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漫说《杂阿含》(卷十七)~C 第459经:本经是佛陀与婆罗门之间的问答语录:婆罗门主张众生非自作、非他作,佛陀乃告之说众生有自作、有他作。
 
{返回 界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634

  第459经:本经是佛陀与婆罗门之间的问答语录:婆罗门主张众生非自作、非他作,佛陀乃告之说众生有自作、有他作。

  有一位婆罗门来拜访佛陀,提出他自己的观点主张:“众生非自作、非他作。”在这里,婆罗门的观点是典型的“业无造作”,即苦乐祸福等等一切幸福灾难,既不是自己所作,也不是他人所作的结果。

  佛陀不同意这位婆罗门的观点,说“如是论者,我不与相见”,意思是说如果你坚持这种观点,我们还是不见面为妥,否则会引起不愉快。婆罗门见状后又问:“众为生自作、为他作耶?”

  对于婆罗门的提问,佛陀并没有正面回答,而是问:“有众生方便界(要素),令诸众生知作(行动)方便耶?”这里的“方便界”,可理解为“引发精进行动的活力、要素”。这句话可解释为:“当有引发行动的活力,众生则知有行动的活力吗?”

  婆罗门回答说:“有众生方便界,令诸众生知作方便界。”

  佛陀说道:“若有方便界,令诸众生知有方便者,是则众生自作、是则他作。”接着佛陀又问:“婆罗门!于意云何?有众生安住界、坚固界、出界、造作界,令彼众生知有造作耶?”在这里,“安住界”作“持续行动的活力”解;“坚固界”作“对行动坚定恒久的活力”;“出界”指“引发行动完成的活力”;“造作界”即“行动界”,指作为的领域、作为的要素。

  婆罗门对此回答是:“有众生安住界、坚固界、出界、造作界,令诸众生知有造作。”

  最后佛陀得出结论:“若彼安住界、坚固界、出界、造作界,令诸众生知有造作者,是则众生自作、是则他作。”

  从上面的经文对话中,我们不难看出,佛陀运用善巧迂回的方法,使得婆罗门原先的“众生非自作、非他作”的观点不攻自破。很显然,佛陀是主张众生自作、他作的。这里的“自作”、“他作”与有我论、断灭论是完全不同的。通过对上下经文的分析,我个人以为,佛陀所讲的“方便界”,也就是使众生积极向上、奋力攫取的动力。众生之所以自作、他作,皆源于这个“活力因素”。这个活力因子佛陀虽然没有明讲,但是我们很清楚,佛陀所指的,便是我们平常所讲的无明贪欲。正是由于这个东西在暗地里悄悄的驱使,才使得我们不停地、拼命地去无偿占有、巧取豪夺,任由自己的贪婪欲望无限膨胀,直至将自己彻底摧毁。(9.12)


{返回 界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漫说《杂阿含》(卷十七)~D 第460~463经:此四经为长者瞿师罗向阿难请教有关“界”的话题。
下一篇:漫说《杂阿含》(卷十七)~B 第457经(说经):本经叙述缘于界之上中下,而思想、言语的上中下。
 漫说《中阿含》(卷二十六)~D 四、想经
 漫说《杂阿含》(卷三十四)~D 958经~964经:此七经均为婆蹉种的..
 漫说《中阿含》(卷七)~A2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漫说《中阿含》(卷七)~B 二、象迹喻经
 漫说《中阿含》(卷三)~D 四、罗云经
 漫说《杂阿含》(卷二十八)~I 786~788经(向圣经)叙述若心向于..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九)~F 1299经:本经叙述修习十善业可以上生..
 漫说《杂阿含》(卷一)~E 第16经~第25经
 漫说《中阿含》(卷四十三)~B 四、意行经(168)
 漫说《杂阿含》(卷十)~K 第270经(树经):本经重点是教导我们修习..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楞严经》轻松学 卷六(之三)[栏目:楞严经轻松学·超然法师]
 菩萨心肠+现代管理[栏目:包容的智慧]
 菩提道次第广论浅释 道前基础 造者殊胜[栏目:菩提道次第广论浅释]
 往生不久的往生者被别人控制去做坏事或害人,要如何化解?[栏目:海涛法师·佛学问答]
 有求必应[栏目:万行法语]
 顺逆境面前看修行[栏目:达真堪布·微教言·2011年]
 相应45-76经(略去)[栏目:相应部 51.神足相应]
 度母的来源及功德--认识度母法门(阿旺札巴格西)[栏目:其它善知识]
 因为了解,所以慈悲[栏目:传灯法语·乘宗法师]
 何谓无诤三昧[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