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佛教丛林观 第二章 丛林法器 第七节 赞呗法器 五、金刚杵
 
{返回 佛教丛林观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407

  五、金刚杵

  金刚杵又叫做“宝杵”、“降魔杵”、“杵”等。金刚杵一词,原本是帝释的一种“电光”的称呼。不过,平常都用於称谓他所用的武器。同时对於诸神力士所持用的一种器仗,也称作“金刚杵”。

  有关“金刚杵”的叙述,在契经中,时常提到它。例如:菩提场所说一字顶轮王经第一、大般湼槃经第三、陀罗尼集经、苏婆呼童子请问经、一切如来大秘密王未曾有最上微妙大曼荼(“荼”字有作“陀”、“拿”的)罗经……,都曾经提到“金刚杵”的情形。

  真言行者(密法行者)常携带这个“杵”,这是显示:挥如来之金刚智用,破除愚痴妄想之内魔,以展现自性清净之智光。於密教中,“曼荼罗海会”之“金刚部”诸尊,悉皆执持此杵。后世行人,意味着“摧毁敌者”的旨趣,大都把它演绎成“降伏诸魔外道”的作法用具了。

  金刚杵的“质料、量度、样式”等等,诸经所说,每有不同。关於“杵”的质料,据陀罗尼集经第二说:“杵”的材料,是用“金、银、赤铜、镔铁、锡”等五色金属合和而成。另据苏婆呼童子请问经卷上说:由於所修之法不同,而其所用的材料也有“金、银、熟铜、砂石,以金银铜混合、铁、失利般尼木、毗噜婆木、摩度迦木、阿设多木、害人木、人骨、水晶、苦练木、龙木、天木、泥、迦谈木、无尤木、阿没罗木、遏顺那木、柳木、白檀木、柴檀木”等等的差别。

  “杵”的量度,据密部的典籍说:有“长八指者、长十指者、长十二指者、长十六指者”,其最长者“长二十指”。

  至如“杵”的样式:最初的“金刚杵”,其尖端颇为锐利。后来成为道具,其形状乃有变化。据慈氏菩萨略修愈誐念诵法卷下说:有“五股、四股、三股、二股、独股”等不同形式的“金刚杵”。另据一切如来大秘密王未曾有最上微妙大曼荼罗经第五、列有“金刚部、宝部、莲华部、羯磨部”等各种“金刚杵”;并有“独股、三股、五股、九股、四面十二股”等“金刚杵”的说明。

  金刚杵的杵形,其中也含有许多的特殊意义。据密的部典籍说:一钴(股)标示“独一法界——一真法界”。三钴表显“身、口、意”三密平等。五钴表示“五智五佛”。五钴的中间一钴,表示佛之“实智”;外围四钴,表示佛之“权智”。

  而外围四钴向内弯曲,表示“权智”必归“实智”之义。“杵”的上下两端,钴状相同,表示佛界、众生界同具五智之义。另有一说:中股表“法界体性智”,乃大日如来所自证,真直本地,不假方便。外围四股内曲,表四智四佛受大日如来本地自证之智方便加持,而起教化。上下两端同状,表生、佛同具五智。中段“柄把”铸出四层八叶:表四波罗蜜及十六大菩萨、八供四摄之三十七尊。四角四珠表四方四佛,中隐一珠表大日如来。八叶腰部,束以二绳;表以“定、慧”二法,而庄严之。又:四股外端各各有爪,象徵狮子头状;其数为八,表示“转八识成四智之心品”。掌握此杵,则等於是安住於佛之金刚智德了。

  金刚杵的种类,有“宝杵”、“塔杵”、“金刚杵”、“鬼面杵”、“云形杵”……等许多品类。“杵”的用法,大致有如下多种:(一)成就事物,用五股杵。(二)加持神用,用三股杵。(三)行道念诵,用独股杵。(四)修“佛部、莲华部”法,用独股杵。(五)修“金刚部”法,用五股杵。(六)修“大威德明王”法,用九股杵……等。


{返回 佛教丛林观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佛教丛林观 第三章 丛林法会佛事 第一节 丛林常用法会 一、开光法会
下一篇:佛教丛林观 第二章 丛林法器 第七节 赞呗法器 四、铃铎
 佛教丛林观 第一章 丛林清规 第三节 丛林组织 五、称谓 五 七众弟子..
 佛教丛林观 第四章 僧人服饰 第三节 僧人日常服饰 一、海青
 佛教丛林观 第一章 丛林清规 第二节 丛林殿堂
 佛教丛林观 第一章 丛林清规 第四节 丛林制度 二、请消假
 佛教丛林观 第一章 丛林清规 第一节 十方与子孙
 佛教丛林观 第二章 丛林法器 第四节 生活用具 五、锡杖
 佛教丛林观 第三章 丛林法会佛事 第一节 丛林常用法会 三、闭关..
 佛教丛林观 第二章 丛林法器 第四节 生活用具 二、念珠
 佛教丛林观 第三章 丛林法会佛事 第一节 丛林常用法会 二、放生法会..
 佛教丛林观 第二章 丛林法器 第四节 生活用具 九、齿木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释疑问答(洛本仁波切答)[栏目:疑问解答]
 棋艺与禅语(沈诗醒)[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莲师自解狮弦·直指觉性赤见自解 第八讲[栏目:莲师自解狮弦]
 自信与自性[栏目:禅林衲子心]
 密勒日巴大师歌集 第十五篇 旅店中的开示[栏目:密勒日巴]
 涅槃不是死亡,是永恒的不生不灭(60~69)[栏目:傅味琴居士]
 阿姜查的禅修世界[栏目:阿姜查禅师]
 《入中论》第七次课程 第十三讲之:智为先导、随缘立言[栏目:入中论讲记·110]
 星云大师《佛光菜根谭之启示篇》[栏目:佛教文章·中英文双语阅读 Buddhist Article · Bilingual Reading]
 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第二十四章 中国佛教的现象论 第二节 天台宗的诸法即实相说[栏目: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