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漫说《杂阿含》(卷十七)~K 第472经(客舍经):本经以客舍中的泊宿,比喻人生的种种苦乐。
 
{返回 界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426

  第472经(客舍经):本经以客舍中的泊宿,比喻人生的种种苦乐。“譬如客舍种种人住若刹利、婆罗门、长者居士、野人猎师、持戒犯戒、在家出家,悉于中住。”一般而言,作为经营性质的旅店,其大门是时刻对外开放的,无论是南来北往者,还是男人女人、贫穷富贵,均要热情招呼,食宿周到。佛陀将旅店作为我们的色身,而将来往的各色人等,比喻成宿泊于其中的苦乐诸受。这一点与471经大体相似,在此不作多述。

  第473经、474经:叙述三受皆苦,因为一切诸行为无常变易之故。

  473经是由阿难对于佛陀所说经义的思惟疑问而产生因缘:“尊者阿难独一静处禅思,念言:世尊说三受:乐受、苦受、不苦不乐受,又复说诸所有受悉皆是苦,此有何义?”阿难的由禅思中产生疑问:为什么说诸受皆苦?它的理论根据是什么?佛陀对此的回答是:“我以一切行无常故,一切行变易法故,说诸所有受悉皆是苦。”在474经中,佛陀在前面基础上又说:“又复,阿难!我以诸行渐次寂灭故说,以诸行渐次止息故说,一切诸受悉皆是苦。”

  在这里,佛陀讲了三重意思,第一重,“诸受皆苦”的根源是产生于“行”,有行自然会产生受。这个行,具体可分为身、口、意三行,我们所说的三善行与三恶行,既然有行,就自然会产生种种善恶苦乐诸受。这个受,是浅意识的感观感受,与深层次的“识”是有差别的。而这里所说的“行”,其本质属性是“有为法”、“因缘法”,是“变易法”,是坏灭法,其短暂而非恒常。从这个意义上讲,由行而生起的受也是变动不居的,是短暂的,最终结果也是无常的,是痛苦而非快乐。第二重,“诸行寂灭”,则“诸受寂灭”。这里的“诸行寂灭”,并不是说我们费尽心思去让“诸行寂灭”,而是想方设法使我们自己的心识不起,妄念不生,是努力进行自我控制,而不是说我们如何去控制他人(外界物体)。人是现实环境中的社会性动物,不可能不受到种种“行”的影响,但我们完全可以将这种影响降低到最低限度。比如我们要吃饭穿衣,这是必须的日用品,不可能没有。但是吃什么,吃到什么程度;穿什么,穿到什么样的样式、档次,则是完全属于可控的范围。对于一个修行人而言,只要能够做到“衣能蔽体,食能果腹”,就可以了;如若在吃穿享用诸方面过多地讲究,就不是出家比丘该干的事情。有的人或许不同意我的意见,说出家人应该讲究威仪,要穿得好一点,干净整齐一点。这个本没有错,但是错解了“威仪”的本意。“威”和“仪”是两个概念,如若无“威”要“仪”何用?“威”从哪里来?它是我们平常严持净戒的自然流露,而不是靠几件光显衣袍就可以体现出来。比丘若在“戒”行上面下足功夫,自然威仪具足,令人钦敬。

  佛陀在具体回答什么叫“以诸行渐次寂灭”时,提到了四禅八定,需要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对于四禅八定,佛陀的表述是:“初禅正受时,言语寂灭;第二禅正受时,觉观寂灭;第三禅正受时,喜心寂灭;第四禅正受时,出入息寂灭;空入处正受时,色想寂灭;识入处正受时,空入处想寂灭;无所有入处正受时,识入处想寂灭;非想非非想入处正受时,无所有入处想寂灭;想受灭正受时,想受寂灭。”能够达到此四禅八定者,是名“渐次诸行寂灭”。我们讲“色禅为禅,无色为定”,前四禅为色界之禅定,而后四定为无色界之禅定,二者有所区别。初禅重于言语,二禅重于觉观,三禅重在喜心,四禅重在出入息。我们从中可以看出,进行初禅时,在身行方面已有止滤,或者只有善行而无有恶为;当进入初禅后,对言语开始静虑,然后从心理思惟方面步步强化,到第四禅时,对于“呼吸”的修习已经达到相当的高度,即“出入息寂灭”,也就是连自己的呼与吸都不再觉察了,此时方才称作是“真禅”,即进入真正的禅定境界。唯有进行高妙的禅定境界,才能使我们“诸行止息”,这便是佛陀在经中所讲的第三重意义。在没有进入禅定之前,我们所有的“行”,依然是无法止息的;行无法止息,受亦无有停歇,从而苦受乐受等诸受,其产生亦属必然之事了。(9月21日)


{返回 界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漫说《杂阿含》(卷十七)~L 第475经~479经:475经叙述过去毗婆尸佛如何观察三受;476经叙述某位比丘如何观察三受。
下一篇:漫说《杂阿含》(卷十七)~J 第471经(虚空经):本经叙述空中有种种风,而人生则会有种种苦乐之感。
 漫说《中阿含》(卷二十六)~C 三、愿经
 漫说《杂阿含》(卷三十一)~G 887经至889经三经主要叙述何为“信..
 漫说《中阿含》(卷六)~C 三、教化病经
 漫说《杂阿含》(卷二)~C 第37经(我经)、38经(卑下经)..
 漫说《长阿含》(卷四)~C 佛陀灭度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三)~J 1173经:本经主旨是教导我们应认清一..
 漫说《杂阿含》(卷十八)~E 第499经(石柱经):本经以大石山喻比丘..
 漫说《长阿含》(卷十五)~D 二、究罗檀头经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五)~D 1212经至1221经共十经之中,都有..
 漫说《杂阿含》(卷一)~E 第16经~第25经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佛教的正信与正行[栏目:净慧法师]
 摄大乘论讲记 第三二卷[栏目:净界法师]
 醉眠醒卧不归家,一身流落在天涯;祖佛位中留不住,夜来依旧宿芦花。[栏目:千江映月·星云说偈]
 人以事显[栏目:万行法师]
 1747 两卷无量寿经宗要(新罗 元晓撰)[栏目:《无量寿经》之注疏]
 笑看庭前花开落,漫随天外云卷舒[栏目:在闹市中修行]
 为了利益众生而流通法物,在此过程中赚取基本的生活费用,也是造地狱的因吗?[栏目:索达吉堪布·问答释疑]
 杂阿含经卷第十二(二九三)[栏目:杂阿含经]
 《教观纲宗》[栏目:佛教典籍简介]
 佛头著粪 又遭奇辱[栏目:金山活佛]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