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一无二乘
『修学法者,持戒定慧,立信愿行,心得安稳,行一乘道。』
我们修学佛法之人,必定要持戒定慧,立信愿行,心得安稳,行一乘道。这是我们的目标。既然发心修学,我们必定要守持于我们的轨道,那就是持戒、定、慧。
预防错误的念头,阻止错误的行为,必定要持戒。有戒,心才能定下来。心若不定,浪费时光。今天的发心,认真精进,忽然间一个杂念入心来,心中的『定』就被摇动了;杂念在心中起烦恼,过去所受持的『定』就消于一旦,片刻的时间,就将我们过去所立坚定的愿破除了。
因为一个杂念,使我们的心起行动,行为就偏差。所以我们的定心、愿力,一定要顾守得很好。心中若无定,绝对是没智慧。智慧是从静中来,静而定。
佛陀的教育,就是期待人人可以不再有错误,定力一定要坚定;这是佛陀的教法。必定要立信、愿。你有戒、定、慧的心,立愿之后,向前前进,心地风光才看得见——原来心定的境界是这么美,不受人、事、物摇动。
事情过了之后,『幸好,我的定念,我这念清净不受波动的心,是多么轻安自在。』这种轻安自在就是在立信、愿、行当中。因为我们相信,就不受摇动;因为我们立坚定行,向前路前进,过程中再次回忆一下——幸好!这段心地风光很美啊!这种心得能够安稳,安稳于何处?就是行于一乘道中。
佛陀虽然离我们二千多年,其实并没有离开,『法』如今还在,一乘法就是佛陀一代时教的本怀。
不是二千多年前的释迦佛而已,于无量数劫,无量数劫,对佛而言也不是很长的时间,所以他从开始就是这念心——希望人人能够透彻真理,真理本住人心,人人的心具有佛性。这么简单几句话就说完,偏偏我们众生,在凡夫界的长时间,造作了很多,也染习了很多的习气。佛陀希望众生人人能够回归这么简单的道理入心,所以他一代时教的本怀在他的内心。
⊙皆说一乘道:一乘法,乃是佛为一代时教本怀,究竟至极之教。即今此大乘妙法莲华经。
这是佛陀一代时教,来到灵山会之时,佛陀开怀了,将他心中所有的教法,完全直接要向大家说。说什么教呢?说出了究竟至极之教,那就是现在我们在听,我们在说的《大乘妙法莲华经》。
其实,『皆说一乘道』。此『皆说』,全部,四十多年来,虽然佛陀说,过去的四十二年间是设方便教,其实,我一直向大家强调:方便教是施妙权。『妙』就是道理存在;虽然是说小乘法,但是,这就是法的基础。就如一间房子,一定要有地基,我们若没有从土地往下挖,将地基打稳,哪有办法将柱子一层、一层竖立上去呢?如果没有柱子,没有墙,如何能称为一间房子呢?
同样的道理,佛陀要将很完整的法说出,他一定要先向下铺地基。我们若基础不了解,如何能到达一个很完整的道理呢?所以说,佛陀过去的方便法不是没道理,全部都是道理,所以叫做『皆说一乘道』。
就是现在的《法华经》,不能没有过去佛陀四十多年间,所施设的巧妙的方便法,这就是完整的法。就是在《法华经》里,也是同样用譬喻、言教、因缘等等,『九部法』来向我们解说,构造了经典的完整。
⊙九部法,又称九分教,略称九经。为修多罗、祇夜、伽陀、本事、本生、未曾有、因缘、譬喻、优波提舍。
前面我们也说过了『九部法』,无论是用何方式,让大家容易听得懂,又能入心,如此就是完整的法。
⊙今此诸大众:灵山会上诸大众闻法众,心意至诚恳切,信受闻法之诸大众。
『今此诸大众』。过去『皆说一乘道』,『今此诸大众』,现在这些大众,是在何时?佛陀的时代,将要讲《法华经》那个时候,灵山会上诸大众闻法的人。
还记得吗?讲《法华经》的开头,佛陀发光现瑞,入定很长的时间。大家的内心,各人各人心灵的境界,所猜测佛陀到底为什么,怎么今天的身形与过去都不同?大家面面相观。因此才有弥勒菩萨请问文殊菩萨,文殊菩萨就趁着佛陀入定时,他就引述过去二万日月灯明佛的那个时代。一直到佛陀开始出定了,不断一直赞叹,赞叹将要说的法,从内心,过去还不曾说过的,现在开始要宣说。要将过去的方便法完全舍掉,要直接所说的是真实法。
有的人没有耐心,『过去讲的法,差不多我都知道了,佛陀说那么多,我都知道了。未来所要说的真实法,也无不都是如此,差不多吧。』所以没有耐心。至诚恳切的心意不够,听法的诚意之心不够,所以当场五千人退席。佛陀看到这五千人退席,赶紧安稳大家的心:『退亦佳矣!』退去也好,因为这些人都是增上慢人。
那些人已经退席,留下来的人就是心意至诚恳切的人,已经大根大机要来接受大法的这些人。所以『今此诸大众』,就是这样的人;此大众,是信受闻法之大众,愿意很用心来信佛所说的法,用很虔诚郑重的心要来接受佛陀的法,所以恭敬地听,恭敬地接受,这些大众。
所以佛陀特别向当时那些大众——『今此诸大众』,就是这些人,『皆应除疑惑』,全都要除掉怀疑之心。『既然是这么坚定留下来听法,大家应该要虔诚,信根要深入,有疑的心要赶紧去除。既然留下来要听,就不要有疑心。』这是佛陀慈悲,再次叮咛。
⊙皆应除疑惑:谓人宿世无善种,于佛法中心生疑惑,而不爱乐闻佛正法。于是疑理迷于事,不能决定是非者。
这就是『谓人宿世无善种』。宿世,就是过去的过去;善根没有深入,所以叫做『无善种』。这种人『于佛法中心生疑惑』。善根不够,信根不深,就是于佛法中,一边听,但是一边怀疑。信与疑一半一半的这种人,虽然他听到佛法,也是在佛法中,却是『信』不完全,所以『心生疑惑』。
『于佛法中生疑惑,而不爱乐闻佛正法』。不懂得很珍惜,不懂得很爱,这种『不爱乐闻佛正法』这很可惜。在佛法中还不懂得珍惜佛法,所以有听与没有听差不多,这边听,那边漏,正法都无法入心。所以就开始疑理,道理在他的心中也是很迷惑,遇到人、事、物,就迷了。
这就是信根不深入,戒根动摇,所以不懂得预防邪思、邪念、邪见。没有预防,让外面的人事物,偏差的事相入心,所以摇动了定念,就失去了智慧,『不能决定是非』。我们如果疑理迷事,我们就无法决定是是或不是。是非不清,那就迷了,这就很可惜。
⊙世尊咐嘱:今此灵山上闻法大众,深信莫生疑,若有存疑虑,故云:皆应除疑惑。
所以,世尊于大众中再叮咛、咐嘱,为我们叮咛。『今此灵山会上闻法大众』。佛陀,世尊,对当时灵山会上的大众,很殷切来咐嘱,要大家『深信莫生疑』。大家要深信,现在于法华会上,这部经已经是佛陀的本怀,从无数劫以来所保护着,心怀的一乘法。在这个时候,完全正直舍方便,来开此真实法的法门,希望大家能一心直入如来真如的本性。
因为时间有限,大限将至,所以不得不在此时一实妙法,赶紧说出,又担心大家又是一信半解——信,又无法透彻了解,所以半信半疑。佛陀还是很坚定,又再次交代、叮咛,叮咛灵山会上听法的大众,大家要『深信莫生疑』,不要生出疑心。『若有存疑虑』,『皆应除疑惑』,这就是佛陀向大家交代,不要再有疑心。
⊙诸佛语无异:诸佛之道同,佛所说之如来藏心也。
『诸佛语无异』,意思就是说,佛,不只是释迦佛,过去的佛也是一样,所说的法都是一样,所以『诸佛语无异』。佛,诸佛之道同,佛所说如来藏心。这就是诸佛『如来藏』。『如来藏』是不是大家都有呢?
我们说『八识』,常常说『九识』,第八识就是业识,众生具足八识。眼、耳、鼻、舌、身、意,意随着外面的五尘、五境去缘,收纳于意识(第六识)里。而意识再收纳于第七识的思——思考、见解。如何去造作,造善为恶,这辈子造何因、结何缘,这一切的一切都收纳进来于第八识,所以第八识称为『藏识』,所有好坏之事都是在藏识中。
尘沙烦恼全都在藏识中,所以就无明。这是凡夫所藏着,这个仓库里面很乱,很复杂的东西都丢在那里。我们要修行,就是要赶紧清理好这个仓库,这个第八识。过去错误的、不对的,我们要赶紧将它除开,赶紧将它淘汰掉,不要再捡回来,好好整理,整理好,清净了,就成为『如来藏心』。『如来藏心』就是清净心,这叫做第九识。
所以佛陀,诸佛都是一样,『佛佛道同』,将他心怀中所藏着的这种清净、无染污的法,已经告诉大家了,这『佛佛道同』。所以《金刚经》云:『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就是实语,真实语之人,这是佛佛道同。
⊙金刚经云: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
『唯一无二乘』。每一尊来到人间所说的法,只要说一项,告诉大家,人人本具佛性。这么简单。我们要修行,回归本性,『唯是一乘法,才是真实的菩提道』。所以,其他二乘或者三乘,都是方便的权教而已。所以说『十方佛法唯是一乘』,二乘是权说。
⊙唯一无二乘:唯是一乘法,才是真实的菩提道。其他二乘和三乘都是方便的权教而已。十方佛法唯是一乘,故知二乘权说也。
希望我们人人能了解,佛陀来人间的目的,就是这么殷切希望人人能用心接受,爱乐佛法。我们要深信佛法,才能从此法入菩提道;步步向前走,才能得到心灵的风光,佛陀寂静的境界中。所以必定要时时多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