正法,获得利乐嗔者恩德大;猛烈恶缘令己遇正法,获无变道恶缘恩德大;他人劝告令己遇正法,获精华义劝者恩德大。平等报恩善根回向彼。”
当年佛陀入灭前,特意要求苏频陀尊者常住世间,护持如来的正法,所以,大家要经常祈祷他。其实,佛法要想兴盛,确实离不开诸佛菩萨、阿罗汉以及诸天人的加被,因此,对世出世间圣尊的祈祷相当重要。
尤其我们身为释迦牟尼佛的弟子,和释尊有不共的因缘,要着重祈祷释尊及其眷属。《释尊广传》中说,虽然祈祷其他佛也有功德,但因为释尊往昔曾发愿摄受我等浊世众生,所以祈祷释尊比祈祷其他佛加持来得更快。在释尊教下有八大菩萨,这八位菩萨是释尊的大乘心子,祈祷他们很容易生起菩提心、无二慧等大乘境界。释尊教下还有十六罗汉,祈祷他们很容易生起出离心、断除贪执等小乘境界。因此,大家今后要重视对释迦牟尼佛、八大菩萨和十六罗汉的祈祷。
在藏地,几乎每座寺院都有释迦牟尼佛、八大菩萨、十六阿罗汉的塑像或者壁画。我们学院的觉姆大经堂也绘有这些圣者。我们之所以画这些圣者,也是有深刻原因的,并不是随随便便画的。
(十六)阿秘特尊者
顶礼圣尊阿秘特,居于雪域山王中,
一千罗汉所围绕,双手捧扶菩提塔,
加持上师久住世,加持佛法遍兴盛。
顶礼圣者阿秘特 ,他居住在雪域的山王中,被一千位阿罗汉围绕,双手捧扶菩提塔。祈祷阿秘特尊者赐予加持,令具德上师长久住世,令佛法如意宝周遍兴盛于十方。
阿秘特就是《毗奈耶经》中经常提到的毕邻陀婆蹉。他生于王舍城一个富有的婆罗门家庭,从小性喜布施。长大以后,他对轮回生起了出离心,在佛陀面前出家为僧,后来证得阿罗汉果。在佛陀的弟子中,他是“悲心第一”。
本来,佛陀不允许弟子随便示现神通,但阿秘特尊者是个例外,他曾多次示现神通,佛陀都没有遮止。
阿秘特尊者有个外甥,他原来是学外道的,在尊者劝导下,这个孩子改学了佛法。有一次在去听法途中,他被一群强盗绑架了。尊者得知后,用神通把他救了出来。后来佛陀问他:“你为何以神通救这个孩子?是不是因为他是你的亲戚?”尊者答道:“世尊,我并非以偏袒心救他。我是考虑到,如果没有这样做,一方面他会非常痛苦,另一方面,外道徒会幸灾乐祸。”这样解释后,佛陀就不再追究了。
还有一次,阿秘特尊者外出乞食,途中遇到一个牧女在哭泣。尊者问她为何哭。牧女说当地要举行大聚会,其他人都身着盛服参加聚会,而她没有好衣服。尊者心生悲悯,就变化出上妙的衣服、珍宝、璎珞送给她。牧女非常高兴,穿上这些服饰参加聚会。后来,国王见到牧女的装束,他感觉非常惊讶,因为王宫里都没有这么好的服饰。国王问牧女从哪里得到这些服饰,牧女说是阿秘特尊者变的。国王不信,找来阿秘特尊者质问。尊者用棍棒敲打墙壁、地面,随所敲打处,一切都变成黄金。这一来,国王才相信。世尊得知此事后,又问阿密特为何示现神通,他说这样做是出于慈悲心。
又有一次,一群盗贼到寺院偷东西。阿密特尊者发现后,在寺院外变化出一堵铁墙。盗贼撤退时发现被铁墙困住了,他们心生恐惧,放下了赃物,结果铁墙马上消失了。看到铁墙消失,盗贼们又拾起赃物,结果铁墙又出现了。如是反复七次,最后盗贼无奈,只好丢下东西逃了。佛陀得知此事后,又问阿秘特为何示现神通。他说这是为了保护僧众的财产。
阿秘特尊者有个特点,因为连续五百世生于高贵家族,所以他的傲慢心特别重,甚至证得阿罗汉果后仍有傲慢的余习。他经常称别人为首陀罗 ,甚至对国王也这样称呼。为此佛陀曾呵斥他:“你无始以来的贪嗔痴尚能拔除,为什么五百世的习气不能断除?从今以后,再不能这样说话了。”世尊呵责后,阿秘特依教奉行,再也不蔑称他人了。
有时候看起来,人的习气确实很难断。在我们学院,个别道友说话嗓门特别大,这可能不是宿世的习气,而是今生熏染的习气。因为他们生在喧闹的大城市,所以来到寂静地方后,说话还是“哇哇哇”的。这些人以后应该有所转变。当然,习气的力量非常大,连阿秘特那样的圣者都有习气,更何况一般的凡夫。但不管怎么样,身为修行人,大家还是应该注意自己的行为。要知道,我们这里是寂静的道场,无论如何不能大声喧哗。如果是在大城市,说话声音大点没什么,反正城市里到处都是闹哄哄的。而学院就不同了,整体环境非常寂静,有些人在诵经,有些人在参禅,有些人在思维法义,如果一个人发出大声,肯定会影响很多人。比如你在路边大声喊:“喂!白菜多少钱一斤?”住在附近的人本来在观想佛,一听到你的声音,他可能就会分心:噢,白菜多少钱一斤呢?我中午该炒什么菜?
关于这个问题,我在课堂上不知道提过多少次了,有些人就是记不住。前天,有两个女众在路边说话,我离她们起码有五十米,可是她们的声音我听得清清楚楚。希望这些人要注意了,要尽量以佛法约束自己,说话做事不要过于粗暴。其实在戒律中,对出家人的威仪有很多要求,比如招呼别人时不必大喊,可以弹指示意对方。所以,这些人也应该学一学戒律。
至此,我们已经介绍了十六位阿罗汉。《法住记》中记载,为了护持佛法,这十六位尊者一直住于世间,当释迦牟尼佛的正法隐没后,他们以七宝建立宝塔,在塔中安奉如来的舍利,之后转绕佛塔、祈祷供养,最后一起趋入无余涅槃。
下面介绍达玛达居士和四大天王。
顶礼居士达玛达,长发束头裹经函,
视前虚空无量光,手持拂尘与宝瓶,
加持上师久住世,加持佛法遍兴盛。
顶礼居士达玛达 ,她以长发束头,头发中裹着经函,目视前方虚空中的无量光佛,手持拂尘和宝瓶。祈祷达玛达居士赐予加持,令具德上师长久住世,令佛法如意宝周遍兴盛于十方。
达玛达是一位女居士,她的标志是拂尘和宝瓶,拂尘是给十六尊者扇凉的,同时可以令众生解脱一切灾难,净瓶是盛水给十六尊者浴足的,同时可以熄灭众生相续中的烦恼烈焰。
据资料记载,唐肃宗 曾派达玛达迎请十六罗汉到汉地安居。在某些十六罗汉的画卷中,达玛达身旁画着一只老虎。据说十六罗汉被迎请到汉地后,他们住处附近有一片森林,这只老虎是用来保护十六位尊者的。但德巴堪布说,这只老虎是守护达玛达居士的。
达玛达肯定是圣者,因为十六罗汉不是一般人,不可能随便见到,更不可能随便请到。在藏文的《十六罗汉礼供文》中,对此说得非常明确——“圣者居士”。但考虑到文字太多,所以我没有将其译出。
有些资料中说,达玛达是观音菩萨的化身,她的本尊就是阿弥陀佛,所以,祈祷她也有助于往生极乐世界。
顶礼四大天王尊,居于东西南北方,
披精进甲具威力,善妙护持佛陀法,
加持上师久住世,加持佛法遍兴盛。
顶礼四大天王,他们分别居于须弥山的东南西北方,四大天王具有强大的威力,他们身披精进的铠甲,以善巧方便护持佛陀的正法。祈祷四大天王赐予加持,令具德上师长久住世,令佛法如意宝周遍兴盛于十方。
四大天王是东方持国天王、南方增长天王、西方广目天王、北方多闻天王。佛经中说,由于能护持国土,安抚众生,故东方天王被称为持国天王;由于能折伏邪恶,增长善根,故南方天王被称为增长天王;由于常以清净天眼观察阎浮提众生,故西方天王被称为广目天王;由于时常守护道场,听闻佛法,故北方天王被称为多闻天王。
不论汉传佛教还是藏传佛教,都非常重视四大天王。汉地从五代起,寺院开始普遍供奉四大天王。在汉地的寺院,一进大门就是天王殿,天王殿正中是弥勒菩萨,两侧是四大天王。在藏地任何一所寺院,也都有四大天王的塑像或者画像。
关于四大天王的来历,《百业经》中记载:迦叶佛时代,须弥山下有两只龙王和两只大鹏金翅鸟。起先,大鹏金翅鸟经常伤害龙王,最后它们都皈依了迦叶佛,从此不再互相为敌。临终时,它们发愿:“以皈依三宝的功德,愿我们生生世世成为世间主尊,并且护持如来的正法。”后来,两只龙王转生为持国天王和增长天王,两只大鹏鸟转生为广目天王和多闻天王。
在《大藏经》里面,有一部《四天王经》。这部经中说,每月八号、十四号、十五号、二十三号、二十九号、三十号是六斋日,在这些日子里,四天王亲自或者派属下到人间视察,对行善者予以奖励,行恶者予以惩罚。
缘起是不可思议的,许多圣尊因为有特殊的承诺,如果人们在某些特殊日子行善,能获得他们的格外加持。除了四大天王,莲花生大士也是如此,他承诺每月初十亲临藏地,对有缘的众生进行加持。希望大家重视这种缘起,在特殊的日子更要精进行善,对三宝和护法神要格外供养。
我小时候,隔壁有一个老喇嘛,每月初八、初十、十五或者三十,他都要专门供养三宝。他的行为对我产生了深刻影响,现在虽然自己法务繁忙,平时没太多时间供养三宝,但每逢吉日,无论如何我都要专门供养三宝。
不管汉传佛教还是藏传佛教,都非常重视一些特殊的日子。除了六斋日,在《地藏经》、《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中,还有十斋日的说法。对于这些道理,大家应该有所了解。
说来可悲,本来藏地是佛法兴盛的佛国,可是如今有些藏族年轻人对佛法一无所知,甚至连汉地城市里的佛教徒都不如。有些城市的佛教徒还知道佛教的传统,而某些藏族年轻人每天以看电视、上网、聊天混日子,在吉祥的日子既不行持供佛、念咒、受八关斋戒等善法,也不断除杀、盗、淫、妄等恶行。在这方面,藏族的老人还是很令人佩服的,他们身上保存着许多佛教的宝贵传统。我经常想,如果这些老人去世了,年轻一代又没有继承他们的传统,那就太可惜了。
现在的年轻人在世间法方面特别聪明,其实这种聪明不仅没有实义,反而会染污自己的心灵。当然,造成这种情况,也是时代使然。现在是拜金主义盛行的时代,人们一股脑往钱眼里钻,对于真正有价值的事物,许多人往往不屑一顾,甚至觉得它们是迷信和糟粕。
言归正传,因为四大天王发愿要保护佛法以及佛教的修行人,所以,今后大家应该祈祷供养他们。在这个时候,不要偷懒找借口:“既然一切都是空性的,所以没必要执著于祈祷和供养。”
其实,在没有证悟空性时,还是要有行持善法和断除恶法的执著。对初学者来说,执著也是修行的一种方式。举个例子,凡夫人不可能不造恶业,也不可能不产生恶念,当自己造恶业或者产生恶念时,要当下觉察并且强行断除。如果没有力量当下断除恶行或者恶念,也要尽快忏悔。这就是大多数凡夫人的修行方式。
顺便提一句,这个时候自己也要坚强,不要因为造了一个恶业,产生了一个烦恼,从此万念俱灰:“唉,我已经没希望了,算了,以后就这样下去吧。”在世间,人有时候开心,有时候不开心,如果因为一件不开心的事情,从此彻底对生活失去信心,这是不合理的。同样,修行过程中也有顺有逆,我们也不能因为一件事情就自暴自弃,如果这样的话,就是自掘坟墓的愚者。
回向偈:
所南德义檀嘉热巴涅 此福已得一切智
托内尼波札南潘协将 摧伏一切过患敌
杰嘎纳齐瓦隆彻巴耶 生老病死犹波涛
哲波措利卓瓦卓瓦效 愿度有海诸有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