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漫说《杂阿含》(卷十五)~L 第402经(平等正觉经):叙述若于四圣谛平等正觉,即名如来、应、等正觉。
 
{返回 界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582

  第402经(平等正觉经):叙述若于四圣谛平等正觉,即名如来、应、等正觉。

  在本经中,佛陀对弟子们说:“于四圣谛平等正觉,名为如来、应、等正觉。”这里的“如来、应(供)、等正觉”是如来的十号中的三号。这里的重点在于“于四圣谛平等正觉”一句。什么叫“平等正觉”?南传经文为“如实现正觉”。所谓如实,就是最高的真实;正觉,就是圆满的解脱,即证得佛位;而证得佛果者,便是证得最高的、究竟的真实——这种真实是否就是空与不空的辩证统一,尚有不同的说法。如果单从字面上理解(即所谓的“望文生义”),我们可以得知,当证得佛果之时,其所见的一切都是平等的、毫无差别的,而且是真实不虚的。而证得佛果的途径,首先要通过对四圣谛的参悟入手,即便是证得佛果,也同样是对四圣谛的一种完满的领悟与彻证。释迦佛在证道之后,就首先认识到了“一切众生皆可成佛”这一重大命题,在佛教的《大涅槃经》中,即宣称“一切众生悉有佛性”,声闻、辟支佛均可成就佛道(所谓“回小向大”),甚至连善根断灭的“一阐提”皆得成佛。故而中国有着“生公说法,顽石点头”的著名公案,即在这种最高的、绝对的真实中,它同时也包含着绝对的平等。而四圣谛的义理,便是通向绝对平等、绝对真实的重要途径。

  第403经(如实知经):叙述不知四谛,即为生死所驱驰。

  在佛陀时代,尤其是在佛陀完美地建立起僧团后,随着信众的增多,以四食供养佛陀及僧团之外,还兴起供养精舍,比如著名的祇园精舍、竹林精舍、鸡园精舍等等,本经中的“福德舍”,也是为国王所建赠,地处于“王舍城波罗利弗”,距竹林精舍相距应该不会太远——当然,所谓的“福德舍”与“那难陀竹园”是否是一回事,尚需研究。这里的“国王”,从辖区意义上讲,应该是频婆娑罗王,因经中有“佛在摩竭陀国人间游行”的记载。由于这些枝末细节并非本经的重点,故略带过去,不作深入的探讨。

  佛陀在一次开示中,对弟子们说:“我与汝等于四圣谛无知、无见、无随顺觉、无随顺觉者,应当长夜驱驰生死。”对于这句经文我们不能错误地解读为佛陀本人对于四圣谛无知无见,佛陀的本义是作出一种假设,那如果我们大家(包括佛陀自己)对于四圣谛不了解、不正知、不觉悟的话,就会流转轮回于生死。相反,如果对四圣谛了解得很深入、很透彻呢?经中说“于此苦圣谛顺知、顺入、断诸有流,尽诸生死……”的话,就不会有生死的束缚,“不受后有”。这里的“有”,是一种生命的续存的物质现象的存在。一般而言,了知了四圣谛,既然已经断生死流,就不会再来到世间流转轮回了(发心倒驾慈航另论)。因此作为佛弟子,当以四圣谛为修行的座标与指南。所谓“若见四圣谛,断有大流海,生死永已除,不复受后有”,即是此意。(8月26日)


{返回 界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漫说《杂阿含》(卷十五)~M 404经所述佛所觉悟无边广大,然佛陀说法,是有所选择的。
下一篇:漫说《杂阿含》(卷十五)~K 第401经(百枪经):本经用譬喻之法,叙述百岁老每日受三百枪之苦,也应堪忍其苦而闻法、修学四谛。
 漫说《杂阿含》(卷三十九)~G 1099经叙述众多比丘为佛作衣时,魔王..
 漫说《杂阿含》(卷十二)~E 第289经、290经(无闻经)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三)~A 1164经:本经思辨性比较强,主要阐述..
 漫说《杂阿含》(卷二)~A 第33经(非我经)
 漫说《杂阿含》(卷三十一)~A 《杂阿含经》卷三十一的前三经,即861..
 漫说《长阿含》(卷八)~C 善净之法
 漫说《杂阿含》(卷二十二)~A 第576经(难陀林经):经中叙述某一天..
 漫说《杂阿含》(卷二十一)~F 566经~575经:此十经均叙述质多罗..
 漫说《杂阿含》(卷十七)~R 第486经~489经(一法经)
 漫说《杂阿含》(卷三)~E 第65经(受经)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六道轮回”在心理学中怎么解释?[栏目:陈兵教授]
 上师瑜伽之四精要引导文 第四章 善巧运用 三、善巧运用之误区[栏目:上师瑜伽之四精要引导文]
 学佛要学包容[栏目:净空法师·开示集七]
 什么是正常人?[栏目:白云禅师]
 谈佛说四识住舆五受阴[栏目:许智铭居士]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