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少林功夫文化形态略述
 
{返回 永信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586

少林功夫文化形态略述

◎释永信

  少林功夫是指在嵩山少林寺这一特定佛教文化环境中历史地形成,以佛教神力信仰为基础,充分体现佛教禅宗智慧,并以少林寺僧人演练的武术为主要表现形式的传统文化体系。

  少林功夫表现出来的深厚文化内涵是禅宗智慧赋予的。少林功夫首先表现为一种信仰,一种对于超常神力的追求。对于超常神力的渴望,对于超常智慧的追求,从来都是佛教徒的追求目标。这是少林功夫表现为神奇的武术之根本原因,这也是少林功夫与其它武术区别所在。

  少林功夫的灵魂是佛教禅宗智慧。佛教徒非常重视愿力对于修道过程的保障作用。愿力信仰是少林功夫信仰一个重要的表现形态。它形成于唐朝《妙法莲华经》盛行时期,一直延续至当代,经历了观世音菩萨信仰、那罗延执金刚神信仰、紧那罗王信仰三个阶段,是少林功夫信仰的主要形态。少林功夫信仰主神叫紧那罗王神;少林寺有紧那罗王神殿。

  少林功夫信仰的最初形态是禅定。六世纪印度高僧菩提达摩在少林寺首传禅宗教法,后世尊少林寺为禅宗祖庭。禅宗是印度佛教文化传入中国后,与中国玄学文化充分交流、理解的成果,是东方古代两大文明融合的结晶。禅宗充满东方智慧对人生的洞彻。禅宗教派的产生,使佛教原有的面对死亡悲苦之面貌,变为对人间生之欢乐的肯定。禅宗,凝结着由中国历代高僧大德和优秀士大夫所构成的精英群体对于宇宙奥秘、人生真谛的体验和悟解。由于禅宗教法的盛行和少林寺的祖庭地位,少林功夫的信仰内容和品质亦发生了变化,“禅武合一”开始成为少林功夫主流思想,并成为僧人修习少林功夫的目标和理想境界。禅宗讲究在现实的日常生活中修行,实现学佛的目标。少林功夫作为少林寺僧人日常生活的组成部分,也被纳入到学佛修禅的形式中。修习少林功夫的主体是禅者,禅心运武,透彻人生,内心无碍无畏,表现出大智大勇的气概。禅,赋予了少林功夫更为丰富的内容。少林功夫带给禅者特有的轻松、自在、神化之境界。

  佛教僧人的生活受佛教戒律的约束。戒律体现佛教“慈悲为怀,普渡众生”的宗旨,是宗教徒的生活准则。佛教最基本戒律为五戒:戒杀、戒盗、戒淫、戒酒、戒妄语。在少林寺特定环境中,戒律又演化为习武戒约。戒律在习武者身上,又表现为武德。这种戒律约束也直接影响了少林功夫的技术风格。少林寺僧人练习武功,只为自卫,不为攻击,所以少林功夫时时表现出节制谦和的特点,动作特点是幅度小、含蓄、讲究内劲,短小精悍,后发制人。

  少林功夫是一个庞大的技术体系,而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门派”或“拳种”。中国武术结构复杂,门派众多,但根据历史文献记载,少林功夫是历史悠久、体系完备、技术境界很高的门类之一。根据少林寺内流传下来的拳谱记载,历代传习的少林功夫套路有数百套之多,其中流传有序的拳械精品有数十种。另外有七十二绝技,以及擒拿、格斗、卸骨、点穴、气功等各类独特的功法。这些内容,按不同的类别和难易程度,有机地组合成一个庞大有序的技术体系。

  少林功夫具体表现为以攻防格斗的人体动作为核心、以套路为基本单位的表现形式。套路是由一组动作组合起来的。动作的设计和组合成套路,都是建立在中国古代的人体医学知识之上,合乎人体的运动规律。动作和套路讲究动静结合,阴阳平衡、刚柔相济、神形兼备,其中最著名的是“六合”原则: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中国古代的“天人合一”思想认为,最合乎人体自然结构的动作,才是最合理的。少林功夫经过漫长历史的检验,不断地去芜存精,创新发展,形成了使人体潜能高度发挥,实为最优化的人体运动形式。

  少林功夫的传习方式十分丰富,一般主要以口诀为媒介,又与少林寺传统的宗法门头制度相结合,核心是师父的言传身教和弟子的勤学苦练。高水平的少林功夫传习,则往往取决于师父的心传和弟子的顿然领悟,这一境界又需要从日常的宗教修持中不断研修方能达到,可以说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正是在这个境界的登临上,充分体现了少林功夫“禅武合一”的法旨。

  少林功夫的传承,是按照严格的师徒制度进行的。这种师徒关系,是少林寺传统的宗法门头制度的最基本表现。宗法门头制度是古代中国社会的基层结构,具有极强的凝聚力。少林寺的宗法门头制度,由十三世纪曹洞宗领袖福裕禅师住持少林寺期间确立。福裕禅师把少林寺建成中国传统宗法门头制度的家族式寺院,对少林寺及少林功夫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少林寺宗法门头历史上最发达时期,下辖25个下院,清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朝廷对少林寺宗法门头进行了一次大整顿。目前仍有10个下院。

  福裕禅师确立的传承谱系,计有七十辈,如下:

福慧智子觉,了本圆可悟。

周洪普广宗,道庆同玄祖。

清静真如海,湛寂淳贞素。

德行永延恒,妙体常坚固。

心朗照幽深,性明鉴崇祚。

衷正善禧禅,谨悫原济度。

雪庭为导师,引汝归铉路。

  少林寺僧人来自五湖四海,“七十字诗”传承谱系,使少林寺变成了一个宗法大家族。少林寺僧人对于以上七十个字,都能脱口而出。僧众出外参学,一说出自己的法名,就知道他是哪一宗的哪一辈。当代少林寺僧人已经传承至“素、德、行、永、延、恒”,已历三十多代,近八百年历史。


{返回 永信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少林功夫历史概述
下一篇:少林寺方丈释永信呼吁:别让高价门票影响正常宗教活动
 慈悲喜舍,成就未来
 癸巳年少林寺《同戒录》序
 关于在全国人大设立宗教委员会的议案
 电影《少林寺》
 制止寺庙承包转让维护宗教界合法权益
 “少林寺日”在美国
 释永信被命名为少林功夫代表性传承人
 释永信方丈在明乘长老奉安赞颂法会上的致辞
 少林寺同戒录序
 中国武术文化略述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内典字义译注[栏目:欲海回狂白话解]
 四重缘起深般若 前言[栏目:谈锡永居士]
 心好将息[栏目:延参法师文集]
 经典、草鞋和舟楫[栏目:济群法师]
 邪淫的罪过很重[栏目:净空法师·开示集九]
 知行合一的重要性[栏目:禅林衲子心]
 正信、正见、正行[栏目:惟贤法师]
 供养经轮的功德[栏目:修行笔记]
 亲友书 第十六节课[栏目:亲友书学习]
 云何为「修行」[栏目:果煜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