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略谈佛教的信仰观
 
{返回 陈星桥居士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981

略谈佛教的信仰观

  佛教非常重视信仰问题,认为“信”是一种善的表现,为修学佛法的基础。《大智度论》说:“佛法大海,信为能入,智为能度。”在菩萨五十二个阶位中即以“十信”为首。佛教是一种崇尚出世智慧、强调修证实践的宗教,其信仰者必须通过学法与修行,逐步消除疑心的障碍,纠正基于种种错误认知的“迷信”、“邪信”、“愚信”,减少信仰的盲目性,使之不断升华,趋于“净信”“正信”和“智信”。
  宗教信仰是神圣的,多具有强烈的排他性,佛教信仰也不例外,有着它“不共”的特殊内涵。作为佛教徒,“信”的内容很多,主要分为三个方面:一、信佛,相信教主释迦牟尼佛是彻底觉悟得人生真谛的智者、解脱了一切烦恼的圣人,而不是什么“神”;相信众生皆有佛性,每个人通过学佛,都可成佛,成就佛的无量功德。二、信法,相信佛陀所说之法,依之修行有大利益。信法必须知法。佛法的核心理论为“四谛”、“十二因缘”和“三法印”,认为宇宙万象无不是因缘条件的聚散离合,遵循着一定的因果规律,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没有永恒者或所谓的创造神。从精神层面上看,一切外境都是无常之幻相。只有离贪去执,才能从虚幻生死中解脱出来。落实到修行方法上,则包括戒律、禅定乃至如何做人处事等八万四千法门。三、信僧伽,这里的僧伽通常指圣贤僧和由团结和睦、共修佛法的人士组成的佛教教团。信僧伽是延续佛法、自利利他的修行榜样,亲近、维护,从其学道,必有很大的功德。因此,成为佛教徒的基本条件就是要奉行三归,即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
  应当强调的是,佛教信仰的排他性绝不意味着言行脱离社会,与世格格不入。修行佛法一般分为五个阶段,“人”、“天”阶段要求信徒修行世间善法,行五戒、十善;“声闻”、“缘觉”阶段则主要修出世解脱法;“菩萨”阶段则着重于慈悲济世,广度众生。可见,佛教的精神特色恰是立足社会,净化社会,这也是大乘佛教和我们今天提倡的人间佛教的思想。正因如此,佛教以其和平、智慧的教义,经无数高僧大德的弘扬、实践,千百年来给广大民众以极大的慰藉,并大大地丰富了人类的文化。
  人类社会在近代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给历史悠久的佛教以巨大的冲击。当此之时,各国各地出现了不少因地制宜、因机施教的具有佛教背景的新型教团或新兴宗教,这十分正常,不一定是坏事。但广大佛教徒和广大民众应特别警惕那些打着佛教旗号,或剽窃佛教的某些名词术语加以曲解利用的邪教。如清海无的“观音菩萨修行法门”、卢胜彦的“灵仙真佛宗”和李洪志的“*轮功”就被两岸佛教界人士明确斥之为附佛外道和邪教,尤其是“*轮功”,鱼目混珠,祸害佛教非浅,危害社会、危害国家更是有目共睹。这说明在当代研究和弘扬准确的佛教义理和知识、确立纯正的佛教信仰是多么的重要!现在,中国佛教协会和香港《大公报》联合创办《佛陀的世界》专版,诚可谓利国利教利民的一大善举!
  (原载香港《大公报》2001年11月4日)

 


{返回 陈星桥居士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略谈佛教的健康观
下一篇:弘法利生,促进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律宗
 慈悲与爱的比较研究
 韩国佛教与天台宗
 佛教的圣物--舍利
 略论“人间佛教”
 佛像被盗
 佛教“气功”概说
 哈尔滨普照寺巡礼
 石家庄佛教胜地记游
 佛教称谓漫谈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Secrecy And Publicity[栏目:The Gospel Of Buddha]
 百年中国佛教之回顾与展望——评陈兵、邓子美《二十世纪中国佛教》[栏目:吕建福教授]
 年轻时曾做见不得人之事,生活非常压抑,请问该如何?[栏目:答疑解惑·净空法师问答]
 《金刚经》系列开示 86[栏目:常福法师]
 青稞被[栏目:行者随笔]
 安住身心 身心安住[栏目:妙境法师]
 花开感恩[栏目:菩提洲·佛子心语]
 四念处内观智慧禅法 定·平衡诸根力[栏目:舍弃我禅师]
 酸葡萄[栏目:高处不胜寒·迷悟之间 ]
 五百罗汉 030、迦那提婆尊者[栏目:五百罗汉]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