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心空境寂时,何境界之有
 
{返回 佛法修行止偏法要·印光大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195

心空境寂时,何境界之有

  古德教人,只为人说用功法,谁将自己所见境界搬出来示人?远公大师为莲宗初祖,至临终时见佛,方与门人言,我已三睹圣相,今得再见,吾其往生矣。若论远公身份,高于胡女士何止天渊之隔。岂惟三睹圣相,别无一点好境界乎?然若到心空境寂时,又何境界之有?所云心佛相应,心佛双亡,四相[1]不存,三心[2]叵(pǒ不可)得,无念而常念,即念而了无能念之心与所念之佛,此处有何境界?倘念至此,不妨西方净境彻底全彰。然由念寂情亡,故于此更能得益。决不至生大欢喜,误认消息,以致著魔发狂。倘未到一心时,心中念念想境界,此境界现,决定受祸。《楞严》云:“不作圣心,名善境界。若作圣解,即受群邪。”此尚非躁妄心所感之魔境,而一生欢喜,谓为证圣,便成魔子,况最初即以魔心所感之魔境为圣乎?(复李少垣居士书二)

  [1] 四相:即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

  [2] 三心:即过去心、现在心、未来心。


{返回 佛法修行止偏法要·印光大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魔境胜境之分别
下一篇:冀胜境界最易著魔
 不可高推禅宗藐视教典
 法门须量力而修
 附录一:《大佛顶首楞严经》五十种阴魔境 色阴十魔
 狂禅误人,说食不饱
 魔境胜境之分别
 悟而未证生死不了
 宜先学本有之佛法
 唯释迦佛一人为现身成佛
 不可著怕魔
 搬弄境界引人入魔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二五八集[栏目: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空法师]
 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五0六集[栏目:净土大经解演义·净空法师]
 Entering Into Nirvana[栏目:The Gospel Of Buddha]
 於此对於达空重要性,吾等应如何思维?[栏目:广论学习问答360则]
 十殿阎君 请师喝茶 The Yamas of the Ten Courts Invite the M..[栏目:达摩祖师西来意 The Intention of Coming from the West]
 请师父给我解两个梦[栏目:妙祥法师·开示问答]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