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漫说《杂阿含》(卷六)~E 第133~138经
 
{返回 界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370

  第一三三~一三八经:

  从一三三经至一三八经,此六部经所述内容大致相同,故合并叙述。在浅述这些经典时,我以133经为主,兼代叙述另外几经。

  佛陀有一次告诸比丘:

  “何所有故,何所起,何所系著,何所见我?令众生无明所盖,爱系我首,长道驱驰,生死轮回,生死流转,不去本际?”

  佛陀的这个问题提得很尖锐,也很直截了当:究竟是什么缘故,使得我们总是被无明所覆盖,为爱著系着我们的脑袋,使我们一直流转于生死,而无法出离呢?

  比丘们对于这个问题,显然回答得并不周全——当然,佛陀此处提问,目的是为了自问自答,并不是真的希望弟子们对此发表意见,弟子们知道佛陀准备开演正法,因此都回答说:“世尊是法根、法眼、法依。世尊!唯愿哀愍,广说其义,诸比丘闻已,当受奉行。”

  佛陀说,我们之所以被无明所覆盖,被爱着系缚于首,最主要的原因,还是由于“色有故,色事起,色系著,色见我”,“受、想、行、识亦复如是”。在这里,佛陀还是把问题的核心,归结于我们对于五阴的贪恋与爱著。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佛陀回答弟子们的问题,往往是一针见血,入骨三分,并不会跟弟子们兜圈子。事实上,当我们开始对烦恼进行深入观察以后,便会很自然而然地将最后的落点,归结到五阴上面。除了五阴之外,烦恼将无处可寻。而烦恼的本质特征,就是会引起我们心理或生理各种反应的“干扰波”。无论是心理还是生理,它都是通过五阴为媒介;一旦离开了五阴,烦恼将无从谈起。

  我们如果要破除烦恼,破除无明,直至破除生死流转,应该要从哪方面入手?还是要从五阴入手。多五阴之中,我们可以观察出五阴为“非我、非异我、不相在”;五阴为“非此我、非此我所、非当来我、非当来我所”。对此拥有正知正见,并没有比毫狐疑者,即为“正慧”。

  在一三四经中,佛陀还谈到了堪称“比丘”者,需要具备这样的条件:“多闻圣弟子于此六见处观察非我、非我所,如是观者,于苦狐疑断,于集、灭、道狐疑断”,只有做到这些,才能称得上名副其实的比丘高僧,因为能称作比丘,并能如实行比丘道者,便能做到“不复堪任作身、口、意业,趣三恶道”。

  注:

  六见处:即六个观察处,相当于南传经文中的“六种情况”。分别为色、受、想、行、识五阴,加上“见、闻、觉、识”(相当于南传经文中的“所见、所闻、所觉、所识、所得、所求、意之所伺”)。(2月17日)


{返回 界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漫说《杂阿含》(卷七)~A 第139经(忧恼生起经)
下一篇:漫说《杂阿含》(卷六)~D 第124(魔经)
 漫说《长阿含》(卷十四)~C 六十二种颠倒见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八)~F 1279经:本经为佛家伦理经典之一,内..
 漫说《中阿含》(卷五十九)~D 四、第一得经(215)
 漫说《中阿含》(卷十)~G 十、本际经;十一、食经(上、);十二、食经..
 漫说《杂阿含》(卷二十八)~G 770经讲述八邪道与八正道的差别,所谓..
 漫说《杂阿含》(卷十七)~C 第459经:本经是佛陀与婆罗门之间的问答..
 漫说《杂阿含》(卷五)~H 第110经(萨遮经):本经叙述萨遮尼乾子欲..
 漫说《杂阿含》(卷五十)~O 1348经、1351经:此二经叙述比丘因..
 漫说《杂阿含》(卷三十五)~N 988经叙述天帝释向佛问法
 漫说《杂阿含》(卷十)~C 第261经(富楼那经):本经叙述取五受阴之..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大乘佛法与人文道德界说[栏目:学诚法师]
 心忘罪灭[栏目:法音集·佛教典故]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