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圣者言教 第五课(十四)以慈心饶益众生
 
{返回 圣者言教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920

圣者言教 第五课(十四)以慈心饶益众生

【复次如何饶益?应以安乐直接饶益、善法间接饶益。】

诸母众生于我有无量恩德,我该如何饶益他们呢?要做到两个方面:以安乐直接饶益、善法间接饶益。我们时时要立这样的誓。

细致想想,一切父母众生没有一个不希望自己获得快乐,所以我们直接让他获得快乐,就是对众生的饶益。要获得快乐,就必须具足快乐之因——善法,因此我们可以用善法来间接饶益一切众生。

现前由于我们自己还未脱离轮回苦海,尚处于行道之中,直接饶益众生的力量不足,所以前者对我们而言可能很困难。有时候我们可能给一两个有情众生带来一些短暂的快乐,但是为天下所有一切众生直接带来快乐,恐怕现前还没有这个能力,所以用善法间接利益众生更为重要。也就是说,依行持善法消尽三界六趣一切父母曾经造作的业及习气,使一切众生具足安乐之因,进而获得快乐。在修行过程中,这不仅仅是我们内心的一个愿望,还应该在行为中尽量做到。

【如是思维:我必安置彼等母亲于安乐及安乐因之善法,即是悦意慈心。】

所以平常在见到众生享受快乐、行持善法的时候,我们不应起嫉妒心,而应祝愿这些众生能获得更大的快乐,行持更大的善法。这就是慈心。由于众生习气烦恼沉重的缘故,有时候对他人的快乐、成就难免产生嫉妒心。此时应思维,我们修行佛法的目的是令一切众生离苦得乐,回报无始时来众生对我们的恩德。现在这些众生依靠自己的力量获得了快乐,我怎么能对他们心生嫉妒呢?我应该生起欢喜心才对。所以无论对亲人还是怨敌,在他们获得快乐、从事善法的过程中,我们在不产生嫉妒的同时,更应发愿,愿所有一切父母得到更大的快乐、行持更大的善法。


{返回 圣者言教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圣者言教 第五课(十三)以修行正法回报母恩
下一篇:圣者言教 第五课(十五)以悲心拔众生苦
 圣者言教 第二十二课(四)信心圆满是成办解脱的必备条件
 圣者言教 第八课(十五)彼此产生矛盾的根源
 圣者言教 第二十四课(十五)观修无常而励力修法
 圣者言教 第二十九课(十四)外境的显现取决于内心
 圣者言教 第六课(一)调伏内心才是真正的功德
 圣者言教 第二课(六)闻思修与调伏内心
 圣者言教 第七课(四)略说显密之差异
 圣者言教 第九课(十)佛法需要创新吗
 圣者言教 第十七课(十六)何谓四身
 圣者言教 第七课(十)何谓密咒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时刻保持一颗积极进取的心[栏目:听李叔同讲禅]
 善的链条(仁者)[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表面上修行没有多大意义[栏目:达真堪布·微教言·2011年]
 心念与命运(一)第七章 心念与轮回 生死轮回,确有其事[栏目:心念与命运·第1册]
 宗教之可交换性与都市佛教研究(肖尧中)[栏目:佛教与都市]
 法句经讲记(九)[栏目:传道法师]
 大品第八 颠倒论[栏目:无碍解道·大品]
 百论释义破空品第十[栏目:其它]
 故道白云 14.渡过恒河[栏目:故道白云]
 敬老尊贤[栏目:观念·圣开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