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圣者言教 第十三课(三)法未融于心是闻法未作实修的过失
 
{返回 圣者言教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571

  圣者言教 第十三课(三)法未融于心是闻法未作实修的过失

  【如是听闻之法未作实修,易将教言留于经书,经书留在床头,自相续留于庸俗而逝去。】

  如果我们听闻教法后未作实修,将法仅仅停留于文字之上,则如我等历代传承祖师无垢光尊者所言:“口头空言之了知境界,故不得菩提胜果。”也就是说,口中即便对这些教法说得多么头头是道,但对成办解脱不会起到切实之作用。

  禅宗惠能大师也曰:“善知识,世人终日口诵般若,不识自性般若,犹如说食不饱。”也指出单纯站在文字之上而不作实修的过失。比如,我们平常渴的时候,首先要知道水可以解渴,而且能解渴的水必须是淡水,但若仅仅知道淡水可以解渴而不去喝水的话,永远解不了渴。如同这个道理般,仅仅听闻教法而不作实修,这些道理永远不会成为自己的。以前我们举过这样的例子。一个乞丐即便能把富贵人家的财富说得多么圆满,但他自己不去创造财富的话,他永远是乞丐。讲解这些道理,就是告诫我们在座的所有弟子,平常在修行过程中,首先要在众多导师面前听闻众多教法,了解修行理趣和次第,但这些道理决不能仅仅停留在闻法之上,必须趋入实修。

  往昔有很多谣言,说亚青寺是以实修为主的圣地,所以完全排斥闻思。这些说法当然不圆满。讲法中我们多次讲过,若没有前面的闻思基础,弟子怎么知道如何修行呢?若仅凭自己想怎么做就怎么做,我相信决定不会有好的结果。这是闻思的重要性。但又要知道的是,仅仅将教法停留在闻思上而不作实修,这些教法永远不会成为自己的功德。可能在你打开书本的时候,你会说出很多佛法道理,但当把经书合上的时候,你往昔什么样现在可能还是什么样,性格没有丝毫之改变,贪嗔痴烦恼没有减少,出离心、菩提心和信心没有增上,最终还是如同凡夫般。也就是说,当无常降临在我们身边的时候,我们还是像凡夫一般,内心带着满腔的痛苦离开这个世界。这些都是教法没有纳入心相续导致的过失。

  要知道,我们初次听闻教法的目的,是为了把听闻作为前行,最终把听懂的一切教理纳入心相续之中变成自己的功德。如果经典中的教理没有纳入心相续,自己的内心没有变成教理,只能说我们所了解的一切都没有丝毫之利益。


{返回 圣者言教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圣者言教 第十三课(二)观修四厌离法而精进修法
下一篇:圣者言教 第十三课(四)闻思修不可偏堕
 圣者言教 第三十课(三)依教奉行成办解脱
 圣者言教 第三课(十六)中士道发心
 圣者言教 第三课(八)调伏烦恼会让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快乐
 圣者言教 第二十七课(八)什么是禅定
 圣者言教 第二课(五)从暇满人身的角度理解调心的重要性
 圣者言教 第一课(十二)略释前行仪轨与观想
 圣者言教 第四课(九)三清净法 善巧对治烦恼的殊胜方便
 圣者言教 第二十六课(一)调心为根本
 圣者言教 第十二课(十三)于精进修持作医病想
 圣者言教 第二十四课(十七)从内外角度观修无常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垟山禅悟录 佛门研究录[栏目:宋智明居士]
 打造人间佛教的文教空间(释传道)[栏目:印顺导师思想之理论与实践·学术会议论文集]
 情绪管理教战守策(锺闻瑜)[栏目:著述文集]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七一卷[栏目: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二集]
 劝学《亲友书》公开信[栏目:亲友书学习]
 俱存品第四 慈论[栏目:无碍解道·俱存品]
 落实华严境界[栏目:净空法师]
 禅七讲演 为什么打七[栏目:刚晓法师]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0一五卷[栏目: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十一集]
 因工作职务而需要采购皮革之类的东西,间接犯了五戒,请问应如何改善?[栏目:答疑解惑·净空法师问答]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