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如何遇佛得度
 
{返回 静思晨语·证严上人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275

  如何遇佛得度

  『见思尘沙惑覆心,藏疵扬德不自省,漏缺律仪无惭愧,转浊为净显大用。』   
   
  『见思尘沙惑覆心』。常常就是这么想,为何我们明知烦恼是来自于我们的见解,人生为什么光是这个见思烦恼这么难治呢?见思烦恼若不治,没有将它好好降伏下来,真的是习气都不会断。人人就是因为有习气,习气互相干扰,不好的习气让人人怨嫌,像这样自己障碍自己,也障碍他人,这实在是见思烦恼,尘沙覆蔽。这是我们众生最苦的事情,苦的根源也是同样从此产生。
   
  我们『藏疵扬德不自省』,就是无法自省。我们的心常常覆藏,覆藏了我们的过失,覆藏了我们已经犯,或者是未犯等等,已错、未错、将错,这些思想都覆藏下来,就一直要说我们的好,都不肯省悟。
   
  所以,我们都是来自于『漏缺律仪无惭愧』。漏,漏掉了我们那一念清净的本性;漏,漏掉了我们应该要受持的戒律;漏,漏掉了我们闻思修、戒定慧。这些法我们都听进去了,但是听了之后,没有好好去思考,即使是思考之后,也无法去身体力行,这都是因为一个『漏』字。
   
  漏,漏掉了。我们应该要存着的法,在内心都没有存。我们的习气,就是在见思、尘沙的无明,留在心里,清净的法全都漏掉,因此我们才会欠缺了律仪。
   
  所以大家要记得,一个人在生活中若好好自律,我们的威仪让人看了会觉得:这叫做修行者,所以值得修行。因为修行之后,态度、威仪和平常人就是不一样。这叫做德,内修外显之德。
   
  所以,我们要转浊为净,不要再有『漏缺律仪无惭愧』。我们现在要赶快惭愧,发露忏悔,我们的内心才真正能够清净。所以『转浊为净显大用』,我们若能将这浊气,见思、尘沙这些浊气全都去除,我们的本性自然就显出大用。
   
  释迦牟尼佛,他的身心大用,因为他觉悟了,他透彻了解了宇宙间的真理,所以他真如本性现出大用。在人间来回,为去除众生的无明,用这分爱、慈悲,不忍众生苦,来回人间为众生说法,如何能安定众生的心,如何能『度脱众生』——度众生脱离这种浊气沉沉的浊世,让他清朗起来。
   
  每天走到外面,看天的清朗,就能让心辽阔,好像心也完全清了。但是,有时候看到外面,云很厚,色泽是灰色、黑色,心就会沉。这是我们凡夫,凡夫随着境转。若是大觉者,他什么都很明朗,哪怕乌云遮天,总是天的本质还是清朗,宇宙的空间永远永远都是那么的清净,不生不灭,那么的自在。这就如佛觉悟的境界。
   
  众生的烦恼,世间的浊气,佛是抱着一种悲心,但是没有污染到佛的本性。同样的道理,我们修行就是要修这样,能够在人群中起悲心,但是不受人群的习性所污。
   
  我们要学会善解,有善解,就不会受到别人的习气所污染。我们要守戒,自己要有戒律、威仪。有习气的,自己要修,不要我们的习气,却要别人来善解,『你来善解我啊!』我们应该人人去除习气,自然我们也不必让他人来善解我们。我们本来就是这样的律仪,我们本来就是这样修行。人人若都能如此,这就是『转浊为净显大用』。
   
  学佛,我们要学得与佛同等的心境。我们若无法与佛同样的心境,我们永远都是凡夫,永远都是在见思惑,见思、尘沙之惑,障碍自己,障碍别人,自障障他,这样就是烦恼很多。所以要赶快把握时间,要自我内省,发露忏悔,赶紧改过,将我们的威仪等等显现出来,才算是修行人。
   
  我们常常听,听我们的委员,我们的慈诚,常常在和大家分享:『我过去是什么样的习气,如何如何的坏,大家若是看到我,就很怨,很恨,很不欢喜。现在大家都说我改变很多,大家说我更有亲和感,大家看到我说很欢喜。』别人也会为他见证,说:『他以前有多霸道,大家若是看到他,连碰头都不想和他遇到就绕道了,他走过的足迹,别人都不想踩过。』『那么坏的人,现在呢?』『现在不同了,很慈悲,现在都在帮助人。现在看起来年轻多了,更有亲和感了。』这都可以见证,多少的慈济人都是这样说。
   
  所以说起来,相由心生啊!要如何能让人亲近我们,我们就要做一个不让自己讨厌的人。不让自己讨厌。有时候自己错了,明明知道:很讨厌,我怎么又错了,我真的很讨厌自己。但是就是覆藏,怕人知道,这是无自省。既然自省,晓得讨厌自己,我们为何不发露忏悔呢?
   
  『抱歉!我过去就是有这样、这样的错误,对你有种种对不起的地方,请你原谅。』若这样发露忏悔之后,不就是自己的心也宽了,自己谅解了自己,别人就谅解我们。我们若做个让自己讨厌的人,别人绝对会讨厌我们。所以我们要做一个真真正正用心受法的人,身体力行。
   
  我们前面说过了,佛,我们要学佛,佛法还在人间,我们要活用。这几天一直说,法在人间,我们活用它,用了之后,对的,我们要和人分享。
   
  就如,过去为了要盖一间医院,是多么的辛苦啊!有这样的磨手皮,不是很富有,靠劳力赚钱的人,但是为了要护持盖医院,就要去做工,甚至拿『年头钱』,自己去付出,用身体去做苦工。有爱心的雇主听了会感动,『成就你,三十万赶快给你,让你去成就(这件好事)。我相信你会以工作来抵账,我相信你。不只相信,我还能响应你。』这都叫做利益的事业,利益的志业,这叫做菩萨。菩萨来人间,这叫做用活的法。
   
  佛陀的教法,他是要我们慈悲喜舍,能够了解如何救度众生。仅是这样简单的法,我们若用了,要如何救人呢?是要救一个,还是救两个?要救短期的,还是要救长期的?那就要我们去想了。要救一个人,少少的人就可以了。要救很多人,那就要很多人。要救短期的,简单,这样『我告诉你,你有困难,我帮助你。』困难解决了,我欢喜。这样是短期的。我们若是想救他长期的,我们就要为他(规画),如何在这辈子,这一代、下一代的(安生)。
   
  看看我们,哪一个地方有灾难,去救灾之后,帮助他们建设安身,考虑他们的安生活。这样就是这一代人的苦能解除,解除之后又能让下一代的人,世世代代这样延续下去,生活安定。
   
  所以,这必定将佛陀那几句法,用在我们身上,用种种方法不断延伸下去,『一生无量』,将一句的法,能够用种种无量法延伸在人间,教化人间,人间共同来用这个法。这就是活的法。
   
  所以,我们昨天说过,『除佛灭度后,现前无佛。』这样,『佛灭度后,如是等经,受持、读诵、解义者,是人难得。』
   
   
  『佛灭度后,如是等经,受持、读诵、解义者,是人难得。』《法华经方便品第二》
   
   
  这样的人,若能在佛不在世时,灭度之后,未来的众生若能这样受持、读诵、解义,真的还是难得。
   
  常常说,我们每天还在念经,做早课等等,我们在念经。是不是你们念经,经就会保佑我们吗?不是。念经,就是希望这部经不要消失掉。这部经,我们继续受持、读诵,大家一直延续下去,这部经就在。
   
  我们依文开口读诵,这能让我们的心念,口念而心能解。我们要读到能背的程度,这才叫做很熟;读得很熟,能背起来,叫做读诵。要读,要诵;诵就是读了之后,还要继续反反复覆。
   
  有时候看到有的人明明在读经,但是连口都不动,光是看经而不在读经的人也很多。听,『没听到呢!』『我有,有在诵经。』『怎么没有听到?』『有啊,我在读。』这是叫做『读』,这不是叫做『诵』。诵经,那就是眼睛看过去,口要念出来,这样才叫做诵,否则只是读而已。只用眼睛看是读,口念出来叫做诵,我们读诵要平行。
   
  眼睛看过去,要常常记住比较难。我们若能读,所谓『脱口而出』,那就是因为你读了之后,你有念过,有诵过,所以背得起来。
   
  所以,我们要受持,要受持就要读、要诵,这样叫做受持。我们接受此法,我们要用在我们的身上,这叫做受持。我们若是只读而不诵,这只是读经,就没有在受持。我们有受持,除了读、诵,我们还要解其中的意义,要去了解。但是,了解的人多不多呢?可能不多。所以『是人难得』,很难得。
   
  真正要受持,真正在读诵,真正在解其义,这样的人真的很难得。这么难得的人,『若遇余佛,于此法中便得决了』。
   
   
  『若遇余佛,于此法中便得决了。』《法华经方便品第二》
   
   
  若能受持、读诵、解义,虽然无佛在世,不过有经典让我们不断读诵,不断去体会它其中的意义。古时候的人说『读前世书』,是啊!多少年纪很小的孩子,光是看了,告诉他一次,他就都会读了,常常遇到这样的神童。
   
  总而言之,我们真的要相信,读经不是读来消灾、保佑,读经是要读入我们的心,入我们的性。
   
  要读入心,读入我们的性中,这样叫做受持。若能这样,即使这辈子你没有遇到佛,『若遇余佛』,就是来生遇到其他的佛,不是释迦佛,还有其他的佛来人间,你能和那尊佛同世,若能这样,『于此法中便得决了』,就都能够了解了。
   
  你看现在的释迦佛,一直开始要说《法华经》,五千人退席,还有,在座还不能了解的也还有很多。那就是读诵,受持、读诵、解义,虽然有经典有听有看,但是没有用心。所以我们要知道,这辈子我们要多了解,来生若能遇佛,能够得度。
   
  遇佛,『若遇余佛』,意思就是说,如来就是遍历前九类,就是佛前面的九类。二天前对大家说过了,佛和众生总共是十界。
   
   
  若遇余佛:谓如来遍历前九类,微尘剎海,常演斯法,调伏众生,令归性海。
   
   
  佛,除佛之外还有九界,叫做九类。佛陀就是遍历在前九界中,他自己本身佛的境界,来看这九界众生,九类众生,微尘剎海,有很多芸芸众生,佛陀为这些众生『常演斯法,调伏众生,令归性海』。
   
  我们大家,我们全都是凡夫的本性,尘沙无明,烦恼覆蔽我们的心。佛陀来人间,在这九类、九界众生,就如微尘剎海。就是说,一粒微尘当作一个世界,『世界海』。你看我们的地球,海是比陆地面积大,听说是六分海,四分陆地。总之,微尘沙界,你看佛陀为了这么多的众生,他常常来演法,来演讲种种法。尤其是『斯法』,斯,就是大法。什么样的大法呢?就是一乘法;一乘大法,那就是教菩萨法。就是这么简单。
   
  所以,调伏众生。因为众生刚强,难调难伏。这么多难调伏的众生,要如何能将所有的法入众生的心,来调伏他们,使令人人的本性,微尘剎海,回归原来本性清净。所以我们说『华严海会』,华严的境界就已经是佛的境界了。
   
  所以,希望我们人人学佛,真的要用心。不光只是执着在文字,我们要用在日常生活中。旧法新知,回顾回来,无不都是法,那个法是来自于很简单,很简单的法能够延伸、拉长,能救度众生,能从很小的范围扩到很大。这就像微尘剎海一样,法能这样普遍。
   
  所以,我们要重视佛陀所说法,将佛陀的法用在我们现在,互相彼此勉励。最重要的,自己的见思惑要去除,才不会自我障碍,障碍他人。所以我们要互相来成就,这是这个时候,这个时代,我们要及时,要用心。
 

{返回 静思晨语·证严上人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读诵解义当力行
下一篇:万法唯心当警策
 受持如来法藏
 烦恼寂灭心地净明
 富楼那弥多罗尼子
 精修正法福慧圆满
 稽首精进持净戒
 能仁定慧 悲智双运
 破恶 怖魔 乞士
 五时设教应根机
 具德悲智与方便
 一心信解受持佛语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