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佛七讲话 第六集 第一期 第二天 清净因心就是净土果海
 
{返回 智谕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825

佛七讲话 第六集 七十九年第一期

第二天 清净因心就是净土果海

佛说,制心一处无事不办。制心一处最好的办法──持念阿弥陀佛,单提一声佛号,不杂余想,这样一定制心一处。什么原因呢?其实,制心一处和一心不乱,虽然异言而同义。所以,制心一处就是一心不乱。

如果制心一处,没有余杂想,心一定清净。经云,心净则佛土净。其实,心净和佛土净是一贯的。经上说,欲净佛土,先净自心。这就是告诉你,清净心就是清净土。因为什么原因呢?心外无法,法外无心。虽然,清净心是因,清净佛土是果,可是,净土法门圆顿大乘,因赅果海,果彻因源。这个一定要详细解释,不然大家不知道其中道理。

什么是因赅果海果彻因源呢?譬如说大海里边起万重浪,浪有千万重,同是一水。水为其因,千万重波浪是其果。因为一水起千万重波浪,才说因赅果海;因为大海里边千万重浪同是一水,才说果彻因源。

这个法门,虽然是圆顿,可是有下手方便。起方便的办法,就是持念阿弥陀佛名号。持念阿弥陀佛名号,没有余杂想,就是制心一处。一切法门都在于制心一处。净土法门制心一处,就是念佛念到一心不乱。

心净佛土净以后,没有六道轮回。心清净,可以自利;使佛土清净,是利人。自利利人,是无上佛道。

所以,七天念佛,大家单提一声佛号,心中不要胡思乱想。心中胡思乱想,称为起心动念。心清净则是佛,刚一动念就是生死。所以大家要提高警觉。

念佛七天,不是说你见神见鬼是收获。真正的成就,是一心不乱。一心不乱就是,只有佛号,没有余杂想。

单提佛号,要有诚心。诚心分三方面讲。一方面是信,信有阿弥陀佛,信有西方极乐。信到真切处,自然诚。第二个是愿,愿往生西方,愿见弥陀。愿到真切处,自然诚。第三个就是持念佛名了。一声佛号,字字入心,自然诚。这样,清净因心就是净土果海。虽然有因果分别,实在不二。我们称之为「二而不二」。好比说,街有东端西端,其实马路是一条,所以是二而不二。马路虽是一条,可是分东西两端,我们又说「不二而二」。

这个法门很圆顿,要知道:心外无土土外无心,所以说心净则佛土净。你千万不要疑惑:「一声佛号有什么用呢?」要知道佛法不可思议。华严经说,一心生万法,万法归一心。一心能生万法,所以佛号也是一心所生。佛号在众生边,是一心所生,在佛边,也是一心所生。所以,佛心我心,总归一心。

万法归一心,不要说一句佛号,微尘许法都是我的清净心。所以一句佛号,功德无量。

我们念佛七天,说实在话,你如果诚心念佛,是以你的净土心,求生你的心净土。所以,念佛的时候,不杂余想,只有佛之一念。

甚深道理大家听不懂,不胡思乱想,任何人应该知道。不胡思乱想,单提佛号。如果你不胡思乱想,痴痴呆呆,不念佛,那是无记。所以,不胡思乱想,单提一声佛号,不落入无记。希望大家,七天往这里下功夫。

心净则佛土净,没有六道轮回。可惜我们众生愚痴,无量劫来,以染污心现染污土。

一心生万法,可是千万不要教它生染法。我们就是无量劫来生染污之法,才落入六道。总教它心清净。清净因得清净果。清净果就是佛土净。所以,落入六道轮回,不怪别人,只怪你自己。

六道轮回有两种因,第一个是烦恼,第二个是业障。所谓烦恼,就是贪瞋痴。所谓业障,就是杀盗邪淫、妄语恶口绮语两舌。如果过去造的业障,起的烦恼,赶紧对佛忏悔。未来再不造业障,不生烦恼。不造业障、不生烦恼,也有方便,就是没有余杂想。换句话说,没有惑业,就是清净心生清净土。

希望大家,七天念佛,保持清净心。

现在开始念佛。 


{返回 智谕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佛七讲话 第六集 第一期 第三天 念佛除妄想烦恼业障
下一篇:佛七讲话 第六集 第一期 第一天 念佛要诀不缓不急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拾遗卷第一
 妙法莲华经讲记 卷四
 佛七讲话 第五集 第一期 第四天 愿我临终无障碍阿弥陀佛远相迎..
 佛七讲话 第五集 第四期 第三天 净土法门直证实相直入法界
 佛七讲话 第六集 第三期 第六天 随缘与染缘
 佛七讲话 第五集 第一期 第一天 单提一声佛号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句解 释经文
 金刚三昧经一波记 释经题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拾遗卷第四
 佛七讲话 第六集 第一期 第四天 念佛回向历代父母历劫冤亲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观音菩萨的慈悲含义(开祥法师)[栏目:观世音菩萨专题文集]
 诚诵《大悲咒》治众难[栏目:宣化上人]
 念佛四十八法 23) 愧奋持名 When Ashamed, Recite the Buddha’s ..[栏目:念佛四十八法 A Guide to Pure Land Practice]
 慈悲心与菩提心[栏目:修行笔记]
 学佛先从做人起(陆忠培)[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向往成佛是否也是一种执着?(济群法师)[栏目:佛学小知识]
 佛教的教育精神及教学原理与现代社会教育的反思(宽运法师)[栏目:佛教与教育]
 为什么说调心为根本[栏目:普巴扎西仁波切]
 入定的四个层次(万行法师)[栏目:禅定]
 服务别人——对管理和领导最善巧的理解[栏目:学修笔记·学诚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