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漫说《杂阿含》(卷六)~D 第124(魔经)
 
{返回 界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631

  第一二四(魔经)、一二五经(魔法经)、一二六经(死法经):

  此三经内容在前文已述,此略。

  第一二七经~一二九经(断法经):

  此三经内容大体相同,叙述当观五阴为断法,其中以断贪欲为主法。

  所谓“断法”,法为规律、轨则义;即有为法无论是有形或无形,住世时间或长久或短暂,终究要归于毁灭。佛法将万事万物终究毁灭的自然规律,称作为断法。世尊将断法的主要针对对象,即为“诸所有色”,即偏重于物质存在。“若过去、若未来、若现在,若内若外,若粗若细,若好若恄,若远若近,彼一切当观皆是断法。”既已抉别了知诸色为断法,那么就应当断除对于诸色的贪恋:“观察已,于色欲贪断,欲贪断已,我说心善解脱。对于诸色我们如是观察,对于受、想、行、识,我们亦复如是观察。

  不仅如此,在一二七经中,佛陀还对罗陀说,我们不仅要观察断法,还要观察其他诸法,比如灭法、舍弃法、无常法、苦法、空法、非我法、无常苦空非我法、病法、痈法、刺法、杀法(杀灭烦恼之法)以及杀根本法。只有如是这般,才可以得“心善解脱”。这里的“心善解脱”,是偏重于对治贪爱结而获得的解脱,与对治无明后所获得的“慧解脱”,二者有着细微的差别。

  第一三○经(求大师经):

  本经叙述欲断五受阴者,当求大师。

  本经有些令人费解。在经中,佛陀告诉诸比丘说:“欲断五受阴者,当求大师。”这里的“大师”,在原始佛教时期,应该是专属于佛陀。如果作这种理解,就等于是说:我们要想彻底断除五受阴的诱惑,就必须籍助于佛陀的教导才能够达到。同时,我们若要了知五受阴、息灭五受阴,舍离五受阴,都要求教于佛陀,方可获得圆满的修持境界。

  在该经的主干部分,列举了六十经:

  胜师经、顺次师经、教诫经、胜教诫经、顺次教诫经、通经、广通经、圆通经、导经、广导经、究竟导经、说经、广说经、顺次说经、正经、伴经、真知识经、亲经、愍经、悲经、崇义经、安慰经、崇乐经、崇触经、崇安慰经、欲经、精进经、方便经、勤经、勇猛经、固经、强经、堪能经、专经、心不退经、坚执持经、常习经、不放逸、和合经、思量经、忆念经、觉经、知经、明经、慧经、受经、思惟经、梵行经、念处经、正勤经、如意足经、根经、力经、觉分经、道分经、止经、观经、念身经、正忆念经、辩经。

  关于上述六十经与断五阴之间的相互关系,尚需进一步明确。

  第一三一经(习色经)、一三二经(不习近经):

  本经叙述若近习于五受阴的话,便会被魔所缚结;若不习近于五阴,则称之为解脱。

  佛告比丘:

  “若沙门、婆罗门习(沉缅、陶醉)于色者,随魔自在(任凭摆布),入于魔手,随魔所欲,为魔所缚,不脱魔系;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若沙门、婆罗门不习色,如是……解脱魔系。”

  “如是习近者、习著者、味者、决定著者、止者、使者、往者、撰(疑为“选”,取义)择者、不舍者、不吐者,如是等沙门、婆罗门随魔自在,如上说。”

  我们常讲“三界火宅”,但是坦率地说,哪怕是佛弟子,能够有0.1%的人能够意识到、体会到这句话的真义,那也算是幸事,乃是佛教之大幸。因为正是这0.1%的微弱比例,才是真正可以堪称为“续佛慧命者”。可能这个比例还被我放大了多少倍,因为我讲的是“三界火宅”,而不是单纯的现实世界。对佛学稍有涉猎的人都知道,所谓三界二十八天(欲界六天,色界十八天,无色界四天)。不要说色界和无色界,就是单单欲界的六重天,其最高天就是他化自在天。我们人类一旦生到这个天界,那已经相当了得啦!据说此天有情能于他所变化的欲境自在受乐,就可以达到比孙悟空七十二变还高妙百倍的神通,而且此天与我们所居的世界相比,有三大优点:长寿、端正与多乐。此天天众初生之时,便如人间十岁的孩童,色貌圆满,衣服自备,寿量为一万六千岁,身高十六由旬,衣长三十二由旬,广十六由旬,重仅半铢,食用自然食,男女互视即成淫,意欲求子时,应念即化生。

  我们想想看,单单欲界最高层,就能拥有如此多的好处,更何况色界与无色界?就算在现实世界中,我们经历着寒来暑往、人生不过百岁的生老病死的痛苦折磨,可是大多数人并不以为苦,反以为乐。倘若让这个世界的大多数人生到他化自在天上去,他们不乐得疯颠才怪!因此,“三界火宅”这个层次,绝对不是一般人所能领悟到的。我今天偶尔看到一句英语名言(抱歉,我英语不好),叫“Saying is easy,Ding is diffcult”(说时容易行时难),使我深受触动。对于我们学佛人来说,连现实世界都看不破、放不下,更遑论出离三界?要知道,到非想非非想处天时,那种境界已经达到了难思难议的地步。我们当代人动不动就来一句“即身(即心)成佛”,我们拿什么去成佛?难道就靠我们这颗已经变得千疮百孔、污浊不堪的“心”吗?有人会拿“本来无一物”来回敬我。试问一下,“本来无一物”是你这个层次说得吗?如果我们连最基本的五受阴问题都没有好好地观照妥当,我们根本就没有资格对“即身成佛”来评头论足。就连时下十分时兴的净土念佛法门,我也不得不说一句:念佛往生西方,绝对不是我们想像中的那般简单。《阿弥陀经》上明明写着的——“不可以少生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就是说,往生西方不仅需要信、愿、行三资粮,同时也要具备大善根、大福德、大因缘三大条件方能往生。修行是难事,是苦事,因此古德说“出家乃大丈夫事,非将相所能为”,岂是信口杜撰的?

  佛陀在《杂阿含经》中反复叮嘱我们:若沙门习近于五阴者,必“随魔自在”,任凭魔王的摆布。在《阿难七梦经》第三梦:“出家比丘死入地狱,在家白衣生天上”;当佛陀为阿难解到第七梦时,不禁黯然伤神:“佛泥洹后一千四百七十岁中,我诸弟子修德之心,一切恶魔不得娆乱,弟子自行不法,以坏佛法。”外道能奈佛法几何,唯有披着袈裟的佛弟子,才是“以坏佛法”的最大蛀虫!为何?“弟子自行不法”。

  如今,佛陀灭度已两千五百余年,现实或许也正朝着佛陀预言的方向发展。夜阑人静之际,吾人尚需扪胸自问:

  沙门弟子若己身不正,己行不修,又如何去荷担起如来的这份家业?

  (2月15日)


{返回 界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漫说《杂阿含》(卷六)~E 第133~138经
下一篇:漫说《杂阿含》(卷六)~C 第121(死灭经)
 漫说《长阿含》(卷六)~A 一、小缘经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二)~K 1158经:本经是妻子引导丈夫信佛从而..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九)~E 1298经:在本经中,天人向佛请教四个..
 漫说《杂阿含》(卷五)~D 第106经(阿那律经)
 漫说《杂阿含》(卷九)~E 第235经(近住经)
 漫说《杂阿含》(卷十三)~G 第313经(经法经)
 漫说《杂阿含》(卷四)~A 第88经(郁多罗经)
 漫说《杂阿含》(卷二十四)~G 621经是阿难向佛陀请教:对于年少比丘..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八)~K 1284经:本人叙述六位天女各自述说生..
 漫说《长阿含》(卷十三)~C 师徒二人被度化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一个被忽略的秘密:准提佛母与密教兴起之渊源(普光)[栏目:准提菩萨文集]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四八九卷[栏目: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五集]
 魔来魔斩,佛来佛斩[栏目:唐仲容居士]
 八十四大成就者传 二十五、咕噜杜甘帝传[栏目:八十四大成就者]
 吕澂对汉文大藏经的研究[栏目:高振农教授]
 成佛必经之路—圆满布施之道 一、布施入门愿 (六)如何由世间施导入出世间布施行的修学次第[栏目:大寂尼师]
 邪行要改变[栏目:观念·圣开法师]
 傲慢是成就最大的障碍[栏目:达真堪布·微教言·2012年]
 听讲五教仪拾零[栏目:太虚法师]
 鹰的蜕变[栏目:贤崇·贤宗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