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吃蔬果、植物不是「杀生」
 
{返回 法忍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760
吃蔬果、植物不是「杀生」

第326期明觉 文:法忍法师

  有不少人都知道佛教因为奉行慈悲的主义,而有持素、不杀生、不食众生肉的主张。但是有部份人会质疑,植物也有生命,那么吃蔬果也可能是杀生,有违慈悲精神。各位读者和大部份素食者都应该会听过像这样似是而非的理论,究竟佛教的立场和看法又是怎样呢?

  佛教对「生命」所下的定义

  佛教所说的生命,与现代生物学家或哲学家所说的生命是有一些分别的。如果是后者,则指人与动物。然而根据佛教典籍的说明,「命」可以分为两种:

  一、 指「命根」。即是五蕴的聚合体,是由物质的躯体(色)和精神1(受、想、行、识)所组合而成,这就是「命」的意思。

  那什么是「根」?就是五蕴所组成的身心,能产生「业」(行为),这些业因会形成业力,并由业力牵引我们受果报及轮回。造业的过程如下:

  当中包括了一系列由运作色身(躯体)与外界接触之后,产生一些身心的感受,并驱使眼、耳、鼻、舌、身、意等进行一些识的意志行为(即意业)。产生了意业之后, 进而便会推动我们造身体或语言之动作。那么,身、语、意的造作(佛教称之为「业」),便形成「业力」,并牵引我们受果报及轮回。

  而《大般涅槃经》有指出「众生佛性,住五阴中,若坏五阴,名曰杀生,若有杀生,即堕恶趣。」就是说,断除由「五蕴」组合的众生命根,就叫「杀生」。

  另外,「命根」的梵文Jīvitendriya,是由Jīvita(生命)与Indriya(根)两个单字组成。佛教认为,所有生命的本体,称为「命根」,它又被称为「寿命」,能够维持身体的温度(暖)及意识(识)。当生命失去命根,失去寿、暖、识三者,即变成单纯的色蕴堆积,分解为四大(地、水、火、风),即是死亡。

  二、是指轮回中流转的「心识」,也就是一般人所说的「灵魂」。

  植物与有情众生的分别

  就以上所述说的定义可知,佛教认为只有意识/精神/灵魂的才算是有「生命」;而且这个「生命」是有「情识」的,即谓有感觉、有思惟的,就会被定义为「动物」。因此,佛教把动物叫作「有情」或「有情众生」,并认为有情会轮回。反之,没有情识的,亦即是没有灵魂和不会轮回的就是没有生命。佛教认为植物没有命根和灵魂。借《荀子•王制篇》所说:「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

  佛教「杀生」的标准

  佛教认为凡是有「情识」的众生,他们都会有感知,而且亦会轮回,都是我们不能杀生的范围。然而,像蔬果之类的植物,既没有感觉,也不知疼痛,所以属於无情生命的范围。但是,对於没有「情识」的植物都应以一定的慈悲心对待。就如《楞严经》指出,我们受持不杀生戒的「清净比丘」及诸菩萨,皆应心怀慈悲,於岐路行走时,尚且不应脚踏有生命的青草,何况用手去拔?更何况称为大慈大悲的释子,岂可杀害众生,取其血肉任意食噉?


{返回 法忍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观音是「男」还是「女」?
下一篇:出家人的姓氏
 直下承担
 21世纪的「四大皆空」和「六根清净」
 浴佛源流、当代实践及意义
 小业障?大业障?
 受苦有谁怜
 从汉传佛教的本位探讨密教的「即身成佛观」
 对《西藏生死书》的回应
 朝圣圣地的形成――中国普陀山
 真正的「厌离心」!
 对治习气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菩提道次第广论浅释 上士道 精进波罗蜜[栏目:菩提道次第广论浅释]
 代序二:一个保富法的实行者[栏目:保富法]
 一粥一饭皆有前因[栏目:看开]
 心灵锁钥 第五章:中国圣贤心性观与佛教(一)克己复礼,止于至善[栏目:冯学成居士]
 朝暮课诵白话解释卷上 十、韦驮赞[栏目:佛法大意·朝暮课诵白话解释合刊]
 十住毗婆沙论卷第八[栏目:龙树菩萨]
 佛法与教育[栏目:惟觉法师]
 莫说欺诳之是非[栏目:噶陀仁珍千宝·贝玛旺晴]
 发出菩提心之后,所想和所做的是不是就没有善恶分别了?[栏目:达真堪布·学修问答]
 相应20经 鸡园经第三[栏目:相应部 45.道相应]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