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漫说《杂阿含》(卷二十八)~A 《杂阿含》的二十七卷重点讲五盖与七觉支,二十八卷则重点阐述八正道。
 
{返回 界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860

漫说《杂阿含》(二十八)

  (卷二十八)   

  《杂阿含》的二十七卷重点讲五盖与七觉支,二十八卷则重点阐述八正道。八正道又称八圣道,因为此八种修持法门,是通向圣域的解脱大道,故名为“圣”。八正道以正见为始,以正定为终,实际上它们之间是有先后次序的。为何将正见置于首位?因为无论出家居家,若无正见,便很难生起正信,而后的诸多事项,亦会受到太多的羁绊。故而在748经中,将正见形容为“初升的太阳”,若无初日,自然无中日:“如日出前相,谓明相初光”。“明相”就是黎明前的曙光,当我们看到明相之时,就知道天快亮了,黑暗将终,而光明将至。这个正见,就好比黎明前的曙光,“如是比丘正尽苦边、究竟若边前相者,所谓正见”。为什么这样说?因为八正道虽为整体,但是后七道乃是以正见为基础,因为“彼正见者,能起正志、正语、正业、正命、正方便(正勤)、正念、正定”之故,故而正见有其特殊的地位,乃是属于智慧层面。

  749经叙述八正道的重要性:若以无明为前相,就会生起八邪道;若以明为前相,则能生起八圣道。这里的“无明”,我们一般理解为对生命缘起的茫然无知,或者对宇宙真相的错乱认识。无明会生起系列的恶不善法,因为本身都是糊里糊涂的,因此诸如“无惭、无愧”以及诸多的邪知邪见之类的自然会尾随而至,这是由此及彼的必然规律。在750经中说“诸恶不善法生,一切皆以无明为根本,无明集、无明生、无明起”,就很好地说明了这个问题。为什么无明有这么大的能量?因为它会导至我们根本分不清孰善孰恶,乃至分不清“有罪、无罪,下法、上法,染污、不染污,分别、不分别,缘起、非缘起”。正是由于无明在暗中起作用,与八正道相对立的八邪见也应运而生。

  在751经中,佛陀对弟子们说:“若在家、若出家而起邪事者,我所不说。所以者何?若在家、出家而起邪事者,则不乐正法。何等为邪事?谓邪见乃至邪定。”从这里我们似乎可以这样说:身为真正佛弟子,无论是出家与居家,都会奉事于八正道;如果身为佛弟子去“起邪事”,那么就可以判定其并非佛弟子,或者是假冒佛弟子。真正佛弟子是乐于善事,乐于正道,而耻于恶,耻于邪道,并喜乐于正法。(3.12.)


{返回 界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漫说《杂阿含》(卷二十八)~B 第752经叙述若能修习八正道,便可断除五欲。
下一篇:漫说《杂阿含》(卷二十七)~I 743经(慈经):本经是诸比丘造访外道,听闻外道的一番似是而非的歪理邪说。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一)~J 1141经:本经即佛陀劝迦叶穿“坏色轻..
 漫说《长阿含》(卷十六)~B 坚固经
 漫说《杂阿含》(卷三十二)~J 916经 刀师氏来到佛所,佛陀问他....
 漫说《中阿含》(卷三十七)~B 二、郁瘦歌逻经
 漫说《杂阿含》(卷七)~E 第172经(当断经)、第173经(过去当断..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八)~C 1275经、1276经:此二经是天人向..
 漫说《中阿含》(卷十一)~C 三、四洲经
 漫说《杂阿含》(卷四)~K 第100经(佛陀经)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一)~K 1142经:摩诃迦叶尊者长期住于阿练若..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二)~M 1160经:本经为佛陀向婆罗门讲述清净..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第三十章 中国佛教的直觉论 第一节 中国佛教直觉思维重要词语的界说[栏目: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当面错过—法顺[栏目:文殊菩萨·感应录]
 清净佛子[栏目:梦参法师]
 第三册 菩萨行证 第四课 观世音菩萨的化世因缘[栏目:佛光教科书 第三册]
 瑜伽师地论讲记 卷第二十五 (7)[栏目:瑜伽师地论讲记·妙境长老]
 44.问曰:如何名为福处?[栏目:大智度论·四百问答]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