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漫说《杂阿含》(卷二十六)~A 642经:叙述三无漏根。此三无漏根分别为未知当知根、知根与具知根(无知根)。
 
{返回 界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920

  漫说《杂阿含》(卷二十六)

  642经:叙述三无漏根。此三无漏根分别为未知当知根、知根与具知根(无知根)。

  1、当知未知根:入于见道的刹那时,对于无始以来的生死,而欲知未曾知道的四谛之法,而生起的意、乐、善、舍、信、勤、念、定、慧等九根,称为未知当知根。

  2、知根:由于修道预流果,乃至阿罗汉向的六个阶段的圣者,已知道四谛之法,而欲断而生起的九根,称作知根。

  3、具知根:于无学道,也就是成就阿罗汉以后所生的九根,称作具知根。

  本经中佛陀所说的偈语也很重要:

  觉知学地时,随顺直道进,精进勤方便,善自护其心。

  如自知生尽,无碍道已知,以知解脱已,最后得其知。

  不动意解脱,一切有能尽,诸根悉具足,乐于根寂静,

  持于最后身,降伏众魔怨。

  643经~645经:本经分别叙述预流果(须陀洹果)和阿罗汉果。

  643经(五根):“有五根。何谓为五?谓信根、精进根、念根、定根、慧根。”根为有力故,并能增长故。信等五根,善能生起一切善法之故。得五根,断三结,便得预流果。

  644经(须陀洹):如比丘能对于五根如实善观察,“如实善观察者,于三结断知,谓身见、戒取、疑,是名须陀洹。不堕恶趣法,决定正向于正觉,七有天人往生,究竟苦边。”从这里可得知,知五根断三结,得预流果(须陀洹果)没问题,这里有个前提,就是需要对于五根进行“如实善观察”。须陀洹只是证道中的一个过程,已入圣流,需要七次往返于人天之中轮回修习,方可最后“究竟苦边”。因此有的也将须陀洹果称作“初果罗汉”。

  645经讲述阿罗汉的修习,即“于此五根如实观察者,不起诸漏,心得离欲解脱,是名阿罗汉。”从预流的须陀洹,到四果的阿罗汉,都是从观察五根入手。但是阿罗汉修得很彻底,做到了“不起诸漏”,且能“心得离欲解脱”。不仅如此,按照本经中的表述,阿罗汉同时也做到了“诸漏已尽,所作已作,离诸重担,逮得己利,尽诸有结,正智心善解脱。”从个人烦恼上讲,阿罗汉已是完全断除干净,没有丝毫的牵挂与羁绊。(2月12日)


{返回 界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漫说《杂阿含》(卷二十六)~B 646经叙述对信等五根的解说
下一篇:漫说《杂阿含》(卷二十五)~B 第641经(阿育王施半阿摩勒果因缘经)
 漫说《中阿含》(卷三十四)~E 五、至边经
 漫说《杂阿含》(卷八)~L 第218经(苦集灭经):世尊为对弟子们宣说..
 漫说《中阿含》(卷十五)~B 二、转轮王经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九)~V 1316经:本经叙述如果具足戒与智慧,..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一)~G 1138经:本经叙述佛劝迦叶为大众说法..
 漫说《杂阿含》(卷十六)~F 第435~437经:此三经所述为修学次第..
 漫说《杂阿含》(卷八)~N 第223~225经(断经)
 漫说《中阿含》(卷二十三)~B 二、知法经
 漫说《中阿含》(卷六十)~A 一、爱生经(216)
 漫说《杂阿含》(卷十五)~K 第401经(百枪经):本经用譬喻之法,叙..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夜判官[栏目:鬼道众生的故事-中国篇]
 请问《亲友书》中光明王的眷属光吉祥菩萨看到娑婆世界的污秽和清净后忍不住哭了起来,那么为何菩萨也看到的..[栏目:生西法师问答]
 忏悔业障[栏目:达真堪布]
 对那些造业的人,我们应该怨恨他们吗?[栏目:达真堪布·学修问答]
 唯识与唯了别——一个“唯识学”基本问题的再诠释[栏目:唯识学研究]
 净宗七祖省常大师[栏目:净宗祖师传记]
 米觉多杰教言(第五天)[栏目:狮吼音·开示集]
 《佛说盂兰盆经》讲记(1~9)[栏目:傅味琴居士]
 情到深处人孤独 第五章 如何在无常中相爱?[栏目:黄威南居士]
 觉者之言 第三谛 苦之灭圣谛[栏目:三界智尊者]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