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永远有利息在人间
 
{返回 境明·千里皆明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079

  永远有利息在人间

  从前读陈之藩先生的《在春风里》,里面附了一封胡适之先生写给他的信,有这样的几句:“我借出的钱,从来不盼望收回,因为我知道我借出的钱总是‘一本万利’,永远有利息在人间。”

  我读到这段话时掩卷长叹,那时我只是十八岁的青年,却禁不住为胡先生这样简单的话而深深的动容,心里的感觉就像陈之藩先生后来的补记一样:“我每读此信时,并不落泪,而是自己想洗个澡,我感觉自己污浊,因为我从来没有过这样澄明的见解与这样广阔的心胸。”

  胡先生因此对待朋友“柔和如水,温如春光”,也因为他的澄明,“他能感觉到人类最需要的是博爱与自由,最不能忍受的是欺凌与迫害,最理想的是如行云在天,如流水在地,自由自在的生活。”

  我想,在这个世界上能把私利看淡到这样的境界,确实是很不容易的事,胡先生的生平事迹很多,但最感动我的就是这一句“永远有利息在人间”。从佛教的观点来看,这是一种布施的菩萨行,也是佛徒所行的六波罗蜜的首要。

  世尊在《大般涅槃经》曾如此开示:“菩萨摩诃萨,行布施时,于诸众生,慈心平等,犹如子想。又行施时,于诸众生,起悲愍心;譬如父母,瞻视病子。行施之时,其心欢喜;犹如父母,见子病愈。既施之后,其心放舍,犹如父母,见子长大,能自在活。”

  不同的是,胡先生是借给朋友和晚辈,不盼望收回,而佛菩萨所行的则不分亲疏普及于众生,在根本上也没有盼望或不盼望的问题。而且胡先生借出去后知道有利息在人间,佛菩萨根本不知利息,忘记利息,是“惠施众生,不自为己”,是“惠施求灭,不求生天”,是“解脱惠施,不望其报”,在境界上是究竟的超越了。

  一个人活在这个世界上,大致可以分成三种境界:一是提不起,放不下。二是提得起,放不下。三是提得起,放得下。一般人是提不起,放不下,像我有一个朋友从不借钱给人,问他原因,他说:“为了免得将来低声下气的向人要债,干脆不借算了。”这是第一种人。第二种是争名夺利之辈,攒了一大堆钱,可是看到人贫病忧苦,眉头也不皱一下,到最后两手一松,留下一大堆钱反而养出一堆无用的子孙。

  胡适先生则接近了第三种人,只有这一种人才能昭如日月,平淡坦然,不为人间的几个利息而记挂忧心,人生才能自在。

  若有人问:那么,佛的施舍是什么境界?

  《华严经》里说到十种净施,是众生平等的布施,是随意的布施,是积极的布施,是有求必应的布施,是不求果报的布施,是心无挂碍的布施,是内外清净的布施,是远离有为无为的布施,是舍身护道的布施,以及施受财三者清净如虚空的布施。

  到了这种境界,利息就不是在人间,也不是在天上,而是自在圆满,布满虚空了。


{返回 境明·千里皆明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拥有
下一篇:低头看得破
 人心就是世界
 想象的城堡
 百丈野狐
 妙高台上
 出离的日子
 永远有利息在人间
 山河大地是如来
 光明人就有光明的娑婆
 木鱼之眼
 我坐的椅子就是世界中心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捆葱行善的老夫妻[栏目:开悟·证严法师的生活禅心]
 修行解脱靠自己[栏目:达真堪布·微教言·2014年]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六十八集[栏目: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讲记·净空法师]
 药师琉璃光如来十二大愿之二十三[栏目:达照法师]
 法鼓山的共识-理念、精神、方针、方法 法鼓山的共识[栏目:法鼓山智慧随身书·法鼓法音]
 照见五蕴皆空[栏目:达观法师·佛法随笔]
 Part Two 5. The Story of the Hermit and the Hare[栏目:The Life of Buddha]
 300.提刑吴伟明居士悟道因缘[栏目:480位禅宗大德悟道因缘]
 十住毗婆沙论[栏目:论]
 《佛法,解决内心的方法》智慧的去生活 三、怎样令人生过得更有意义[栏目:太桥旦曾堪布]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