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漫说《杂阿含》(卷十二)~K 第298经(法说义说经)
 
{返回 界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119

  第298经(法说义说经):

  本经主要是将十二缘起分别加以略释。

  何谓“缘起法法说”?即“谓此有故彼有,此起故彼此,谓缘无明行,乃至纯大苦集聚”。何谓“缘起法义说”?即“缘无明行者”。从这里我们可得知,“法说”与“义说”,二者的意思都差不多,也就是对缘起法所进行的解释。

  无明——指不知前际、后际、前后际;不知内、外、内外;不知业报,不知三宝,不知四谛,不知缘起,对一切皆糊里糊涂——自诩“难得糊涂”,实则真糊涂。

  行——行有三种,即身行、口意、意行,即我们平时的所作作为。

  识——即六识身,具体为眼识身、耳识身……意识身。

  名色——名为四无色阴,即受阴、想所、行阴、识阴。色为四大所造之色。此处的“名色”,名偏重于意识领域,后人也称之为“无表色”;色偏重于物质领域,即所谓的“表色”,可以被人们所感知。

  六入处——指处指内六入处,那眼、耳、鼻、舌、身、意入处。

  触——谓六触身(眼至意六方面)。

  受——是指三种受,即苦、乐、不苦不乐受。

  爱——谓三爱,即欲爱、色爱、无色爱。从这里我们可以得知,即使是达到无色界,也无法彻底地断除“爱”的束缚。

  取——指四种执取,即欲取、见取、戒取、我取。这里略解一下“戒取”,即“戒禁取”。守戒条本来是件好事,如果拘泥于禁戒,便是一种固执了。用现在的话叫,叫教条僵化,不知变通。比如说,有的人为了断除淫戒,发誓一辈子不见女人,这便是一种“戒取”。

  有——是指以某种形式的存在,具体指三有,即欲有、色有、无色有,此泛指三界众生。

  生——以种种生命的形式出现于世间,依佛陀的解释,其可表述为“若彼彼众生,彼彼身种类生,超越和合出生,得阴、得界、得入处、得命根,是名为生”。此处的“生”,必须是“阴”、“界”、“入处”、“命根”四者相聚合。比如说天上掉下一块陨石,这不能叫“生”,因为它并不具有意识;而孙悟空虽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却是一种“生”,因为他具有动物的一切特征。从这里我们可以得知,所谓的“生”,一般指动物居多。

  老死——有生必有老,世间所谓的长生不老,那是骗人;有老必有死,这是自然规律。在自然规律面前,我们人类最好不要犯幼稚病,(即我们平常所说的“天命不可违”)。秦始皇雄才大略,可是他很天真,欲求长生之术,其始皇帝业也想传承个千秋万代,可那只是一种美好的愿望而已。他本人是驾崩于巡幸途中,而他的帝业也不过三世,满打满算,也就短短的十六年时间(前221~前206),可谓弹指一瞬间。

  佛陀对老的描写是:“发白露顶,皮缓根熟,支弱背偻,垂头呻吟,短气前输,拄杖而行,身体黧黑,四体斑驳,暗钝垂熟,造行艰难羸劣。”而对死的描述是:“彼彼众生,彼彼种类没、迁移、身坏、寿尽、火离、命灭,舍阴时到”。

  有时我在胡思乱想:如果说轮回之说成立,那么,一个人从死亡的那一刻起,直至受生投胎,这一段时间在做什么?又呆在什么地方(或者说,以什么样的方式而存在)?究竟有没有所谓的“中阴”?这些问题大约只有通过“冥想”的方式,才能琢磨得透吧!(6.26)


{返回 界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漫说《杂阿含》(卷十二)~L 第299经(缘起法经)
下一篇:漫说《杂阿含》(卷十二)~J 第296经(因缘经):本经主要叙述缘生之法。
 漫说《长阿含》(卷十一)~E 《善生经》所揭示的家庭伦理道德
 漫说《杂阿含》(卷八)~K 第216经、217经(大海经)
 漫说《长阿含》(卷十六)~D 三、三明经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一)~M 1044经所述的事件发生在佛陀灭度之后..
 漫说《杂阿含》(卷二十三)~D 604经(阿育王因缘经)
 漫说《长阿含》(卷九)~A 一、十上经
 漫说《杂阿含》(卷二十六)~E 673经~680经(五力经)
 漫说《杂阿含》(卷九)~O 第252经(优波先那经)
 漫说《长阿含》(卷二)~A 二、游行经初
 漫说《杂阿含》(卷二十七)~I 743经(慈经):本经是诸比丘造访外道..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持大悲咒 护法神佑[栏目:大悲咒感应事迹]
 Let Go of Your Sorrow[栏目:Teachings in Chinese Buddhism]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讲记9[栏目:智海法师]
 菩提道次第广论 奢摩他 第68讲[栏目:菩提道次第广论·奢摩他]
 五识身相应地[栏目:佛学名相杂集]
 漫说《长阿含》(卷十一)~E 《善生经》所揭示的家庭伦理道德[栏目:界定法师]
 无我故莫贪 无常故精进[栏目:宽运法师]
 唯识二十论述记讲记 第十二讲[栏目:智敏上师]
 健康与修行[栏目:净空法师·微教言]
 无益苦行与少欲知足[栏目:济群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