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漫说《杂阿含》(卷十五)~B 第367经(修行经):本经叙述为了显现缘起,而须修习禅思。
 
{返回 界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604

  第367经(修行经):

  本经叙述为了显现缘起,而须修习禅思。

  对于佛教中的缘起,如果我们单单是停留于表面理解或知见上,很难得到真正的收获。因此佛陀教导我们要“当勤方便修习禅思,内寂其心”,就是说对于因缘的观察,不仅要认识它、了解它、分析它,还要从内在的意念开始,进行自我净化(内寂其心),进而进入到一种禅思的状态,知其然,知其所以然,这样才能知晓缘起法的本质,“比丘禅思,内寂其心,精勤方便者,如是如实显现”,一切便真相大白。

  第368经(三摩提经):

  “三摩提”,也就是“三摩地”,即我们平常所讲的“禅定”,又名等持(离掉举故称“等”,心不散乱故称为“持”)。在本经中,佛陀重点讲运用禅定的方法去观照因缘法,“当修无量三摩提,专精系念,修无量三摩提”。观照的结果,便是“此诸法无常、有为、有漏”,都是不究竟之法,都是时刻处于变幻之中的有为之法,为生灭法,为苦恼法,如此而已。

  第369经、370经(十二因缘经):

  369经重点叙述毗婆尸佛等六佛在未成佛时,于顺逆观察十二缘起,并说偈文。

  本经如是叙述:“昔者毗婆尸佛未成正觉时,住菩提所,不久成佛,诣菩提树下,敷草为座,结跏坐,端坐正念,一坐七日,于十二缘起逆顺观察,……毗毗婆尸佛正坐七日已民,从三昧觉”。这里需要一个问题要搞清,从经文中看,毗婆尸佛是在成佛之后是对十二缘起进行了观察;那么其在成佛前是否对十二缘起进入过深入的观察呢?肯定有的,只是前后所观察的深度不同。当毗婆尸佛在成就正觉之后,才把所有的缘起问题彻底搞清楚了。而毗婆尸佛观察缘起法,经过了连续七天的禅定(三昧),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禅定可以养生,可以减少甚至阶段性地消除对于食物的攫取(与民间所说的“辟谷”并不相同)。那么禅定之中以何为食呢?按照佛教的话讲,叫“以禅乐为食”。

  下面谈谈偈颂的主要内容。汇总起来,毗婆尸佛的偈颂所讲的主要方面:

  1、洞悉因缘之法,可以帮助我们断惑证真,灭除有漏;

  2、因缘法则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消灭痛苦的方法与途径;

  3、知悉因缘法,可以使我们摆脱结缚,身心自在,并且远离魔怨。

  370经与369经应该是统一的整体,主要讲述释迦佛也是通过对因缘法的深入观察,从而悟道。(8月7日)


{返回 界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漫说《杂阿含》(卷十五)~C 第371经(食经):本经从四食的角度,阐述纯大苦聚的产生根源(即四食),即对于四食的贪爱,导致我们对于物欲的贪求与不知厌足。
下一篇:漫说《杂阿含》(卷十五)~A 第365经(见法涅槃经):重点是回答什么叫“见法般涅槃”
 漫说《杂阿含》(卷二十七)~C 715经(食经):本经叙述五盖与七觉分..
 漫说《中阿含》(卷八)~A 一、未曾有法经
 漫说《中阿含》(卷四十四)~A 一、鹦鹉经(170)
 漫说《长阿含》(卷十九)~C 五、世记经·龙鸟品
 漫说《杂阿含》(卷三十二)~E 909经为调马经。有一位调马聚落落主(..
 漫说《长阿含》(卷九)~A 一、十上经
 漫说《长阿含》(卷二)~C 六不退法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D 1109经与1110经叙述阿修罗与帝释天..
 漫说《杂阿含》(卷十六)~B 第409经~415经
 漫说《杂阿含》(卷三)~O 第82经~第87经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唯识二十论述记讲记 第十九讲[栏目:智敏上师]
 相应13经 纯陀经[栏目:相应部 47.念住相应]
 郭耀华谈科学与宗教[栏目:郭耀华博士]
 佛陀教育二十一世纪的使命[栏目:净空法师]
 明末的唯识学者及其思想(圣严法师)[栏目:唯识学研究]
 大乘起信论疏卷第三[栏目:法藏大师]
 为什么要做佛事 三、请出家人做佛事有什么用处?[栏目:法鼓山智慧随身书·生活实用]
 瑜伽师地论讲记 卷第二 (7)[栏目:瑜伽师地论讲记·妙境长老]
 彦琮 (借势弘道)[栏目:高僧大德的故事]
 对人恭敬,就是在庄严自己[栏目:给大忙人看的佛法书]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