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皈依的现代诠释(法忍法师)
 
{返回 其它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749

  皈依的现代诠释

  第266期明觉 文:法忍法师

  曾有一位弟子传来一个电邮,问到有关皈依的问题(那时候她还未皈依),使我觉得真的是有需要说明皈依的意义,并给予一些现代的诠释。

  以下是那位弟子的提问:

  「三年前由读诵《心经》,至现时每天《金刚经》,十斋日加上《地藏经》,时间许可还会念《大悲咒》,希望以后还可加上《阿弥陀经》。一直以来,心里只觉得很喜欢读诵经典及有安定的感觉。但最近忽然的起了皈依的念头。

  问题一:除了多了一个佛教徒的身分之外,不皈依与皈依了有什么分别?

  问题二:十多年来每年都会到普陀山及五台山参与法会,知道的朋友会问:

  『你拜佛的?』我答:『是!』

  『你信佛的?』我答:『是!』

  『你是佛教徒了?』我答:『心态上是,但是身份不是。』

  以前不觉得这些答案有问题,但最近不停的反问自己为什么还未皈依?是个很奇怪的想法。

  法师,《金刚经》中不是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吗?那么,皈依是否属于有为法呢?

  问题三:佛语有云:『一切唯心』,那么心中信佛,可以称自己为佛教徒吗?

  问题四:有朋友亦跟某老师学佛法,她老师告诉她:不用皈依的,你们可以修『自性皈依』。请问是否可以『自性皈依』的吗?」

  以下的我给这位信徒的回复:

  第一,皈依与未皈依当然不一样。皈依当然比未皈依好,请看下面的解说。

  第二,您既然引用了《金刚经》的语句,就先要了解何谓「有为法」。「有为法」是泛指一切由因缘和合所造作之现象。所以,佛陀出现于这个世间、他所说的法、佛教这个宗教等等都是由因缘和合而成,所以都是属「有为法」的内容。只有我们的自性/本体/佛性才是无为的。所以,在我们彰显佛性(成佛)之前,我们都是在这个世间之中所做的,都是藉有为的外境的修行(即所谓的藉境练心),亦即所谓的「以幻止幻,还于幻止」。而且,《金刚经》是当时佛陀向已解脱轮回、亦证得阿罗汉果的尊者须菩提所说的。对于我们这些幼儿班,我们距离无为的阶段尚远呢!

  第三,皈依正是让我们开始「藉假修真」的第一步。所以,我们有必要去知道为什么要皈依三宝,当中的意义是什么?「皈依」之梵语含有救济、救护之义,即依三宝能以正知正见指引皈依者,使其能止息无边之生死苦轮大怖畏,而得解脱一切之苦。而且,「依」,是凭依、依靠之义,即凭心之灵觉而得出离三涂及三界之生死。就这样的解释,我将「皈依」之中「依」的部份归纳成「离苦」之法及展开「离苦」的过程之开始。另外,《法界次第初门》卷上之下载﹕「皈」,反还之义,即反邪师而还事正师。而且,亦是能回归清净的自性,而成等正觉。由此可见,「皈」的部分,是可以被理解成得「正觉」、「涅槃」之乐的方法及关键。将这两重的含义合起来,「皈依」正正就是让众生「离苦得乐」的起步及关键,这亦是整个佛教的宗旨。由此可见,我们皈依三宝,不是只在形或上的成为佛弟子,而是要坚定自己的信心,要明白从今以后,我会依着三宝给我的教导,好让我可以直奔涅槃。而且,如果我们不从化相三宝的指导,我们哪有方法可以回归自性的三宝呢?故此,皈依三宝更是心里对于自己踏上菩提路的肯定,亦是对佛陀及他的教法的尊敬,更是一个可仗三宝的教导而得解脱的开始。

  第四,我也遇过不少学生,他/她们也与您有着共同的问题:Can I just believe, but not belong to? (我相信,但是我可以不成为当中的一份子吗?)我就反问他们,成为当中的一份子,有着佛弟子的身份,令您觉得抗拒?为难?屈辱?还是1910年代开始已有的那种「身为东方宗教的教徒就是迷信」的阴影?

  今天我有责任要告诉您,您皈依三宝,不是代表您在三宝的脸上贴金。而是,您对自己修行方向的肯定,希望从此就是跟着佛陀的足迹,在菩提路上拾级而上。这才是皈依自性的第一步。

  那么,皈依需要仪式吗?我可以肯定的说:「是有需要的!」

  曾经有法师讲过,皈依需要仪式,就像结婚要有第三者的见证一样。是的,皈依的仪式也如同结婚这般,在仪式中透过师父适当的讲解与善巧的导引,使皈依者能够清楚、殷重地发起坚定的菩提心。并且在十方三宝现前证明,承诺尽此一生,必当皈依三宝、发菩提心、断恶修善。皈依之所以是学佛、成佛的第一步,同时也必须有一定的仪轨以成就之,其原因正是在此。

  法忍法师简介:

  现为香港大学佛学研究中心的教学顾问。2008年在英国兰卡斯特大学(Lancaster University)取得宗教研究博士学位。一直发心弘传正法,令更多众生得闻佛法。


{返回 其它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佛门无秘密(释清净)
下一篇:平常心是道(衍空法师)
 虚云老和尚在云居山的事迹点滴(绍云法师)
 修行直指(悟道大和尚开示)
 但念无常(湛空法师)
 何为四大皆空?(圣辉法师)
 金刚经和我们的生活(妙华法师)
 让提婆达多告诉您,念佛威力有多强!(定空法师)
 释尊因地为雪山大士舍全身求半偈因缘(
 怀疑还是相信——巴汉《卡拉玛经》的比较(真净法师)
 面向世界的中国佛教(释圣玄)
 如何把佛法精神用在职场或生活里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灵澄~山居[栏目:禅诗三百首]
 佛说十善业道经-第68集[栏目: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净空法师]
 慈孝之人,家有祥光[栏目:心念与命运·第1册]
 暗室的明灯[栏目:净空法师·开示集一]
 释迦牟尼佛传 第廿二章 初转*轮教团成立[栏目:释迦牟尼佛传]
 佛教心理学 第四节 佛教管理心理学[栏目:佛教心理学·陈兵教授]
 皈依问答(十九):对佛法僧三宝不进行全面、平等的皈依会有哪些表现?并对自己进行一一对照检查。[栏目:益西彭措·皈依问答录]
 利他才是真正的利己[栏目:达真堪布·微教言·2014年]
 慧思心、观、实相的递进之奥义(向世山)[栏目:慧思大师思想研究]
 魏晋玄佛异同略论(陈建华)[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