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站在佛教立场,外在显现的一切众生与我们有什么关系?
 
{返回 上师瑜伽精要之每日一问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821

站在佛教立场,外在显现的一切众生与我们有什么关系?

从佛教立场来说,外在显现的一切众生都是我们无始以来对我们有恩的父母,当初这些父母为了我们的幸福冷暖造下了许多罪业,如今正在六道之中受苦。如今我们有缘遇佛闻法信解修行,其目的不只是为自己离苦得乐,同时也是为了拯救这些对我们曾经有恩德父母们脱离痛苦获得解脱。所以如是观想外在的显现的一切众生会令我们心生感恩惭愧,逐渐化解内心的有相分别,有利于化解贪嗔痴三毒烦恼,有利于持戒。


{返回 上师瑜伽精要之每日一问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有些修行者对怨敌生起嗔恨心并且发愿舍弃他、不救度他成佛...请问这种做法有何过失?
下一篇:为什么要报母恩?何谓究竟的报母恩?
 请简述修行的目的为何?如何达到修行目的?
 何谓八闲暇?
 一般来说,菩提心分为哪两类?
 为何说上师瑜伽统摄大圆满法修行之总纲?
 身口意三门之中,何者为主宰?
 站在佛教立场,外在显现的一切众生与我们有什么关系?
 何谓教法?何谓证法?如何在修行中做到“教证一如”?
 为何说精进实修很重要?
 有者认为只有禅修方为实修正途,完全排斥身语勤作。请问您如何观待?..
 有的人满足于口若悬河地背诵诸多法本,然一旦遇到逆缘,烦恼依旧,请问这属..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与心对话 第六章 心与愿 1 利他[栏目:与心对话·嘎玛仁波切]
 成佛必经之路—圆满布施之道 一、布施入门愿 (三)现代人布施的态度[栏目:大寂尼师]
 《入菩萨行论》讲记(三十六)[栏目:入菩萨行论讲记·达真堪布]
 知玄[栏目:僧诗句集]
 卓越的人[栏目:清净的法流]
 皈依之后身语意的三种改变[栏目:普巴扎西仁波切]
 百喻经 83 猕猴喻[栏目:百喻经·白话文]
 大乘人间佛教与经典文化教育[栏目:吕建福教授]
 《菩提道灯难处释》探微[栏目:菩提道次第·参考资料]
 佛七讲话 第五集 第一期 第四天 愿我临终无障碍阿弥陀佛远相迎[栏目:智谕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