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漫说《杂阿含》(卷十八)~F 第500经(净口经):本经叙述佛子应当依净命而自活,不可依邪命而求食。
 
{返回 界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831

  第500经(净口经):

  本经叙述佛子应当依净命而自活,不可依邪命而求食。

  本经的重点,是阐述出家人应该以什么样的态度立身存命的问题。从我个人角度来看,这部经对于出家师付来说,可谓具备相当的指导意义。

  经中叙述舍利弗尊者一时居止于迦兰陀竹园,有一位外道出家女众从王舍城内出来,见到舍利弗“坐一树下食”,便问到:“大师,你在吃饭吗?”舍利弗回答说是啊,我正在吃饭。这位出家尼见状,就一连提出四个问题:“沙门下口食耶?”、“仰口食耶?”、“方口食耶?”、“四维口食耶?”

  对于此四个问题,舍利弗均给予了否定的回答。舍利弗为什么否定它们?这个需要对上述四句问话的含义稍加了解。我们可以从经文中舍利弗详细的回答中找到答案:

  1、下口食。“诸所有沙门、婆罗门明于事者、明于横法、邪命求食者,如是沙门、婆罗门下口食也。”

  2、仰口食。“若诸沙门、婆罗门仰观星历,邪命求食者,如是沙门、婆罗门则为仰口食也。”

  3、方口食。“若若诸沙门、婆罗门为他使命,邪命求食者,如是沙门、婆罗门则为方口食也。”

  4、四维口食。“若有沙门、婆罗门为诸医方种种治病,邪命求食者,如是沙门、婆罗门则为四维食也。”

  若从字面上理解,“下口”就是低头吃饭,“仰口”就是仰面而食,“方口”即脸朝四方而食,“四维口”是指上下四维,也就是东张西望,看人脸色吃饭。这位出家尼所谓的潜台词是问舍利弗:你们佛教出家众是指靠什么吃饭?在他们看来,一切沙门出家众无外乎就靠四种手段谋生,即下口食、仰口食、方口食与四维口食。而此四种存命方法,恰恰为佛教所反对的,被斥为“四邪命食”。

  下口食:即“明于事者,明于横法”。“明于事者”就是靠一些很低级的技能以谋取生活来源的人;“明于横法”就是喜欢动歪脑筋或欺骗手段来活命者。二者结合起来,泛指那些倚靠不正当手段去谋取生活资本的人群。当前网络十分发达,有些人不喜欢劳动,就开始动脑筋盗取别人的QQ密码、银行帐号等手段,却骗取他人的信任,然后套图他人钱财。

  仰口食:仰口就必须仰脸,因此口便转义为脸。仰脸做什么?古代印度流行占星术,所谓“仰观星历”,用观察星宿的位置移动和明暗色泽来预卜吉凶。这在中国古代也很流行,历朝历代都设有专司天文星宿的官员,如果哪个方向出现了帝王之气,天文官马上就密奏当朝皇帝,火速派人前往剿灭。而仰口食若扩展开来,诸如相面、相手、排八字、算卦测字看风水之类,均属于仰口食之列,都属于“邪命”,不是出家人本份之事。

  方口食:吃饭时东张西望,看施主的脸色吃饭。主人高兴了,就得意忘形,大口吃饭;主人郁闷了,便大气不敢出,处处小心谨慎,如履薄冰。毛泽东在《反对党八股》里有句话,叫“看菜吃饭,量体裁衣”,它的反面意思便是见风使舵,端人饭碗,替人说话;拿人钱财,替人消灾。如果真的能替人说几句好话,真能替主子消灾,倒也无妨;问题是我们有时候竟是巧言令色,曲媚溜须,糖衣炮弹一发接着一发。当主子的一开始也算正气十足,对“亲贤臣远小人”古训记得很牢。可是轿子一旦坐久了,便飘飘然起来,还真以为自己是“老子天下第一”,样样都比别人强三分。如此一来,抬轿子的人自然是愈见增多,连靠造反起家的东王杨秀清也坐起四十八人抬的大轿子。事实上,靠“方口食”爬上去的并不见得有什么好结果,如当年苏秦也曾“并相六国”,“昆弟妻嫂侧目不敢仰视,俯伏侍取食”,可是何等的威风,然其最终却落得被车裂于市的下场。然世态炎凉,苏秦见其嫂状,笑谓其嫂曰:“何前倨而後恭也?”嫂委蒲服,以面掩地而谢曰:“见季子位高金多也。”苏秦喟然叹曰:“此一人之身,富贵则亲戚畏惧之,贫贱则轻易之,况众人乎!”(见《史记·苏秦列传》)从这段对话中,世人往往从有利于自己的立场出发,导演出许多匪夷所思的势利闹剧,大约是人之趋利本性吧(佛教称之为“无明”)。

  四维口食:四维是指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其意与“方口食”有些接近。不过舍利弗还是将“诸医方种种治病”纳入其中,有其一定道理。佛教讲五明,所谓“医方明”便是其中之一(声、因、内、医方、工巧)。为人医病解人苦痛本来是好事,佛陀便被誉为“大医王”(精神疗治)。但是如果仅仅靠医术行医治病,却不是出家人的本份,因为世间名医高士无数,出家人若视行医为其主业,则有舍本之嫌。倘若出家者以行医为谋生手段,则完全与出家初衷背道而驰。

  以上四食被称作“四邪食”,并非出家人所为。那么什么是出家人的“正食”,即什么是出家人应该干的份内事?答案便是舍利弗所说的“以法求食而自活”,也就是出家尼所赞叹的“净命而活”。所谓“净命”,就是不要忘记自己的使命,把先解决个人的问题放在头等大事的位置上,而不要将大量宝贵的时间浪费在一些无足轻重的琐事上面。人生短促,也就是几十年的光阴。除去一头一尾,一辈子能集中精力做点事情的,也就是二十年光景。倘若我们将这短暂的二十年浪费在可有可无的琐碎小事上,岂不是十分可惜?(10.21.)


{返回 界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漫说《杂阿含》(卷十八)~G 第501经(圣默然经):经中叙述目犍连将他所得的神通力,归功于如来的恩惠。
下一篇:漫说《杂阿含》(卷十八)~E 第499经(石柱经):本经以大石山喻比丘修心,四方之风无能倾动,便得离贪瞋痴,得正解脱。
 漫说《杂阿含》(卷二十三)~C 604经(阿育王因缘经)
 漫说《中阿含》(卷三)~E 五、思经
 漫说《长阿含》(卷十二)~D 二、自欢喜经
 漫说《中阿含》(卷二十九)~H 八、八难经
 漫说《中阿含》(卷五十七)~A 一、箭毛经(上)(207)
 漫说《长阿含》(卷十一)~B 佛对伽罗楼尼乾子的预言
 漫说《中阿含》(卷二十九)~F 六、瞻波经
 漫说《杂阿含》(卷二十八)~C 754~757经(舍利弗经)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四)~G 1185经:本经叙述洗浴自心之法。..
 漫说《杂阿含》(卷二十一)~A 第559经(迦摩经):本经为迦摩尊者与..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传教 Buddhist Missionaries[栏目:佛教徒信仰的是什么 What Buddhists Believe?]
 《入中论》第五次课程 第九讲之:怎样的努力能算精进[栏目:入中论讲记·110]
 禅者的初心 第二部 在修行的道路上 8 限制自己的活动[栏目:铃木俊隆]
 如何一门深入?[栏目:圣严法师答疑]
 福慧 资粮[栏目:洛桑陀美仁波切]
 废老尚青[栏目:觉世论丛]
 韩清净居士文集[栏目:慈氏学·专题栏目]
 35.云何布施生禅波罗蜜?[栏目:大智度论·四百问答]
 禅宗公案:商那和修尊者的付法因缘[栏目:道坚法师]
 禅者的感恩[栏目:达照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