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至诚恳切
 
{返回 大安法师·微教言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916

为什么谈至诚恳切,就是阿弥陀佛的大愿早已成就,我们就是怎么感通的问题。跟这个大愿感通上了,我们什么问题都能解决;感通不上,那就什么都解决不了。所以感通的条件就是要至诚恳切,由于阿弥陀佛发的愿就是从至诚心里面出来的,至诚心感至诚心,不能用虚假的心来感至诚心。所以至诚恳切决定能不能得到佛垂慈接引的重要心态。

要跟小孩讲三世因果,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三世因果的规律真实不虚,讲人的生命是有轮回的,轮回的对境是六道,讲这些事项。这些在传统社会当中,都是启蒙的教学内容。由于小孩子心很纯真,还没有受到社会的污染,分别心也不强,你跟他讲这些他马上就能相信。

在青少年的时候吃苦,他身心强壮,还能承受得了,到了中老年的时候吃苦,他就吃不消了。所以就像吃甘蔗一样的,宁可先苦后甜,也不要先甜后苦。先甜后苦就很麻烦,中老年享福为好,小时候不要去享福,吃苦耐劳为好。

我们这个世界叫娑婆世界,娑婆的特点就是生存在这个世界的众生是很苦,很苦是由于贪瞋痴三毒烦恼所导致的结果,但是他堪忍,他能忍受这种烦恼,他能忍得住这个苦,他不以苦为苦,甚至还以苦为乐,这是这个世间众生的特点。他对于苦的那种感知很迟钝,常常会颠倒地认为这个世间很快乐,这个世间很幸福。如果他把这个世间都看成是幸福的,他根本生起不了修道的心,我们为什么要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呀?前提是你必须深刻地体会到这个世间的苦。苦的特点就是无常,就是逼迫,就是没有主宰义,这个世间一切都是败坏的,短暂的幸福快乐它会变化,而更多的是连短暂的一点幸福都没有,长期处在一种苦境当中,逼恼当中。一般讲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五阴炽盛。你试想,谁能摆脱八苦?我们每天都是八苦交煎,但每天都意识不到。进一步要把这个三界都看成是火宅,是牢狱,你对这个三界里面的生存境况的苦要达到刻骨铭心的程度,要感受到不容一刻的停留,这时候你的这种出离的心、厌离的心才能出来。修行佛法你没有出离心,那一切都变成世间法了。为什么佛首先讲要依四念处来住,四念处就讲苦、空、无常、无我的道理。一个学佛人没有建立苦、空、无常、无我的心态,他做的所有的事情都不是佛法。

法界当中有一尊大慈悲父阿弥陀佛,在他作法藏菩萨的时候就见证到我们这些通身业力的凡夫靠自己的力量不能了脱生死,他才发了四十八大愿,帮我们解决这个事情。所以有这个大誓愿存在,就是我们这些业力凡夫的大依托,大靠山,有这个大誓愿我们才得救了!

有时候常常看到有些人,可能刚刚学佛,或者有学佛的好乐,他尝试吃素,常常中途会退转。退转的一个原因是什么?吃了一段时间,身体消瘦,浑身无力。他就觉得不能再吃下去了。再加上旁人会说一些,说你怎么这么瘦啊?就是由于吃素,赶紧要中断吃素,应该吃肉,吃素营养不够。他也接受这个吃素营养不够的观念,就坚持不下去。有一些坚持五个月,六个月,甚至坚持到八个月的时候,他都坚持不了了,再去吃肉。这是很可惜的。但确实从原来的肉食,转为素食,中间是有一个转型期,这个转型过程是要经过考验的。他有一段时间是比较消瘦,是由于我们的肠胃,生理结构要适应另外一种饮食方式。有一段时间是会消瘦,是会觉得无力。但是这个过程少则半年,多则一年,就能转化过来,但恰好这段时间很多人经不起这个转型期的考验,又回去了。但如果转到素食,他整个的生理、心理会有一个大的变化,他整个生命的质量都会提升一步。内心清明,减少恶业,开发智慧,吉祥云集。所以一定要顺利地完成这个过渡。


{返回 大安法师·微教言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往生的人都是阿弥陀佛亲自来接引吗?
下一篇:参禅的人不念佛求生净土很危险啊
 超越五浊
 忏悔
 东林佛号——把我们的悲心唤醒
 什么叫助念?
 八万四千法门
 为什么会不讲道德?
 佛来到这个世间为什么要宣说净土法门?
 我们为什么要劝进行者?
 我一念‘南无阿弥陀佛’就邪念顿生,为什么?
 念佛·一心不乱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什么叫守五戒修十善?(茗山法师)[栏目:持戒]
 福德日记12月28日─有两种皈依[栏目:福德日记]
 谈谈大开圆解[栏目:月悟法师]
 浪漫了我的信仰[栏目:超然法师·我的清晨诗稿]
 13 富人和鳖[栏目:佛经民间故事]
 佛家逻辑通论 第十一章 现代因明研究[栏目:郑伟宏教授]
 清净 干净 空净——2010正慈法师新春开示[栏目:正慈法师]
 别害怕,这是黎明前的黑暗[栏目:雪漠]
 相应9经 自身内的过去未来无我经[栏目:相应部 35.六处相应]
 低头是谦逊的品德[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