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和谐世界 从心开始——心净国土净 心安众生安 心平天下平
 
{返回 净空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342
和谐世界 从心开始
 
心净国土净 心安众生安 心平天下平
 
-2006年1月4日于香港佛陀教育协会讲话-
 
     诸位同学,大家新年好!
 
    这些年来,我们将爱送到全世界,肯定人性本善,人人皆有佛性。期望人人能学会自爱、爱人、爱家、爱国、爱世界、爱众生。爱,从心、从受。以真心感受为义。真诚心的感受就是爱。真诚包太虚,仁爱周沙界。落实在世间,即是弟子规;落实在佛法,即是十善业道。故慈悲遍法界,善意满娑婆。亦即是十善业道遍法界,弟子规教满娑婆。
 
    爱就是十善业道的圆满落实,也是世界文明的遗产。爱就是弟子规的圆满落实,也是人类智慧经验的承传。爱就是真心、真性、真如、法性。爱就是本性、本善、纯净、纯善。爱就是真理、真谛、生命、永恒。爱就是神圣、上帝、真主、圣灵。爱孕育出宇宙万物,天地万物,无一不是从爱心而生而长。爱是万德万能万福的根源。一切佛圣所证所得,即是自爱。一切佛圣所教所化,即是爱他,十善业与弟子规的落实。一切圣贤的教化,就是真诚爱心弟子规、十善业道生活规范的教育。
 
    三灾是果,三毒是因。水灾是果,贪欲是因;火灾是果,瞋恚是因;风灾是果,愚痴是因;地震是果,傲慢是因。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心平气和,灾难自息。真诚爱心,无毫分不善夹杂,人人上善、家家和乐,自然不起三灾诸难。三学(戒定慧)增上,仁爱礼让,天下和顺,国丰民安,兵戈无用,自然百福骈臻,千祥云集!这是圣贤仁爱教育的圆满效果,吾人真性的自然显发。愿我同伦特重十善业道及弟子规的认知与学习,务必百分之百的圆满落实。此乃化解一切灾难,化解一切冲突、对立、矛盾之根本修行大法!
 
    年前,有同学送两本书给我看,是香港风水家、命相家出版的,预言今年的运程。今年的世运,不会比去年更好,灾难还是有。在几个月前,世界卫生组织曾经预告,我听同学说,提醒大众注意防止瘟疫。今年的瘟疫就是大家熟知的「禽流感」。说这个瘟疫很可能在去年冬天爆发。如果瘟疫爆发,会蔓延到今年春天。那就很严重!不过还好,去年冬天我们平安度过了,好像立春也很快到了,这个灾难至少可以说是减轻,或者是推迟了。
 
    世界卫生组织的预言确实是令人恐怖。他说,这个瘟疫要是一旦蔓延到全世界,受灾害的大概有一亿人,死亡率是二分之一,也就是五千万;可见得非常非常严重。所以我们道场以及全世界的净宗学会,还有在家收看我们卫星跟网络的同学们,我都提醒他们,要认真努力研教、念佛。念佛为什么还要研教?如果教理不通,则念佛属于迷信;固然能有一点好处,好处不大。如果对教理有深度的认识通达,则念佛的功夫就不一样了。念佛、诵经,甚至于我们净宗学会提倡的三时系念,效果也就不一样。
 
    确实有灵媒透讯息给我,要求主持法师们在做三时系念时一定要「随文入观」,鬼神才得到较大的利益;如果不能随文作观,只照仪规去念,效力不大。由此可知,人与人、人与万物、人与天地鬼神的感应;唯真诚心能感。我心不诚,感动的力量就很薄弱。佛法的仪规是引导我们至诚感通,若不能随文入观,效果自然降低。因此,我们才将三时系念法事做了详细的讲解。过去,我也曾要求做法事者一定要把三时系念讲解先听一遍。最好是带领大众一齐听,使参与法会的人都能懂得经文的意义,口念到同时心念到,这就是随文入观,效果自然就加深了。应该是每一堂三时系念之前,都要将讲解听几遍。
 
    同一个道理,念佛也是如此,我们对于经教要是不深入,效果就薄弱。一个有德行的人念佛,我们念一万声佛号都抵不过他一声佛号。什么叫德行?就是真正通达的人,有感应的人。古德常讲「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有德行者一声佛号就与佛起感应;我们念一万声都起不了感应。虽然是念,功力不相同,道理在此。
 
    所以,佛法在中国传承了两千年,佛教正式传到中国是公元67年,现在是2006年;到2067年,就是两千年了。代代相传,传到我们这一代衰微到极处了。你要问什么原因?大概我们今天在这个地区、这个国家、这个世界,我相信念佛的人绝对比古时候人数多。这肯定是现在人口多,古时人口少。人数决定比从前多,但是感应不如古代,原因就是古今人学佛的心态不一样。现代人妄念太多,无耐心;古人的心比较纯,比较专一,所以他们的效果比我们好。
 
 中国佛教协会与国家宗教局,今年四月在浙江举办首届《世界佛教论坛》,提出论坛的主题「和谐世界,从心开始」。副题有三句话:「心净国土净、心安众生安、心平天下平」。提示得好!我听说此次邀请了几十个国家代表参加,规模很大。我们听了很欢喜,就是中国的佛教,中国的宗教走向国际,这是好事。题目也非常之好。现在世界不和,这是举世之人都关心的一桩大事。如何能化解冲突,促进社会安定、世界和平。这三句话若能落实,则冲突自然不生。社会安定、世界和平即能落实。但是心净,我们的心怎样才能清净?怎样才能安?怎样才能平?这就是论题核心!在佛门里讲,这是大问题,不是小问题。这三个问题解决了,众生就成佛了。虽然说的是三句,实际则是一而三,三而一。只要一个得到了,另外两个都得到。心清净,心清净哪有不安、哪有不平的道理!心要安了,当然清净,当然平等了。所以一个得到,三个都得到。就像是《无量寿经》讲的「觉、正、净」。
 
    看到这三句话,自然就会联想到禅宗慧可大师的故事。梁武帝的时代,达摩祖师把禅到传到中国来。梁武帝是佛门的大护法,与达摩祖师谈话不投机,没有缘分,所以没有得到梁武帝的护持。于是他到嵩山少林寺去闭关,在那个地方住了九年,才遇到一个人跟他学习,就是慧可。慧可是很诚心,当时是冬天,看到达摩祖师在屋里打坐,也不敢去打搅,就在门外等待,等他下座再求他。时间太久了,冬天下雪,雪积过膝,达摩祖师还没有出定。慧可等了很久,他的心很坚定。于是他就用戒刀把自己的左手臂砍断,拿着这只手臂去供养达摩祖师。所以二祖只有一只右手,左手供养师父了。
 
    这时达摩祖师睁开眼看到眼前的光景,说:你到底为什么?何苦来,自己把手臂割断来供养?尤其看到在雪地里又站了这么久,就问他为什么?慧可说:弟子心中不安,求大师给我安心。达摩祖师对慧可说「你把心拿来,我替你安」。这句话提醒了慧可,慧可回光返照。良久,跟达摩祖师说:「觅心了不可得」。达摩祖师说:「与汝安心竟」。慧可于言下大悟,于是达摩就把衣钵传给他,是为禅宗第二代祖师。大彻大悟,明心见性。心安了,心当然清净、心当然平等了。现在这个题目:「心净国土净,心安众生安,心平天下平」。给我们很大的启示。国土清净,社会安定,人民和乐,天下太平,总要大众觉悟才能办到,才能落实。当然要从我自己「修身为本,教学为先」做起!
 
    惠能大师是第六代祖,他的语录后人尊称为《坛经》,把他的语录跟释迦牟尼佛所讲的经典同等的看待。你看看,禅宗所有历代祖师的著述都称「语录」,没有称「经」,唯独六祖的语录称「经」,这是后人对他的尊重,他实在了不起。一生教学,在他会下明心见性、大彻大悟的大德有四十三人,这在中国历史上没有第二个人,惠能以前没有,惠能以后也没有。
 
    我们知道明心见性,在《华严经》上就是法身菩萨,这个境界不但超越六道,而且超越十法界。我们在《华严经》里见到,他们对世出世间一切诸法,执着放下了,分别也放下了,起心动念都放下了。起心动念是无明,无明没有了,分别执着当然也断了。觅心了不可得,你起什么心?你动什么念?起心动念是妄心,不起心不动念是真心。真心在哪里?真心遍法界,真心遍虚空,遍一切时。《华严经》上说整个宇宙,一切万法、一切众生从哪里来的?「唯心所现」,是真心现的,为什么有这么多差别?十法界依正庄严。「唯识所变」,识是妄心,真心现相,妄心将此现象变为六道,变为十法界。妄心是假的,不是真的。一悟一切悟,这个问题才真正得到解决了。
 
    宗门跟教下不一样,宗门是悟后起修,所以它的悟是顿悟。悟了之后要修,修是什么?你还有习气在,烦恼是断了,还有习气,必须在日常生活当中,处事待人接物之中将习气磨光。悟后起修,即是《华严经》末后善财五十三参,他在文殊会下开悟了。五十三参是历事炼心,成就后得智。《华严》给我们开了非常好的典范。觉悟之后从事于教学工作,所以自己成就之后只有一桩事,教化众生。譬如释迦牟尼佛三十岁示现成道,也就是我们一般讲的大彻大悟,对世出世间一切法没有执着,没有分别,不再起心动念了,这才是真正彻悟。如果没有执着,还有分别,还会起心动念,这是阿罗汉;如果执着、分别都断了,还会起心动念,这是菩萨。诸位要知道,这个菩萨是十法界、四圣法界的菩萨、佛,他虽会起心动念,确实没有分别、没有执着。如果他能将起心动念也断掉,他就超越十法界了。我们在《华严》里讲得很多,对这个境界很清楚。
 
    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修的是什么?无非就是断执着、断分别、断起心动念。「法」是方法,「门」是门道。方法门道很多,统统修的是这桩事;如果不是修这个,就不叫佛法。修行必须要断烦恼。执着是见思烦恼,分别是尘沙烦恼,起心动念是无明烦恼。你看《华严经》上说得好,「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生佛平等,本来就是平等的;「但以妄想执着而不能证得」,这就是说明佛跟众生本来平等。为什么你现在变成这个样子?就是你无端,无缘无故生起了妄想分别执着,所以把一真法界变成十法界,变成六道,变成三途。怎么变的?就是起心动念、分别、执着变现出来的。
 
    你明白这个道理之后,能将一切分别执着放下,不再分别、不再执着,就成菩萨,超越六道轮回;若不再起心动念,那就超越十法界,契入一真法界。只要念头一转,凡夫成佛只在一念之间,一念真转得过来就成佛了。释迦牟尼成佛了,身体还在世间,不碍事;用这个身体度众生,帮助别人觉悟,再利用这个身体断自己残余的习气,这是对自己的提升。最重要就是帮助一切众生,自利利他,自度而后才能度人。
 
    佛把宇宙人生真相讲得这么简单、这么清楚、这么明白!可是有人听到,虽是觉悟,他的觉悟就像闪电一样,光一闪,之后又迷了。为什么会有这个情形?烦恼习气太重了。无量劫来生生世世累积的烦恼习气,哪有那么快一下就明白了!一下明白的人是有,不多。像祖师大德,真的,他们一下就明白了;慧可几句话他就明白了。他这一明白的现象是什么?真正放下了。我们今天听经,明不明白?明白了。依旧没有放下,那个明白是假的,不是真明白;真明白,真的就放下了。什么时候才真明白?长时熏修,就是在惠能大师的会下,我们都看到,真正明白过来的有四十三位。四十三人中有的人是很快,几个月,二、三年就开悟了;有的二、三十年。跟着能大师,天天听他讲经说法,依照他的指导去修行,二、三十年才觉悟,不错了!二、三十年他就成佛了,所以很值得我们尊敬。
 
到今天这个时代,我们讲得再清楚、再明白,能不能开悟?这话不是我说的,黄念祖老居士跟我讲的。黄老居士跟虚云老和尚参过禅。他学密,密宗的老师是贡噶上师,这都是很有声望的、很有成就的。早年我回国就是去看他,我们在美国结的缘,但是在美国没有见过面。我知道他的讯息,就到北京去探望他。他告诉我,现在这个时代,禅没有了,密也没有了。参禅不会开悟,大概现在这个时代,得禅定的都没有了;学密也不能成就。他跟我说,最近六十年当中,学密成就的只有六个人。他说,往后恐怕没有了,唯一能成就的就是念佛,带业往生。所以他自己这一生虽然学禅、学密,花了那么多时间,那么多精神,最后还是念佛求往生的。他在生病的时候,一天念十四万声佛号,勇猛精进,他是念佛往生的。
 
    他的老师是夏莲居老居士。《无量寿经》会集本就是夏老居士用了十年的时间编成的。我在海外弘扬这个本子,他在国内弘扬这个本子。在那个时代弘扬这个本子只有我们两个人,所以我们见面非常亲切。《无量寿经》的经题;经题是全经的总纲领,就好像文章的题目一样,很重要。经题里包含着「清净,平等,觉」,与国家宗教局提出的论题相应,「心净,心安,心平」。「平」是平等,「净」是清净;觉了就「安」了,迷了心就不安。你看看,这个论题就是《无量寿经》修行最高的指导纲要。清净、平等、觉,就是心净、心安、心平。希望真正得到「心净、心安、心平」,必须要学习《大乘无量寿经》。
 
    《大方广佛华严经》我们最近学习的「净行品」,文殊菩萨告诉我们一个总纲领,「善用其心(清净平等觉),则能成就一切胜妙功德」,怎样善用其心?经文略举一百四十一愿。从这些例子里,举一反三,闻一知十,你就知道在日常生活中,工作处事待人接物应该怎样用心。一百四十一是表法,清凉大师说得很清楚,一百就是十信位。十信是学习的基础,每一位都圆摄一切位,十乘十是一百;这是详说。四十一则表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四十一,此是略说。经文对于基础教学说得很清楚,说了一百首,最难的就是基础教育。
 
    我们今天学佛遭遇到的严重困难,念佛念这么多年,连个消息都没有。谁敢说自己有把握往生?没有把握,原因在哪里?是我们忽略了基础的教育,基础的教学。佛是非常慈悲,讲得很周到,我们也真的明白了,掌握到了。净宗同学修行五个科目,第一「净业三福」,是整个佛法修学的总纲领、总原则,我们找到了。第一「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我们做到没有?如果这一条不能落实,则连根都没有了。这一条是根本,是世间法,不是佛法。第二「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接受三皈才是佛弟子。所以第一条是世间善人,就是佛经上讲的「善男子,善女人」。世间善都没有,怎么能学佛?佛是大善,佛的善是建立在世间善的基础上。
 
    在戒律里,《佛藏经》说得很好,「佛弟子不先学小乘,后学大乘,非佛弟子」。佛不承认你是他的学生。小乘是什么?小乘是人天善,学佛必须从人天善上扎根。我们连人天善都没做到。最近也常有同学来看我,从内地来的,告诉我现在在国内学习《弟子规》的风气很盛。有些年轻的同学们,还有不少是从事于教育工作的,做小学老师、中学老师,原本都以为自己很孝顺,做得都不错,结果学了《弟子规》之后才感到很惭愧,孝悌实在没有做到,与《弟子规》上的标准偏差得太远!这是弟子规的教学,已经产生效果了,很难得。
 
    中国佛教从唐朝中叶以后,就不学小乘了,而以儒、道代替小乘。所以从前无论在家出家,学佛的同学没有不念儒书的;换句话说,没有不学《弟子规》的。虽然不叫《弟子规》,但是跟《弟子规》总是一类的课目。诸位在陈弘谋的《五种遗规》里,《养正遗规》、《训俗遗规》、《教女仪规》,你就能看到。我们现在将它重新制版,分为五册。第一、二册已经出版,《养正》、《训俗》与《弟子规》是同属一类的书。我们过去学习也不是用《弟子规》,而是用《养正》和《礼记》里的《曲礼》、《内则》。《礼记》也有十几篇,每一篇都好,学这些规矩教训,奠定修养的基础,才晓得怎样「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所以我现在将这两句落实在《弟子规》;《弟子规》不能百分之百的做到,这两句就没有做到。
 
    「慈心不杀,修十善业」,这就是十善业道。《十善业道经》我们也详细讲过,留有录相带,现在做成光盘。有些同学们很发心,依照讲演把它整理成文字。因为它是学佛的基础,非常重要。这篇文字我自己看过,并加以iu修正。现在这本书也在大量流通,以此奠定学佛的基础。如不能把《弟子规》与《十善业道》落实在日常生活中,则三皈五戒就做不到。三皈就是觉、正、净,就是此地讲的「心净、心安、心平」。你看惠能大师在《坛经》里与大众开示,他不说皈依佛,而说「皈依觉」,「觉而不迷」是皈依佛;觉则心安。「正而不邪」是皈依法,心平。「净而不染」是皈依僧,心得清净。这三句即是三宝!能大师说得好。我们今天讲「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很多人听不懂,反而产生误会,皈依佛就想到佛像,皈依法就想到经书,皈依僧就想到出家人。其实佛说三皈不是这个意思;佛教我们应当皈依自性三宝,「自性觉、自性正、自性清净」,是这个意思,不能错会了!
 
    这三句应如何学习?第一要觉悟,觉什么?圣人教人皆是首先将学习的总纲领传授与人。《三字经》开端说:「人之初,性本善」,这就是觉。教你要肯定所有一切人的本性本善。佛教人「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与「人之初,性本善」是一个意思。你要肯定一切众生都有佛性,既有佛性他必能作佛!他本来就是佛。所以人本来就善,为什么变成不善?学坏了。人人都有佛性,你为什么变成众生?学错了。由此可知,「教由兴起」,教育多么重要!
 
    所以宗门教学确实相当高明,开端就讲「明心见性,见性成佛」,你有佛性。首先要肯定一切万法从自性生,也就是《华严经》上所讲的,宇宙、万物、众生从哪里来的?「唯心所现,唯识所变」,肯定一切法从自性生。自性、自心是真佛!所以真佛是自己的自性,成佛没有别的,恢复自性而已。绝对不是说自性之外还有个佛给你成。所以众生觉了就称为「佛」,迷了就称为「众生」;凡圣的差别就是「觉、迷」。
 
 现在我们迷了,迷得太久了,迷得太深了,已经养成了许多坏习惯、坏习气。首先你要觉悟,觉悟才会产生信心;我能成就,有信心;「信为道元功德母」。你若没有信心,什么事都不能成就。世出世法一切事,成就大小总是决定在信心。所以我们明白这个道理自然生起信心,我们相信所有一切不善,自性里本来没有,这是马鸣菩萨《起信论》里告诉我们:「本觉本有,不觉本无」。烦恼习气都是「不觉」变现出来的,本来没有。你说杀生、偷盗,自性里也没有。为什么现在会有这些习气、这种行为?这都是染上妄想、分别、执着的现象,这不是自性本有的。
 
    现在我们应从哪里开始修正过失?从十善业道。我的老师教我放下,放下杀生。不但不杀生,凡是害人的念头都属于杀生。杀生的范围很大,你想害别人,对他的生命安全有威胁的念头,都是属于杀心;对他财物有损害的念头是盗心。所以菩萨戒和比丘戒不一样,比丘戒的结罪,是论事不论心;菩萨戒则是论心不论事。你才起心动念,就已经犯戒了。你恨某个人,想害某个人,你就犯了杀戒。你虽然没有杀他,你的念头错了,这个念头就是杀心,已经犯了杀戒。你没有偷他、盗他的,想占他一点小便宜,你就犯了盗戒。盗心不除,你的心不善。所以菩萨戒是从起心动念结罪。
 
    所有一切不善太多太多了,归纳起来总不外这十大类。所以我们一定要把杀生、偷盗、邪淫、妄语、两舌、恶口、绮语、贪欲、瞋恚、愚痴,放下舍尽。也就是落实十善业道。落实十善业道的心就清净了,心清净就生智慧。《金刚经》说:「信心清净,则生实相」。为什么现在没有智慧?心不清净。心就像水一样,水清净的时候没有波浪,就像一面镜子一样,外面景色照得清清楚楚。恶是心水起了大风大浪。有一恶念就起波浪,何况十恶并作!那真是大风大浪。你的心怎么会清净?所以要想心清净,一定要落实十善业。
 
    现在我们知道要修十善,可是事上总是做不到,这是什么原因呢?原因是从小没有受过弟子规的教育。所以真正讲「修行」,「行」是我们的行为,「修」是修正,把错误的行为修正过来叫做「修行」。错误行为太多,总的来讲不外乎三大类:念头,起心动念是意业的行为;言语,口业的行为;身体的造作是身业的行为。所有的行为用身、语、意这三大类,就全都包括尽了。十善业就是从这三大类再稍细分。身业,杀生、偷盗、邪淫,属于身之造作;口业,妄语、两舌、绮语、恶口,属于口之造作;意业,贪、瞋、痴,属于意念之造作。自性里本来没有造作。没有的能不能断得掉?当然能。自性里有的,一定可以恢复。诸佛菩萨恢复了,我们当然也可以恢复,从这里建立坚定的信心,「信心清净,则生实相」,自性本有的智慧就生起来了。
 
    智能生起,才能进一步把一些错误的观念舍掉,这就是六祖讲的「八邪」,邪是不正。邪见,错误的见解;邪思,错误的思想,你想错了、你看错了;邪语,你说错了;邪业,是你做错了;邪命,是你现在的生活方式不正确。今天有个同修问我,北方也有个佛门弟子很不错,他想建一所道场。但是建道场缘不成熟,他在外面借贷了很多钱建道场。这就是属于邪命。他要靠负债、靠化缘、靠募捐来养活这个道场,多辛苦!他的心怎么能安,怎么能清净?同时他加给别人的负担,人家愿意吗?这种事不可以做,这是属于邪命。命是养活这个身命,这些手段错了。
 
    释迦牟尼佛在世,他老人家给我们做出最好的榜样。释迦牟尼佛一生没有建道场,他的道场在哪里?人在哪里,道场就在哪里。我们看到他老人家讲经说法多在树下、河边。地上一坐,学生们大众围坐团团,佛就为大众讲经说法,解答疑难。所以,都是坐在地上,没有讲堂、也没有桌椅。这个示现的意义,诸位一定要懂得。以后虽然也有国王大臣、长者园林别墅的供养,释迦牟尼佛与他的学生有个地方居住。这是示现随缘,有房舍就进入里面教学;没有,就在河边树下也行,里外不碍事。可是我们要明白,一切供养只接受使用权;释迦牟尼佛教我们可以有使用权,而不可有所有权。你只能邀请他在精舍讲经说法,讲完毕他就走了。不是说,这个精舍供养法师。法师出家了,送一个家给他,又把他枷回来了,这是错误的!哪有这个道理。
 
    佛一生没有问人要过钱,没有化过缘,这要知道。他老人家给我们做典型,给我们做模范,我们要学,学佛就要跟他学,不能跟别人学。这样你的心才清净,心才安、才平等。如果你要搞得一身债务,你这三个都没有了。你的心不清净、不安、不平,你全错了。近代的印光大师,你看他老人家,一再的教导我们建念佛堂;他没有教我们建大道场,只建念佛堂。效法净宗初祖慧远大师。慧远大师有福报,所以他的念佛堂大,他有一百二十三人,个个成就。印祖教导我们,现代人福薄,教我们建念佛堂,不要超过二十人,大家在一起共修,会有成就。不超过二十个人,我们现在这个讲堂就够用了。我们今天如果不讲经、不流通佛法,真正修行,我们这三层楼,二十个人够用了;不过这个地方有麻烦,它是商业大楼,不准住人。所以必须要能住、能开伙,有个念佛堂,这就行。这是讲到「邪命」,我们应知避免。
 
    下面说「邪方便」。佛家讲「慈悲为本,方便为门」。方是方法,便是便宜。要用现在的话讲,就是最适合的方法,最好的方法。但是最好的方法,若不是用在正法上,那就变成邪方便了。这一类事情太多太多了,我们没有智慧去辨别,自然很容易做错事。第七个是「邪念」,第八个是「邪定」,总名「八邪」。
 
    十恶去掉心清净,八邪去掉心就安了。再要把这些烦恼习气也除掉,心就平了,「心平气和」。烦恼习气六祖大师说了十一个,第一,是不善的念头,所有一切不善的念头不能有。其次,是邪迷的念头,我们学佛的同学有,这是什么?好奇,喜欢神通、喜欢感应,哪个地方一说你就心动了,这叫邪迷心。为什么我们会有这些习气?实在讲,十恶没有断,八邪没有去。十恶、八邪要是断掉的话,这个习气还有,但是它不起作用,为什么?念头一起你就觉悟了,一觉这个念头就没有了,所以最难的是断十恶!
 
    我们今天十恶断不了,就是《弟子规》没落实。所以找到根本,还是要认真从《弟子规》上下手,按部就班一层一层向上提升,才容易入门,人人都可能成就。如果不从这上下功夫,确实是难,真的是难。
 
    第三、劫害心,就是有习惯性的伤害众生的念头。不要说害人,害众生也是这种念头。蚊子咬我一口,一巴掌打死了。害众生,有意无意的对于一切众生有伤害的习气。第四、恶毒心,这都是不善的心、不善的习气。五、嫉妒心,你说我们有没有?看到别人有好事,心里就有一些不舒服,有一点不平,这个要不得!若有这种念头,心怎么会平?应该要学佛菩萨,看到别人有好处,得利益,应当欢喜、应当赞叹,不应该有嫉妒。须知嫉妒最伤害自己身心。
 
    六道众生,每个人过去生中造的业不一样,所受的果报各不相同。有人富贵,有人贫贱,有人健康,有人多病,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差别?业因不一样。佛在经上给我们解释得很清楚,一切众生的业力,特别讲六道两种业,一种叫引业,我们人道引业相同,引导你到人道受身,得人身,这个业力是相同的;但是另一种满业,则各各不一样。所以虽得人身,富贵贫贱、吉凶祸福不相同。满业是怎么成就的?过去生中三业善恶所感。三业善这一生享福,三业不善,这一生受苦受难。所以你要真正搞清楚、搞明白了,就不会怨天尤人,为什么?原来都是自作自受,你怎么能怪人?怪人就又加一重罪。我自己造的因,今世我自己受果报,与别人不相干。
 
    伊斯兰教讲两世因果,可是我读《古兰经》发现还是三世因果。它有六个基本信条,其中有一条「信前定」,《古兰经》说,「真主依前定创造万物」。依前定造这个人让他享福,造那个人让他受苦。不是真主不公平,喜欢你、讨厌他,不是的。真主是依前定。前定是什么?跟三世因果一样,你前生造善因,今生享福;前生造不善,今世要受苦,富贵贫贱吉凶祸福皆是前定的。所以从「依前定」说,还是三世因果,而不是两世因果,他「依前定」。圣人所以教人的,只是细心去观察就能了解,佛法里三世因果讲得很圆满、很透彻。
 
    人、一切众生几乎没有例外,心目中念念不忘的,所希求的,财富、发财。你看每逢新年到处听到「恭禧发财」,能发得了吗?求健康长寿、求聪明智慧,能求得到吗?不管哪个宗教,不管哪个族群,中国、外国,我接触的人很多,问问他们,都求,没有一个不希望获得。这些在佛门里讲「有求必应」,不是求不到,真求得到。求得的,是你命里本来没有,现在得到了,那是你求得的;命里本来有的,不算数。命里头没有,你可以求得。这个求,也是我初学佛时章嘉大师教我的,有理论、有方法,如理如法的求,没有求不到的。你要是违背道理、不能如法,你所求就得不到。
 
    要怎样「求」?你看《了凡四训》云谷禅师教导袁了凡先生「求」的理论与方法,「求」的道理;你要是学会了,你这一生中肯定有求必应。《了凡四训》书后还附有一篇「俞净意公遇灶神记」,文字不太多,只有四、五页。其实俞净意所依据的理论与方法超过了凡先生;他的求愿与所得的果报也超过了凡先生。只是了凡先生把他有求必应的事迹写出来了,而俞净意没有写出来,是由同乡罗祯笔记的。这两篇文字都非常好,如果我们认真去读诵学习,明白义理,依教奉行,这一生中必定也是有求必应。
 
    佛在经典上教导我们的原则,我常常跟诸位报告,因为大家要求,佛教我们「断恶修善,积功累德」,这是总的原则。落实在日常生活中,具体的做法就是布施。布施财,这是修因,你得的果报就是财富;布施法,这是修因,得的果报是聪明智慧;布施无畏,得的果报是健康长寿。我们学佛的人大概这三样都修,但是为什么没有显著的感应?我想,还是道理未能透彻明白,所以修的效果就削弱了。如果真正了解这个道理,你所修的感应就特别明显。不明理的时候,半信半疑:佛讲的话是真的吗?我的钱都布施掉了,明天我的生活怎么办?还是怀疑。诸位要晓得,怀疑佛菩萨的圣教,就是怀疑自己的性德,这个障碍很严重,把布施的福都折损了。这边做功德,那边怀疑;这边修善,那边折福;所以果报不能现前。要晓得这个道理。
 
    如果你真的相信,布施舍财,纵然明天没有饭吃,还是深信、不疑,自然后福无穷。所以无论是什么事都要觉、要明;不觉、不明,你的修积不容易感受果报。所以,不是没有感应,而是「疑虑」把它抵消了。只要诚敬认真去做,决定没有疑惑。对于诸佛菩萨、对于圣贤人的教诲肯定、相信,一丝毫疑惑都没有。凡有好事,皆尽心尽力去做。还有些事,不要花钱的功德,行好事。譬如我们自己依照佛菩萨教诲,认真落实弟子规、落实十善业,做给别人看,这有大功德!人家看到你这个样子,对你很羡慕,对你很赞叹,向你学习,这即是自行化他,不需要花钱的功德。自己要做一个好样子给社会大众看,这个功德最大,比布施钱财的功德还大。为什么?自己做到是为内财布施,内财比外财更殊胜。
 
    何谓无畏布施,素食就是无畏布施,不吃众生肉,不再跟众生结冤仇,令一切众生永无恐怖畏惧。也许有人问:有人吃斋吃了一辈子,并不健康也不长寿。为什么?这是抵消掉了。因为他还有恶念,还在杀生;蚊子叮他,一巴掌打死了,把他吃素的功德抵消掉了。看到蟑螂、老鼠就想杀牠,这不是施无畏!所以要明理。细细去想想,这边做,那边抵消,做得不多,抵消的比做的还多,怎么会有福报?所以不是没有效果,只要细心去观察思惟,你就晓得,为什么效果不彰,必有因缘。
 
    所以要学着爱护一切众生,「护生」。譬如有些人认为放生是功德,放生是好事。怎样放生?如不如法?如果你到市场预先去订购,你不放生他不去抓,因为你要放生,他拼命去抓,这叫「害生」,这哪叫「放生」?你看,许多道场,规定哪一天放生,预先通知市场放生要买多少鸟、买多少鱼。他那天生意好,他特别去抓;你要不放生,他就不抓了!为什么?他卖不掉。这就是美其名是「放生」,实际上是害众生,错了!这些细节我们都没想到。再说放生要举行仪式,仪式时间太长,有很多众生已经死了。所以仪式应是愈简单愈好,要快快把牠放掉,牠会感激你。所以只要我们多替众生想想,我们就会多觉悟、多明白。
 
    嫉妒心不能有,谄曲心不能有。谄曲是谄媚、巴结,看到有钱有势的人,去讨好,总希望我们能得一点好处。这是错误的妄念。存心要清净。好事,尽心尽力去做就是圆满功德,不一定要做很多。我们的心力都到了,有缘就去做,能做多少都是圆满功德,这个道理不能不懂。凡事总要随分随力,不能勉强。
 
    吾我心,起心动念都是把「我」摆在第一,一切都是为我的利益。这个心不善。为什么?佛在经上讲得很清楚,你为什么生生世世离不开六道轮回?就是「我执」太重。佛法的修学,第一就是破我执,人不再执着这个身是我,就出离六道了。
 
    不再执着这个身是我,你想想看,你会不会生病?不会生病,为什么?「我」都没有了,谁生病?哪个人生病?再跟你讲,你也不死;「我」没有了,谁死?谁生病?谁受苦?谁受乐?都没有了。《金刚经》佛跟菩萨讲「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那是真正觉悟的菩萨。有「我」,什么苦难都要受,无「我」就没有了,什么问题都解决了。所以「执着身是『我』」这是人生第一错误的认知。必须要觉悟,要把它放下。
 
    再就是狂妄自大,这是傲慢的习气。傲慢的习气人人都有,总觉得我比别人强。以前李老师为学生授课,他说,你看!从前街头上的乞丐贫贱到极处,「贫」是没有财富,靠乞讨过日子;「贱」是没有地位。但是,他还有傲慢,他看到富贵人家乘车经过,说:「哼!有什么了不起,不过有几个臭铜钱而已」。这就是狂妄心,狂妄的习气。
 
    再者是轻人的心,自己看得很重,把别人看得很轻;轻慢别人,抬高自己。这些习气都是前面讲的十恶八邪;十恶八邪虽然放下了,习气还在。习气除掉之后心才真正平和,清净、平等、觉才能现前。所以六祖跟我们讲,所有不善的行为都要除去;然后,再更进一步,就像他在《坛经》上说,他自己是「常见自己过,不见他人过」。我们就要学到这个地步。「常见自己过」是佛法里讲的「自觉」。一般讲开悟,开悟是什么?觉悟自己过失。悟后起修,觉悟之后知道自己过失,把自己过失改正过来叫「起修」,叫「悟后起修」。如果不知道自己过失,就无法改过,没法子修行。所以一定要先见自己过。
 
    见自己过的是圣人,不是凡夫。凡夫,你去问他有没有过失,他说没有。他看别人一身都是过失,而不见自己过。凡圣不同就在此地。我们要怎样才能见自己过?见自己过不是简单事,是大学问!自己若没有这个功夫;可以看别人,看别人的过失最容易。看人过失不可以批评。《弟子规》云:「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说。扬人恶,即是恶。疾之甚,祸且作」。应当立即反省,回光反照,自己有没有同样的过失。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别人是自己的一面镜子,应知用这面镜子常照自己的心行。世出世间圣贤都是这样教我们,初学时在这上用真功夫。如果发现自己有过失,赶紧改正;没有,要勉励自己,不要犯这个过失,这样就好。这叫真正修行,是真正的圣贤弟子。
 
    另一种方法是读经。「经」也是一面镜子,譬如早晚读《了凡四训》,不要读得太快,太快就没有随文入观的时间;慢慢的念,念着、想着这一句我做到了没有,我有没有犯?这样念法益处就大!拿着经训的标准来反省、来检查,自己哪些做对了,哪些做错了。对的我要继续增长,不要失掉;错误的,我要依照圣教改正,才能长善救失。念得再大声,再快,念完之后,它是它,自还是自,有什么用处?所有一切戒经,都是规范我们的行为,不能念得太快。《十善业道经》也不可以念得太快,一条一句认真检讨。如果同参道友在一起,就像开检讨会一样,一个人读或者几个人轮流读。一个人读一段,读完之后大家检讨,经上所讲的我有没有做到。不要问别人,问别人就错了,要问自己,每个人问自己有没有做到,与同学们共同勉励。或者研究在某一种状况之下,应该要怎样变通。圣人的教诲都是圆融的,我们在不同环境当中应该怎样去灵活的运用;这就是权巧方便,不是一成不变的。圣教的精神要抓住。
 
    有同学问我,现在有很多报纸、杂志里面印的有佛像,我们佛弟子拿到手上应该怎么处理?还有些念佛机外壳也有佛像,甚至于一些佛教光盘坏了不能用,应如何处理?有许多人对此感到很纳闷。此处应知一个处理的原则,「恭敬心」。没有轻慢,有恭敬心,用恭敬心怎样处理都是对的。你即使是有很多处理方法,没有恭敬心,也是错的。所以恭敬比什么都重要。
 
    譬如在澳洲,像这些不能使用的法物,坏了,可以把它包好,包得整整齐齐,恭恭敬敬的,在干净的地方挖土,埋入地下。另外,如果住在河边,水是流动的,不是死水,可以将它沉到水底。这都是古人教给我们的处理方法。一是埋在土里,一是随水流去。现在环境有了变化,不能丢入海里;染污海水,还得犯法。如果能焚化的,把它烧掉,将灰包起来,也是一种处理法。
 
    有些寺庙有焚化炉,以恭敬心在焚化炉里焚化。如果实在没有方法,你就是用恭敬心,把它折迭,包得整齐,照一般垃圾处理,我们的心尽到了,都没有过失,都是正确的。如果很轻慢、草率,没有恭敬心,就是依照古人讲的方法,也有过失。所以最重要的是恭敬心,对三宝不轻慢,就是功德,我们的心才能安、才能平。
 
    《坛经》里给我们介绍的佛菩萨,完全从表法上说。你读了之后就晓得,一点迷信都没有。他只举几个例子,应知举一反三。他说「慈悲即观音」,没错,观音菩萨确实是代表慈悲,心地慈悲就是观音。我们看到观音菩萨,慈悲心就生起来了,这才是供养佛菩萨形相的真正作用。不是看到观音菩萨赶紧给他磕头,希望他大慈大悲保佑我,那就错了!那就是迷信。看到观音菩萨,闻观音菩萨名号,把自己自性本具的慈悲心引发出来。我对一切众生要大慈大悲,这就对了。「喜舍即势至」,净土宗的大势至菩萨,代表大智大舍。他说「能静即释迦」。「释迦牟尼」是印度话,释迦翻作能仁,仁慈的仁,牟尼翻作寂静。能仁寂静,六祖用一个能、用一个静,所以你懂得这个意思。名号含义教人对一切人要能仁慈,对自己要清净。你看到释迦牟尼佛、听到释迦牟尼佛名号,立刻就想到「我对人是不是仁慈?我对自己是不是清净?」
 
    名号与佛像统统是表法,是教育,哪里是迷信!这就是今天讲的「艺术的教学」,最高的教学方法,你不能把他当作神来看待。这是第一要义。第二个要义,是报本反始,报恩之意。我们今天所学的是释迦牟尼佛教授的,释迦对我有恩,造他的像,供养他,报师恩啊!所以供养佛菩萨形像有两重意思。一是报本反始,表报恩的心。另一是见贤思齐,教人见闻形像,即能提醒自己。「平直是弥陀」,「平」是平等,「直」是正直。对一切众生平等,对自己正直。就是中国儒家所讲的「诚意正心」,阿弥陀佛代表此义。
 
    于此可见能大师的感叹!这是在唐代,佛教传入中国已经七百多年,七、八百年,距离佛陀时代愈去愈远,所传的法渐渐变质了。大家只注重形相,不晓得表法意思。现在六祖惠能大师距离我们又有一千三、四百年,真的是一代不如一代。所以经如果不讲,不认真的学习,你怎么会懂?现在社会上都说佛教迷信,我们听了点头,一点都不能否认,为什么?真的迷信,几个学佛的同学能把这些道理讲清楚、讲明白?讲不清楚、讲不明白他就信了,不是迷信是什么?所以不能怪社会大众,要怪我们自己学佛四众同学没有学好;没有把好的样子,佛菩萨好的形相向社会大众宣扬。所以过失不在他们,而在我们自己。这是非常值得我们警惕的。我们要学真的不能学假的。
 
    唯有真实,对自己才有真实利益。这个真实利益,是最大的利益,健康长寿、聪明智慧。财富不要多,生活能维持就好。不要过富裕的生活,富裕的生活最容易迷失方向。有多余的财富,应当帮助别人。自己生活,实在讲,心地愈清净,你的需要量愈少,生活很简单很快乐,这才是真正得受用。烦恼轻,智慧长,你说多快乐!今天我就报告到此。今天是新年的头一天,我们讲到「心净、心安、心平」,希望我们都能够把它落实,这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我在此将它作为新年礼物,供养大众
 
祝你
 
    诸恶莫作岁岁平安众善奉行年年如意! 谢谢大家!

{返回 净空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修身为本 教学为先 和谐社会从我做起
下一篇:和谐世界 从心开始(布里斯本丽晶酒店讲话)
 无量寿经讲记 大教缘起 第三
 了凡四训电视弘法讲记 (第十三卷)
 佛说阿弥陀经讲记 第十三卷
 大乘无量寿经简注易解 堂舍楼观 第十六
 在《联合国十年永续教育》亚洲非政府信息网组织会议的讲话
 《楞严经》决定可靠
 大方广圆觉经 第二十二集
 普贤行愿品讲记 第二十八卷
 怎样救助病危的人
 无量寿经讲记 圆满成就 第九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尘影[栏目:普寿寺僧众园地·修学体会]
 佛法—解脱的原理和行法 (行法篇)(净行法师編著)[栏目:基础佛理]
 佛学与科学论文集(梁乃崇等 著)[栏目:其它]
 依教奉行[栏目:妙祥法师]
 缘起非断灭 解脱非自了[栏目:体方法师]
 第四章 不容亵渎的尊严 第五节 是融通,还是抗衡?[栏目:般若锋兮金刚焰]
 在修上师瑜伽时,是否可将莲花生大士观为根本上师?[栏目:索达吉堪布·问答释疑]
 杂阿含经卷第十七(四五六)[栏目:杂阿含经]
 为什么只求往生、不求现世利益,所得现世利益反而超胜呢?[栏目:念佛实用问答·净宗法师]
 风月场之陷阱 四、嫖妓的心理学分析[栏目:风月场之陷阱]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