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漫说《杂阿含》(卷十五)~B 第367经(修行经):本经叙述为了显现缘起,而须修习禅思。
 
{返回 界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670

  第367经(修行经):

  本经叙述为了显现缘起,而须修习禅思。

  对于佛教中的缘起,如果我们单单是停留于表面理解或知见上,很难得到真正的收获。因此佛陀教导我们要“当勤方便修习禅思,内寂其心”,就是说对于因缘的观察,不仅要认识它、了解它、分析它,还要从内在的意念开始,进行自我净化(内寂其心),进而进入到一种禅思的状态,知其然,知其所以然,这样才能知晓缘起法的本质,“比丘禅思,内寂其心,精勤方便者,如是如实显现”,一切便真相大白。

  第368经(三摩提经):

  “三摩提”,也就是“三摩地”,即我们平常所讲的“禅定”,又名等持(离掉举故称“等”,心不散乱故称为“持”)。在本经中,佛陀重点讲运用禅定的方法去观照因缘法,“当修无量三摩提,专精系念,修无量三摩提”。观照的结果,便是“此诸法无常、有为、有漏”,都是不究竟之法,都是时刻处于变幻之中的有为之法,为生灭法,为苦恼法,如此而已。

  第369经、370经(十二因缘经):

  369经重点叙述毗婆尸佛等六佛在未成佛时,于顺逆观察十二缘起,并说偈文。

  本经如是叙述:“昔者毗婆尸佛未成正觉时,住菩提所,不久成佛,诣菩提树下,敷草为座,结跏坐,端坐正念,一坐七日,于十二缘起逆顺观察,……毗毗婆尸佛正坐七日已民,从三昧觉”。这里需要一个问题要搞清,从经文中看,毗婆尸佛是在成佛之后是对十二缘起进行了观察;那么其在成佛前是否对十二缘起进入过深入的观察呢?肯定有的,只是前后所观察的深度不同。当毗婆尸佛在成就正觉之后,才把所有的缘起问题彻底搞清楚了。而毗婆尸佛观察缘起法,经过了连续七天的禅定(三昧),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禅定可以养生,可以减少甚至阶段性地消除对于食物的攫取(与民间所说的“辟谷”并不相同)。那么禅定之中以何为食呢?按照佛教的话讲,叫“以禅乐为食”。

  下面谈谈偈颂的主要内容。汇总起来,毗婆尸佛的偈颂所讲的主要方面:

  1、洞悉因缘之法,可以帮助我们断惑证真,灭除有漏;

  2、因缘法则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消灭痛苦的方法与途径;

  3、知悉因缘法,可以使我们摆脱结缚,身心自在,并且远离魔怨。

  370经与369经应该是统一的整体,主要讲述释迦佛也是通过对因缘法的深入观察,从而悟道。(8月7日)


{返回 界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漫说《杂阿含》(卷十五)~C 第371经(食经):本经从四食的角度,阐述纯大苦聚的产生根源(即四食),即对于四食的贪爱,导致我们对于物欲的贪求与不知厌足。
下一篇:漫说《杂阿含》(卷十五)~A 第365经(见法涅槃经):重点是回答什么叫“见法般涅槃”
 漫说《中阿含》(卷五十一)~B 二、阿湿具经(195)
 漫说《中阿含》(卷四十五)~A 一、心经(172)
 漫说《杂阿含》(卷三十二)~D 908经与907经,有位“战斗活聚落主..
 漫说《杂阿含》(卷十一)~G 第282经(诸根修经)
 漫说《中阿含》(卷二十九)~D 四、说无常经
 漫说《长阿含》(卷二)~G 当取灭度
 漫说《杂阿含》(卷十四)~A 第343经(浮弥经)
 漫说《杂阿含》(卷三十六)~M 在1011经中,天人以偈问佛:“谁掩于..
 漫说《杂阿含》(卷十二)~N 第301经(迦旃延经):本经叙述何谓正见..
 漫说《杂阿含》(卷九)~R 第255经(鲁酰遮婆罗门经)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佛七讲话 第五集 第三期 第一天 出声念佛心境调顺如如而修[栏目:智谕法师]
 抄佛经可防老年痴呆[栏目:索达吉堪布·微教言]
 我们所要拥抱的,是那颗圣洁、清净的菩提心[栏目:海涛法师·菩提心语]
 4 身念处[栏目:毗婆舍那实修法要]
 新年祈愿文[栏目:人生智慧·济群法师]
 摩登伽女证果[栏目:忏悔]
 [栏目:佛子禅心·种德禅寺佛学苑学僧文选]
 略释新华严经修行次第决疑论卷二之上(李通玄)[栏目:隋唐居士名家文集]
 楞严说通卷七(刘道开)[栏目:明清居士名家文集]
 贰贰 传佛心印[栏目:老和尚的禅机之饮水思源]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