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漫说《杂阿含》(卷二十二)~C 582经(罗汉经)
 
{返回 界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594

  582经(罗汉经):本经与581经大体相似,不作多述。

  583经(月天子经):本经带有一定的故事情节:阿修罗王将月天子屏障(也就是月食),月天子十分恐怖,就到佛前皈依。阿修罗王闻佛说偈,当即释放月天子。由于本经没有过多地阐述佛理,故略。

  584经(族本经):经中叙述佛陀于母、妻、子之牵缠而得解脱。

  有一位天子前来请教佛陀:“为有族本不?有转生族耶?有俱相属无,云何解于缚?”很显然,这位天子在询问佛陀的身世情况,比如说是出身哪个种族,有无亲人眷属之类。

  佛陀对此回答说:“我无有族本,亦无转生族,俱相属永断,解脱一切缚。”意思是说佛陀已经远远超越了任何种族,也没有任何亲属和家眷。对于佛陀而言,他已经摆脱了一切世间烦恼的束缚。我们常说的“出家无家”,即是此理。并不是说出家后什么都没了,而是我们已经不能用世俗的那一套来衡量家庭出身。

  对于什么叫“族本”、“转生族”等问题,佛陀的回答是:

  母为世族本,妻名转生族,子俱是相属,爱欲为坚缚。

  我无此族本,亦无转生族,俱相属亦无,是名脱坚缚。

  佛陀在这里的所说的“族本”等名词,与天人所请教的已不是完全同义的概念。族本就是父母的种姓,即自己的身世来源;转生族是指下一代子嗣而言,指有没有后代(一般是指儿孙);“有俱相属无”是说你有没有诸如儿子之类的后代,因为儿孙负责传宗接代、延续家族的香火。对于佛陀来说,世俗的种种亲情与感情,都是一种“坚缚”,对于上求解脱者而言,这无疑是一种障碍。佛陀能够抛弃王位而出家,可以说都把这些世俗的情感都彻底地净化了。但我们不能说出家人绝情绝义,事实上恰恰相反,出家乃行大孝大善,他不仅使自己获得了无上有法益,同时也使自己的亲眷都获得了一定的法缘。有句成语叫“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现在它变成了贬义,可是就其本义来讲,却是一句实实在在的真话,从中可以看出离家修道对于亲朋眷属是何等的重要。

  585经(独住经):本经叙述佛陀独住,既无欢喜亦无烦恼。

  曾经的一段时间,佛陀住“释氏优罗提那塔所”。此时,佛陀“新剃须发,于后夜时结跏趺坐,直身正意,系念在前,以衣覆头”。这句经文向我们传递了很多宝贵的信息。比如说,从“新剃须发”来讲,佛陀住世时是有胡须的,而且佛陀也并非我们观念中的留着长头发,或许和现在的僧人形象一样,也是将头发剃除干净。其次,佛陀入禅定时,是“正身正意”,这是修禅必须保持的一种坐姿与意念方式。最后,佛陀“以衣覆头”,说明在野外进入禅定时,必须要将头护住,因为佛陀是“新剃须发”,此时护头非常重要,否则在深夜里便有可能着凉受寒。

  此时有天神看到佛陀这般,便问道:“沙门忧耶?”佛陀回答道:“何所忘失?”意思是说他没有烦忧。

  天神又问:“沙门为欢喜耶?”佛陀回答“为何所得?”也就是没有忧愁,也没有欢喜。

  天神问道:“为离诸烦恼?为无有欢喜?云何独一住?非不乐所坏?”天神此时很疑惑,不禁就问道:您是已经远离了烦恼,还是根本就没有快乐而言呢?你一个人在这里独坐,难道是遇到了什么不愉快的事情了么?

  佛陀回答是:“我无恼解脱,亦无有欢喜;不乐不能坏,故独一而住。”既无忧愁亦无快乐与欢喜,当然也不可能是为烦忧所困扰。对于佛陀来说,他已经远离了所谓世间的喜乐而获得了清净的禅定快乐。在佛陀看来,“烦恼生欢喜,喜亦生烦恼,无恼亦无喜,无神当护持”。烦恼与欢喜是相生互存的关系,无论是烦恼还是欢喜,都是痛苦之源。而无忧无喜,才是最上的安详与快乐。(12.7)


{返回 界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漫说《杂阿含》(卷二十二)~D 586经(利剑经)
下一篇:漫说《杂阿含》(卷二十二)~B 578经(惭愧经):本经叙述惭愧心为世之稀有。
 漫说《杂阿含》(卷二十)~A 第537~545经:此九经皆叙述四念处,..
 漫说《中阿含》(卷十四)~A 一、大天柰林经
 漫说《杂阿含》(卷十)~K 第270经(树经):本经重点是教导我们修习..
 漫说《杂阿含》(卷二十四)~E 第617经:在本经中,佛陀以生动形象的..
 漫说《中阿含》(卷三十)~A 一、行欲经
 漫说《中阿含》(卷九)~C 三、郁伽长者经(上)
 漫说《中阿含》(卷四十二)~A1 一、分别六界经
 漫说《杂阿含》(卷三十三)~C 924经叙述世间恶马八态及恶丈夫八过。..
 漫说《中阿含》(卷二十一)~C 三、说处经
 漫说《长阿含》(卷十)~A 一、三聚经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爱与快乐的源泉[栏目:修行笔记]
 对新僧教育的一点看法(释广声)[栏目:佛教与教育]
 吉祥尊者简介[栏目:自然的代价]
 析“信、解、行、愿”在实践[栏目:了法法师]
 为何放生?如何放生?[栏目:圣严法师答疑]
 浅论出家的真实意义(源军)[栏目:其它]
 光明之旅 第一章 痛苦与解脱[栏目:光明之旅·慈成加参仁波切]
 为什么不直接看佛经说的,而要善知识引导?[栏目:传喜法师·信众问答]
 浙江大学问答[栏目:索达吉堪布]
 三乘修行的次第(苏曼噶旺仁波切)[栏目:其它善知识]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