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为什么学佛 第五章 佛性 4.为什么要拜佛
 
{返回 能弘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907

  4. 为什么要拜佛

  皈依的时候我们要供佛,有人说我本来是佛,为什么还要供佛?也有不信佛的人说,佛像是泥塑的,是一张纸,是一块铜,我为什么要拜?

  他认为这是偶像崇拜。事实上,不明白道理的拜,糊里糊涂的拜,就是把佛当作神当作仙拜,明白了道理再拜就不是了。

  拜佛一定要拜,而且要虔诚地拜,越恭敬越对,不恭敬就不对。

  为什么要拜佛?为什么要供佛?作为一个中国人,当我们看见五星红旗的时候,会向它行注目礼,只要认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就会对国旗肃然起敬。为什么向它注目?因为五星红旗代表的是国家,代表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的是我们伟大的祖国,所以我们崇敬它、尊敬它、拥护它。我们是向五星红旗行注目礼,不是向一块布行注目礼,是向这个国家行注目礼,是尊敬我们的国家,爱慕我们的国家,崇尚我们的国家,所以对五星红旗越尊敬就越对,不尊敬就不对。

  没有人说这是偶像崇拜,因为都知道五星红旗代表我们的祖国,假如有一个外国人把五星红旗拿下来放在脚下乱踩,作为一个中国人会很气愤,因为他践踏我们的国家,贱视国家就是贱视我们。

  佛像也是同样的道理,我们拜的佛像不是块陶土,不是块铜,不是块铁,而是佛。因为塑的是佛的形相,不是一个杯子,不是一个老百姓的样子,不是一个人、一个动物,而是一尊佛,是伟大的佛陀世尊的像。

  我们向这尊佛像顶礼的时候,心里生起的是向伟大的佛陀、圆满的圣者、众生的慈父、三界的导师、天上人间的世尊顶礼,这时候我们内心生起的是圆满世尊的形象,他的伟大人格,他的大慈大悲,他的大智大慧,他的大雄大勇,他的大喜大舍,他的一切功德就在我们这一念虔诚之中完全显现。在我们这一念恭敬心、虔诚心里,没有任何杂念,没有任何妄想,全部都是伟大的佛陀圣者的形象。这时候,我们的心不是凡夫的心,不是贪嗔痴的心,而是伟大的世尊的心,因为我们的内心充满了佛,佛的一切慈悲智慧和伟大人格在我们的心中复活了,在我们的心中显现了。

  礼佛一拜功德无量,为什么?因为我们的内心充满了伟大世尊的形象,充满了佛的力量,充满了佛的大慈大悲、大智大慧。佛陀的功德是无量的,所以我们这一礼拜也就功德无量,因为此时我们的内心是佛,不是凡夫。佛的功德力量有多大?不可思议,难以想象,无量无边。

  当你放下了我,放下了世间的所有杂念,以至诚恳切的心忘我地拜下去时,我消失了,我没有了,有如一滴水融入了大海,你已经不是一滴水而是大海了。所以当你至诚恳切地拜下去的时候,显现的是佛陀的大海而不是一滴水,不是我而是佛。

  所以《观无量寿经》说,是心想佛,是心是佛,是心作佛,即心即佛。为什么?因为当下是佛就没有凡夫,我不见了佛就现前。

  佛法中有一句话,“佛法从恭敬中求”,所以越虔诚越对,越恭敬越对,万分虔诚就得万分加持。当万分虔诚、万分恭敬的时候,内心没有杂念,没有我了,显现的完全是佛的力量、佛的慈悲、佛的智慧。这时候身体拜的是佛,口中念的是佛,心里想的是佛,身口意全部是佛,整个身体完全投入佛的大海,这时候已经不是凡夫了。所以这一拜功德无量,不可思议,难以想象,当至诚恳切完全忘我地拜下去的时候,所显现的全部是佛的功德。

  佛的功德有多大?不可思议。不可思议的意思就是不可以用思维来想象,不可以用语言来议论,不可以想象佛的功德有多大,不可以用语言来称说佛的功德有多大。

  《观无量寿经》说,是佛是法界性,遍住一切众生心想中。是佛是法界性,法界就是宇宙,一切有为法、无为法都是法界。无为法是一真法界,有为法是一切事法界,理法界是空性,事法界是一切相。那法界的本性就是真如性海,就是一真法界,宇宙就是一真法界里面的相。所以佛的功德有多大?全宇宙大。

  读《华严经》的时候会发现,当佛陀坐在菩提树下成佛的时候,凡夫只看见菩提树下的一位肉体的比丘,事实上在佛的境界里,当下的土地已经变成了金刚之地,当下的菩提树已经变成了金刚之树,天上有宝花,有*轮,有摩尼宝珠,整个世界全部变成如花一般庄严。佛陀证悟的时候,世界全部转成了清净庄严,没有凡夫,没有丑陋,全部是最圆满最清净,整个宇宙当下就是佛的道场。所以佛陀的功德是法界性,是宇宙性的,宇宙的本性就是一真如空性。

  当真正拜佛的时候,功德就是全宇宙大,因为没有我的时候,佛的一切功德显现,当完全放下的时候,显现的是佛的伟大人格和圆满精神,所以要至诚恳切。


{返回 能弘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为什么学佛 第五章 佛性 6.五体投地皈命礼
下一篇:为什么学佛 第五章 佛性 3.佛性本来具足
 生命
 为什么学佛 第一章 心 5.投生是怎么回事
 第一次闭关随笔 弘法思路
 第一次闭关随笔 道场建设
 正念
 为什么学佛 第五章 佛性 12.随缘而不变
 亲近与远离
 博大精深的佛教 应该尊重别人的善因缘
 为什么学佛 第五章 佛性 7.打开心量得加持
 为什么学佛 第六章 供佛 5.实修普供养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中国古代僧官与僧籍管理制度(远尘)[栏目:律宗文集]
 迷时师度 悟时自度(曦比丘)[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