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漫说《杂阿含》(卷二十四)~B 在609经中叙述了如住于四念处之集灭观的话,就能住于无所依。
 
{返回 界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416

  第605经,佛陀对比丘说:“有四念处。何等为四?谓身身观念处,受、心、法法观念处。”在606经中,佛陀说“于此四念处修习满足,精勤方便,正念、正知,应当学!”强调了比丘修习四念处的重要性,即“应当学”。而在607经中,佛陀将四念处纳入到“一乘道”的范畴之内,说“有一乘道,净诸众生,令越忧悲,灭恼苦,得如实法”,说明四念处可以解决生老病死的诸多问题,而重点在于消灭恼苦,使我们获得身心的清净圆满。第608经佛陀将修习四念处比喻为一种“甘露法”,即“若比丘离四念处者,则离如实圣法,离如实圣法者,则离圣道;离圣道者,则离甘露法”;相反,对于四念处如果不离不弃,则是从上圣法之道,走上甘露法之道,从而获得最高的精神解脱。

  在609经中叙述了如住于四念处之集灭观的话,就能住于无所依。“我今当说四念处集、四念处没。”这里的“集”,就是对身受心法的细微观察,即它们产生乃至形成的起因和源头究竟在什么地方。从色身以及心念方面上说,我们对于饮食的嗜好与贪婪,对于美色享受的偏爱与执著,对于意识之流的回味隽永,如此等等。“食集则身集,食灭则身没”;“触集则受集,触灭则受没”;“名色集则心集,名色灭则心没”;“忆念集则法集,忆念灭则法没”。这些都是对于如何修习四念处的法门要素。

  而在610经中,将如何修习四念处进一步细化,“云何修四念处?谓内身身观念住,精勤方便,正智正念,调伏世间忧悲;外身、内外身观住,精勤方便,正念正知,调伏世间忧悲。”这里谈到所谓的“外身”、“内身”,就是以自身为标准,将自身区划为内与外(诸如此类的,尚有“内法”、“外法”)。无论是内身外身,还是内法外法,都是人为划分的一种标准而已,属于权宜之法。但是反过来说,正是由于这种划法,却有助于我们对于起心动念的细微分别,从而有助于我们留住善念而弃绝恶念,留存善法而蠲除不善之法。因此在611经中,佛陀说“有善法聚、不善法聚”,修习四念处为善法,远离四念处为不善法。细分一下,不善聚法乃为五盖,即“贪、嗔、睡眠、掉悔、疑”。如上所述,修习四念处的功效远不止这些,佛陀在612经作譬说:“如人执持四种强弓,大力方便射多罗树影,疾过无阂”,形容强弓速度之快。而佛陀的四种声闻弟子如若“增上方便,利根智慧”,听闻了如来所说之法,也会“智慧明利”,“尽底受持,无诸障阂”。那么如来为四种声闻在如来座下听闻了何种法?乃是四念处也。(元月10日)


{返回 界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漫说《杂阿含》(卷二十四)~C 在第613经中,佛陀把四念处纳入“善聚”,并叙述何为不善聚。
下一篇:漫说《杂阿含》(卷二十四)~A 围绕着“四念处”法门而反复重申四念处的极端重要性
 漫说《杂阿含》(卷六)~E 第133~138经
 漫说《杂阿含》(卷四)~M 第102经(领群特经)
 漫说《杂阿含》(卷二十八)~G 770经讲述八邪道与八正道的差别,所谓..
 漫说《中阿含》(卷二十二)~A 一、秽品经
 漫说《杂阿含》(卷五)~E 第107经(长者经)
 漫说《杂阿含》(卷十六)~F 第435~437经:此三经所述为修学次第..
 漫说《杂阿含》(卷十五)~G 第379经(转*轮经)
 漫说《杂阿含》(卷八)~L 第218经(苦集灭经):世尊为对弟子们宣说..
 漫说《长阿含》(卷十二)~F 戒清净
 漫说《长阿含》(卷十一)~B 佛对伽罗楼尼乾子的预言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入佛“三知”[栏目:明海法师]
 佛示涅槃警世人[栏目:传喜法师]
 永嘉禅法 第九章 初禅修证法[栏目:达照法师]
 “摩诃萨”的七种意思(宣化上人)[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印度早期宗教源流略讲(于晓非)[栏目:其它]
 五百罗汉 248、尼驮伽尊者[栏目:五百罗汉]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