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6期明觉 文:法忍法师
有不少人都知道佛教因为奉行慈悲的主义,而有持素、不杀生、不食众生肉的主张。但是有部份人会质疑,植物也有生命,那么吃蔬果也可能是杀生,有违慈悲精神。各位读者和大部份素食者都应该会听过像这样似是而非的理论,究竟佛教的立场和看法又是怎样呢?
佛教对「生命」所下的定义
佛教所说的生命,与现代生物学家或哲学家所说的生命是有一些分别的。如果是后者,则指人与动物。然而根据佛教典籍的说明,「命」可以分为两种:
一、 指「命根」。即是五蕴的聚合体,是由物质的躯体(色)和精神1(受、想、行、识)所组合而成,这就是「命」的意思。
那什么是「根」?就是五蕴所组成的身心,能产生「业」(行为),这些业因会形成业力,并由业力牵引我们受果报及轮回。造业的过程如下:
当中包括了一系列由运作色身(躯体)与外界接触之后,产生一些身心的感受,并驱使眼、耳、鼻、舌、身、意等进行一些识的意志行为(即意业)。产生了意业之后, 进而便会推动我们造身体或语言之动作。那么,身、语、意的造作(佛教称之为「业」),便形成「业力」,并牵引我们受果报及轮回。
而《大般涅槃经》有指出「众生佛性,住五阴中,若坏五阴,名曰杀生,若有杀生,即堕恶趣。」就是说,断除由「五蕴」组合的众生命根,就叫「杀生」。
另外,「命根」的梵文Jīvitendriya,是由Jīvita(生命)与Indriya(根)两个单字组成。佛教认为,所有生命的本体,称为「命根」,它又被称为「寿命」,能够维持身体的温度(暖)及意识(识)。当生命失去命根,失去寿、暖、识三者,即变成单纯的色蕴堆积,分解为四大(地、水、火、风),即是死亡。
二、是指轮回中流转的「心识」,也就是一般人所说的「灵魂」。
植物与有情众生的分别
就以上所述说的定义可知,佛教认为只有意识/精神/灵魂的才算是有「生命」;而且这个「生命」是有「情识」的,即谓有感觉、有思惟的,就会被定义为「动物」。因此,佛教把动物叫作「有情」或「有情众生」,并认为有情会轮回。反之,没有情识的,亦即是没有灵魂和不会轮回的就是没有生命。佛教认为植物没有命根和灵魂。借《荀子•王制篇》所说:「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
佛教「杀生」的标准
佛教认为凡是有「情识」的众生,他们都会有感知,而且亦会轮回,都是我们不能杀生的范围。然而,像蔬果之类的植物,既没有感觉,也不知疼痛,所以属於无情生命的范围。但是,对於没有「情识」的植物都应以一定的慈悲心对待。就如《楞严经》指出,我们受持不杀生戒的「清净比丘」及诸菩萨,皆应心怀慈悲,於岐路行走时,尚且不应脚踏有生命的青草,何况用手去拔?更何况称为大慈大悲的释子,岂可杀害众生,取其血肉任意食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