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信归佛大觉
 
{返回 静思晨语·证严上人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503
  信归佛大觉
  
  『宇宙辽阔无边,十方时空难测,一念遍尘剎土,化浊为净人间。』
  
  
  也就是说,世间天地很大。确实,从人间抬头看天空,我们能看到这片天才多大,这只是看得到,其实『宇宙辽阔无边』,无法去算计。十方的时空,时间、空间都是不可测。所以佛陀若要说最大、最宽、最深奥的妙法,有时候就说『不可思,不可议,不可言说』。是啊!宇宙,十方的时空,用什么来测量呢?难啊!
  
  但是我们现代的科技,(宇宙)距离的测量不是用公尺,不是用公里,它是用『光年』。用光年来测量,到底何谓光年?比如以一秒钟而言,一秒钟的距离,光速能跑三十万公里。(编按:『光年』是计算星系距离的单位。光波在真空中每秒速度约三十万公里,一光年约十万亿公里。)
  
  这个『秒』,我们的秒,只是一念间。一分钟是六十秒,一分钟的车速能跑多远?几公里。由此就能知道『光速』之快,只是一秒钟,就可跑三十万公里。而人的头脑转一念,距离有多远?非常远,我们的『一念间』比光速更快,所以佛陀才说『一念间』。
  
  我们的『一念间』,佛陀说二十万亿佛国,很大。这种的距离。世界辽阔,仅只如此而已吗?佛陀说无法去计算,『不可思』,『不可议』,『不可量』,『不可说』——无法说,不是不能说,是无法说。
  
  无论空间有多么大,不可测量;时间有多长,不可思议,这种无边际。我们若用很多心神在那里测量,你测的时间,测得时间让你算出来,无形中你已经又损失了很多的时间过去了。所以,我们还是要把握当下,现在此时,该做的事情要马上身体力行,现在接受到的法,要实时明白、立愿,实时就身体力行,过去的偏差,立刻要自我纠正。
  
  这『一念间』,要转变自己是很简单。不过,我们常常在『一念间』,就是在无边际的时间、空间、人事物间历游,就如一个梦游人,在非常幻化的梦想中。这是我们凡夫虚度光阴,在梦幻的人间里,杂想、妄想很多;在杂想、妄想、虚幻,像在梦幻中造业。『起心动念无不是业』,这在《地藏经》里面也这样说,所以我们人生这念心要好好地调。
  
  所以我们在『一念遍尘剎土』。佛陀的世界,他的一念间,遍尘剎土。对着宇宙十方,他对万物真理,完全摄受于中。如何对芸芸众生来施教,佛陀的智慧是一念遍尘剎土,心胸之辽阔,念念无不都是为众生。
  
  而我们人,凡夫,我们的心念也是一下子就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有时候你若静静在打坐,就是想要把这一念——呼、吸,出息、入息,在我们身上调息;也是很容易在调息中,不知道何时让心念跑出去了。我想,大家应该都有这个经验过,若不是妄想遍历于其他的空间,杂念,便是昏沉,要不然就是掉举。
  
  佛陀却是为天下众生,心念很清楚,世间所有的人、物、道理,他合而为一,这个理就是要让众生大家体悟。众生现在浊气有多么重,要用多少的法水来适应众生的根机?凡夫就是使得佛陀必须筹量、测量众生人人所需要法的量。真的是很难调伏,很难将法水很均匀地给人人,因为众生根机刚强,不整齐,心念很难调伏。
  
  所以佛辛苦『化浊为净在人间』,多久的时间了?过去无央数劫的时间,无量数的诸佛都来过人间,无不都是要来度众生。现在我们的教主释迦牟尼佛,两千多年前已经是现相成道,法一直流传到现在,释迦佛的法水长流人间,要来净化人间。
  
  我们现在说是很有福,能够吸收很多很多的大德祖师所传法,将他们的思想、观念,所知的法,在经律论三藏之中就很多。这是现在的学佛者很有幸。可惜人生短暂,我们应该把握能做的,赶紧做,要如何来化度众生,如何将法能应用于现在的人间,来净化人间,如此『化浊为净人间』。
  
  佛陀的时代,他的空间就是这样,那里的人间只不过是这样,要将这样的法要传遍天下,就要靠我们现在,人多、交通方便,现在科技发达,就要将这个法,在我们现在赶紧推动,所以我们人人有责任来净化人间。这是我们现在大家要发心,实时将杂念心化掉,愿心赶紧坚定于我们的内心,我们赶紧将此念立愿,令此愿能遍尘剎土。
  
  最近我们都看到国外的慈济人,是如何将我们的法落实在他们的国家,甚至比较近的国家,这样一直去将法延伸出去,而且能人人受用。最贫穷的国家,慈济人能给他的物资有限,但是给他的心灵财富却是无量。贫穷的人也能够去帮助更软弱的孤儿、病苦之人。虽然是贫,但是这个力量,他们做得到。像这样,已经在非洲国家也开始启动了。
  
  这不是做不到,在这个浊的世间,能够化浊为净于人间。只要我们的一念心正,身体力行,无论大地有多大。『尘剎』就是说有沙土、有粉尘的地方,就是说我们的世界。在地球之上,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角落,只要我们有心、有愿,即使『尘剎土』,我们都有办法,不过,当然要用心。
  
  昨天我们说过的(经)文,就是说『若人信归佛,如来不欺诳』。
  
  
  ⊙『若人信归佛,如来不欺诳,亦无贪嫉意,断诸法中恶。故佛于十方,而独无所畏。』《法华经方便品第二》
  
  
  大家要相信,相信佛陀说法是以一乘妙法,句句都是真实语,绝对没有妄语、诳语,全都是真实语。这是昨天大概的解释。我们更来了解『若人信归佛』。
  
  
  ⊙若人信归佛:若人反恶向善,信归佛陀的指示而追求真理。依凭佛大觉,得出三途及六道生死之迷思。
  
  
  『若人信归佛』,这『归』字,要记得用『皈』,我们应该要用此字。反黑归白,这个字作为『皈』佛。过去的妄念、无明,现在开始信向佛,那就是向白、向善。
  
  若是没有太阳时,晚上就要用电灯。我们人若能用心光,心光,也不必有太阳,也不必用灯光。只要我们的心向着佛,佛陀的教理就是光明,光明的道理就是智慧,智慧入心,我们对所有事物很清楚,即使闭上眼睛,面前是何境界都很清楚。同样的道理,反黑归白,过去都见不到的道理,现在应该全都要分明,所以叫做『皈』——反黑归白。
  
  『诸恶莫作』,过去的恶念、杂念不要再生起,过去的恶行形态,不要再于我们的身上再犯,这叫做『皈』。未来,利益人群,光明的道理在我们身上发动出来,这也叫做『皈』。这都是依照佛陀的教法,我们身体力行,这叫做『皈』。
  
  所以,信皈正觉佛教的实法,这叫做『皈』。皈依佛,相信佛,佛陀的道理用于我们的身心。
  
  所以『依』,就是依凭佛之大觉。道理既然说了,我们若不及时接受,很快的方向就会偏差,所以我们还是要『依』,依靠佛之大觉。这个法,我们还不很清楚,我们的心中有佛之大觉存在,自然这个法,我们能再追溯,再去了解,了解佛的正法。不要听了就忘了,『好像是』,『好像是这样』。差毫厘,失千里啊!
  
  道理说出去,我们若不及时很正确吸收到,只凭着『类似法』,不了解正觉的方向何在,这种『类似法』就是自误误人,自己误了自己,也会去误了他人,引向偏邪之路。所以大家要很警觉,我们要以正思想来接受,所以『依凭佛大觉』,这是我们修行者不可疏忽的。
  
  『得出三途及六道生死之迷思』。我们若不依凭佛大觉之方向,我们就无法离开三途了。同样在做人,看起来好像在修行,但是未来呢?未来于六道中,无法真正明明觉觉。所以我们的路若有一点偏差,就容易迷思。你迷了,还不能接受人正确的引导,自以为是——我就是对的,别人跟我说的不对;或者是邪思一偏,似正非正即是邪,就是偏邪了。
  
  佛在世时,就有这种『增上慢』人,在会中退席而去,五千位。佛陀的时代都有这样了,何况说是现在呢?现在这末法恶世时,这种邪知、邪法、邪教,魔道会出现很多。所以,我们此时若有心为了自己求觉悟,为了天下众生作引导,请大家要好好用心,皈依佛,希望我们没有离开『佛陀的大觉』,这是我们的方向,所以要相信如来不欺诳。
  
  
  ⊙如来不欺诳:佛语固无欺诳,亦无世人贪惜大乘及嫉人证大之意,以佛具足佛果上之断德。
  
  
  佛的语言无欺诳,我们要相信,绝对无欺诳。『亦无世人贪惜大乘』,也没有世间那种贪惜,物要占为己有等等之事,没有。其实,佛法是真正光明,是很正确。我们世间人这样贪惜法,就是说『我的是正法,我应该要辅导你』,但是有的人他就是已经偏差了。或者是正知正见之人,却不懂得要挺身而出,不懂得要去纠正他,只是『信我的,我知道。大家要知道,我相信的才是很正确的。只有我知道而已,他们大家都不知道,所以你最好来问我。』像这种叫做『贪惜』。
  
  虽然你知道大乘之法,你却看着别人错误,不去更正他,不发挥你的所知法,你还是藏着,为什么呢?嫉妒。恐怕『此法我知道,若单独我一个人知道,我就很特殊。若是更多的人都会说,更多的人都知道,这样大家就比我更优秀。』这叫做『嫉』,这样也不对。
  
  所以,佛陀绝对是不欺诳,不会去欺骗任何人;就是有法,都是很公开,希望人人及时得法。所以『证大乘意』,没有这些贪法、嫉妒,他已经能够证到大乘之智慧。
  
  所以,『佛具足佛果上的断德』,就是断掉了贪惜的烦恼,断掉了嫉妒的烦恼,断掉了贪等等所有的烦恼,全都断掉了。所以佛陀的心念是这么开阔,不是世间人所得而不肯布施出去,不是。佛陀是得到了,第一个念头就要与大家分享;这是一个很开阔的心胸。若是我们凡夫,『我得到,我知道就好了。』这就是一种嫉妒、贪着。佛陀没有这样,佛陀已经是到达佛果上的『断德』。
  
  『断德』就是断除了一切烦恼。在《水忏》中,一百零八烦恼,很多的细目,都在《水忏》为大家分析过了。种种的烦恼全都没有,叫做断,断德;将这些烦恼去除之后所显出来的德,这是修德,这是断德,修行断除烦恼之德。所以『德者,得也。』得能断除烦恼显现之德,这叫做佛果。若没有断除烦恼,心无法光亮起来。因为佛陀已经是宇宙觉悟之人,所以所有的烦恼断除了。
  
  希望大家用心去了解此段(经文)。『如来不欺诳』,希望我们人人也不欺诳。我们既然信于佛,希望人人要同沾法益,如此才是我们修行丛林中的道友,善知识。要时时多用心。

{返回 静思晨语·证严上人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深心信念归佛心
下一篇:心无常法无我
 造像启信应机接引
 方便权智 乘如实道
 一大事因缘
 入于无量义处三昧
 行于大菩提道
 于中道
 集结大乘经典
 五根五力根成恶破
 共造福业修庄严相
 心灵妙药自度度人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第十三章 乌巴庆 佛法实践精要[栏目:当代南传佛教大师]
 什么是三分科经?[栏目:佛教基础知识问答]
 无漏行──到达生命圆满的‘八正道’[栏目:耕云先生]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