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净空法师法语菁华录 第四章 三福、第五章 六和、第六章 三学
 
{返回 净空法师·法语菁华录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5024

《净空法师法语菁华录》

第四章三福、第五章六和、第六章三学

第四章 三福

净业三福是什么?第一条“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人天福。第二条“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小乘福。第三条“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大乘菩萨的福报。没这个基础,念佛不能往生。

净业三福是“三世诸佛,净业正因”,不具足这个条件,无论修学什么法门都不会成就。

“净业三福”,是一切法门修学证果的根基。

未修净业之前,要先修三福,三福是大乘佛法的基础,像盖大楼一样,这是打地基。

善男子善女人,善的标准是净业三福。

如果人都做不好,你怎么能作佛?作佛先学会做人。净业三福头一条“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人道,是佛道的根本,像盖大楼一样,这是第一层。学佛第一重视做人,要把人做好,做一个好人、善人。

孝道是诸佛菩萨修行的大根大本,每尊佛菩萨都是从这个法门修学成就的。

“孝”是整个佛法的基础,孝是一切众生幸福美满的根源。救众生,要根本救度,就是教孝。

佛教我们如何开发自性的宝藏?《地藏经》教孝、教敬。孝敬是性德,自性本具的善德,开发自性宝藏一定要用性德才能相应。“地藏经”是佛门的孝经,它的内容教我们孝亲尊师。孝敬做到圆满就成佛。孝敬很认真、很努力在做,没圆满,这种人叫菩萨。所以大乘佛法的修学,要以《地藏》为基础、为根基。人家问,什么叫佛法?“孝亲尊师”。什么叫孝?慈悲心是孝,不杀生是孝,“修十善业”是孝,“受持三皈”是孝,“具足众戒”是孝,“不犯威仪”是孝,“发菩提心”是孝,“深信因果”是孝,“读诵大乘”是孝,“劝进行者”是孝。

孝亲尊师是性德,是觉不是迷。用这个方法开发我们自性本具的三德秘藏。先懂得孝顺自己的父母,尊重自己的老师,然后逐渐扩大,孝顺一切众生。经上讲“一切众生皆是我过去父母,未来诸佛”。这观念要不建立,三德秘藏永远不会现前。你就永远不能超凡入圣。

“人子对父母不孝,是大恶”。行善积德,尽忠尽孝,孝顺父母,孝顺老师,把孝敬扩大,孝敬一切众生,那人就是菩萨。

“不能尽忠的是大恶”,你要把自己的工作尽心尽力做好,叫尽忠。

“孝养父母”,一、养父母之身,物质生活不让父母缺乏,生活照顾周到,常常关怀,时刻照顾。二、养父母之心,让父母欢喜,不让父母忧虑,让父母常生欢喜心。三、养父母之志,不辜负父母的期望,不叫父母失望。展开来,“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把孝养推广到一切众生,对一切众生有供养的义务,尽心尽力去帮助、照顾一切众生,令一切众生生欢喜心。

出家人修行证果,就是孝养父母。你没开悟,没证果,大不孝啊。

我们的道业一天比一天精进,烦恼一天比一天少,智慧一天比一天增长,这是尽孝。“一子成佛,九祖升天”。

处事待人接物不能尽心尽力,常常犯过错,全都是不孝。

要想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你在家一定是好儿女,“孝养父母”。求学一定是好学生,“奉事师长”。不是好儿女、好学生,想去极乐世界,你别想了。

孝养父母比什么都重要!照顾帮助父母,做出很好的样子,让你的儿女、亲戚、邻居看,这是社会教育,无量功德。

你能孝亲,你的学问、德行就有根;你能亲近明师、善知识,你德行学问就有本。只要有根本,枝叶花果自然茂盛。

我们求学,不能不慎重选择老师,选择后就不能背叛。别人说父母之过,我们听了立刻避开,学生听别人说老师过失也要赶快避开,无需跟他争论。

实在求不到好老师,找古人。依古人,只能依一个人,不能依两个人。两条路走不好,肯定失败。

尊师重道,你的学业才有根基,你眼中没有老师,老师再好,古佛再来,你也学不到东西。“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目无尊长,诸佛如来教你都没用。

诚敬是入道之门。

我对老师“专信不犯”。我的心专,心清净,决定不受外境动摇,人才会生智慧。外境小的风浪,心就动摇,就常生烦恼,烦恼就失掉智慧。不但不能帮助人,也把自己毁掉了。佛法的修学“信为道元功德母”,“信”,是专信。

“佛告阿难,有人奉佛。从名师受戒,专信不犯,精进奉行。不失所受”。这些经文要背诵,牢牢记住。

对老师要建立信心,对老师的教学方法不怀疑,认真去修学,你才有成就。信了以后,要求解,解是智慧,老师不给讲,天天叫你念,念就是帮助你解。到你心清净了,你得定了,自然智慧开了,恍然大悟,那就解了。

续佛慧命、弘法利生,就是报师恩。知恩报恩。

老师是生母,护法是养母,养我的恩德超过生我。护法功德超过弘法。人与人之间要有道义、仁义、情义、恩义,这才是个人!永远生活在感恩世界。

一个人能常常念恩,你德行就愈积愈厚,常讲积功累德,就是累德。要真正懂得念四重恩,常念三宝恩、众生恩、父母恩、国家恩。

善人,我跟他学善,恶人是我一面镜子,常常反省他的这恶我有没有,“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恶人也是老师,一切众生都是我的善知识,你所看到的一切众生没一个不是好老师,没一个不是成就自己、帮助自己的,这一生决定成无上道。善人老师、恶人老师同样感激他,你就永远生活在感恩的世界。

往生的基本条件是三福。信愿行三资粮是建立在三福的基础上。三福只要修一条,回向就能往生。

一个人真正能做到孝亲尊师决定不堕恶道。

 

第五章 六和

真的出家人一定修“六和敬”。“见和同解,戒和同修,身和同住,口和无诤,意和同悦,利和同均”。

六和敬最重要的是见和同解,如何落实?放弃自己的成见,放弃自己的想法、看法,一切遵循佛陀教诲,不依自己的成见;戒和同修要遵守,要养成守法、守规矩的习惯,遵守常住公约;身同住、口无诤、意同悦、利同均,是处众必须遵守的原则。离开这六条,纵然是很多出家人住在一起也不叫僧团,僧团是决定修六和敬的。

如果能有一个僧团出现,全世界众生都得福。要四个人真正放下自私自利、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贪嗔痴慢,四个人在一起依六合敬修,就叫僧团。这四个人在一起共修,这是真正的僧团。

真正修行人,善知识,你嫉妒、毁谤、障碍他,等于杀阿罗汉。破和合僧更不必说,堕地狱。我们绝不造地狱罪业,过去愚昧无知已经造了,要忏悔,改过自新,永不再造。断恶修善,念佛心更要恳切,为什么?不能往生就堕地狱。没有第二条路好走。在这个时代,我们现前以真诚善心求佛菩萨,感应特别明显,特别显著,真正善心一发感应就现前。

你一家四个人都依照佛陀教诲修这六条,你家就是道场,就是僧团。凡是僧团定得诸佛护念,龙天善神保佑。你只要把这六条做到就行,六条做不到,你家供一百尊、一千尊韦驮菩萨,没一个韦驮菩萨真心保佑你,护法神是依法不依人的,不是讲人情的,你心正行正,你没供护法神,护法神也不离开你。用我们的心、行为去供,不是供一尊像,每天鲜花水果去供养,那是贿赂、是巴结,护法神不接受。

夫妻和合,家庭决定兴旺,家和万事兴,社会安定,国家、世界和平。

夫妻要不和,你学佛是假的不是真的,兄弟不和睦,父子不相亲,你学佛等于零,佛所教你的,你丝毫受用都没得到。

毁谤正法、破和合僧,是一切罪业里极重的罪业。护持正法、培养弘法人才,那个功德诸佛如来说不尽。

 

第六章 三学

戒定慧三学,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从初发心一直到圆满菩提,必须遵守的三个原则。定是心之体,慧是心的观照,戒是心的行为,所以称之三学,也称之为三宝。慧是佛宝,定是法宝,戒是僧宝,这是我们讲的佛法僧三宝。三宝具足叫行菩萨道,叫学佛。三者缺一条,都决定不能成就。

大小乘经典里标榜的都是戒定慧,慧是佛法终极的目标,戒、定是手段、是方法,因戒得定。戒的目的是得定,定的目的是开智慧,智慧才是佛法修学的真正目标,可以说,佛法是智慧的方法,佛学是智慧的学问,佛教是智慧的教育。只要是佛法,决定都是修定。戒、定、慧三无漏学,定为枢纽。所有一切法门,不得定就不能成就。

真正修十善业道,就是孝养父母,奉事师长,在这里就培养戒定慧的基础,慈心不杀是戒定慧三学的根基。


{返回 净空法师·法语菁华录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净空法师法语菁华录 第七章 六度:布施 持戒 忍辱 精进 禅定 般若
下一篇:净空法师法语菁华录 第三章 菩提心
 净空法师法语菁华录 第十五章 修行(二)
 净空法师法语菁华录 总论 第一章 念佛
 净空法师法语菁华录 第十五章 修行(一)
 净空法师法语菁华录 第十六章 养生
 净空法师法语菁华录 第十七章 常识
 净空法师法语菁华录 第三章 菩提心
 净空法师法语菁华录 第八章 普贤十大愿
 净空法师法语菁华录 第九章 十善——修道的基础
 净空法师法语菁华录 第十三章 加持
 净空法师法语菁华录 第十二章 消业障是修行人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昨天一位同修说,在家学佛要吃全素,否则不能往生?[栏目:传喜法师]
 88.洱海银涛奇观 Witnessing a strange sight at Erh Hai La..[栏目:虚云老和尚传]
 律宗[栏目:陈星桥居士]
 苦的探讨[栏目:达观法师·佛法随笔]
 石臼神[栏目:佛教与拜拜·圣开法师]
 什么是谤欺贤人?[栏目:在家居士律仪五百答]
 自我教言 讲记7[栏目:自我教言]
 体光老和尚 开示三十二[栏目:体光法师]
 身心性命之学[栏目:太虚法师]
 般若明灯(心妙)[栏目:福建佛学院·学僧园地]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