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漫说《杂阿含》(卷二十九)~D 807经~808经:此二经经叙述佛陀坐禅二月,修出入息念,禅觉后,于众开示其所证。
 
{返回 界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824

  807经~808经:此二经经叙述佛陀坐禅二月,修出入息念,禅觉后,于众开示其所证。曾经有一段时间,佛陀住于拘萨罗国的奢能伽罗林中。有一天,佛陀对弟子们说:“我欲二月坐禅,诸比丘勿复往来,唯除送食比丘及布萨时。”此处所讲的,便是佛陀在作为期两个月的短期闭关禅修——称佛陀为“闭关”,这种说法可能极不准确,姑且形容之。现如今的大丛林,一般均设有闭关房。闭关有多种,比如说修净土念佛,有修禅定,有修密的,也有阅藏或研究经典。当然,闭关也有不少讲究,比如说闭关必有护关(送饭,了解关内情形),且素食、止语与禁足(不能走出关房)。在闭关的时间上也没有特殊的要求,最短为七日,最长为此生不出关房。我们常见的一般为三年半和六年半时间,有的老法师在一生之中还数次闭关。

  为什么要闭关呢?关于这种问题也有不同理解。如果笼统地说,便是为了断烦恼和了却生死的束缚——这种说法可能过于空泛。根据我个人的理解,大凡闭关总是有一定的目的性,也就是动机是否纯正。如果闭关是为了图谋今后有更大的前途与发展,则属动机不纯。据普陀山志记载,印光大师、太虚大师皆曾数度于山中掩关。这种掩关方式,窃以为是解决在修持道路中遇到的一些难以参透的问题,于是抛却杂务专心致力于精进思惟。我们不能说闭关者人人皆能得到了不起的境界,但是长期闭关这种精神是十分可贵的,值得我们五体钦敬。

  佛陀连续习禅两个月,中间除了中午送饭和布萨(诵戒)以外,中间是不可以打搅的。转眼之间两个月就过去了,佛陀从禅中而觉,于大众比丘前坐定,开示于比丘道:“若诸外道出家来问汝等:沙门瞿昙于二月中云何坐禅?汝应答应:如来二月以安那般那念坐禅思惟住。”这句话就是说,佛陀在两个月闭关期间,始终是以安那般那念而坐禅、思惟与安住,即将身心念头全部用于安那般那念的关注与思惟之中。为什么要这样?佛陀说:

  “我于此二月念安那般那,多住思惟,入息时念入息如实知,出息时念出息如实知;若长若短,一切身觉入息念如实知,一切身觉出息念如实知;身行休自己入息念如实知,乃至灭出息念如实知。我悉知已,我时作是念:此则粗思惟住,我今于此思惟止息已,当更修余微细修住而住。尔时,我息止粗思惟已,即更入微细思惟,多时而住。”

  世尊在二月之中对安那般那念进行了深入的观察,于入息时念入息,于出息时念出息;对于出入息的长短、出息之念、入息之念乃至灭出息之念,都能做到如实而知。仅仅这些还不够,因为它们还是属于“粗”的思惟之住,于是世尊便进入到更细微的止息思惟之中。此时出现了一些不可思议的现象,即一个人的身心全部处于止息状态,连呼吸都极其微细,几乎觉察不到——这便是深层次的禅定状态。

  此时有三位天神恰巧从佛陀身边经过。其中一位认为佛陀已经“时到”(已经死去了),另一位说还没有“时到”,而是“时向”(接近于死亡)。从这里可以看出,单从外观上观察,已经完全觉察不到人的呼吸,几乎完全停止呼吸了。所以两位天人才误以为世尊已经离世了。而第三位天人很是高明,他说:“非为时到,亦非时向至,此则修住,是阿罗诃寂灭耳!”既非死去,也非接近死去,而是一种禅定的状态之一,是一种禅定的寂灭止息境界。

  佛陀述说这一节后,对比丘们说:“若有正说,圣住、天住、梵住、学住、无学住、如来住,学人所不得当得,不到当到,不证当证,无学人现法乐住者,谓安那般那念,此则正说。”其中——

  圣住:得如实而知四谛,就可以住于圣住;

  天住:得禅禅乃至四禅者,即得天住;

  梵住:修慈悲喜舍四无量心,得于梵住;

  学住:有学位圣者的住息处;

  无学住:无学位圣者的住息处;

  如来住:得无上正遍觉者,住于如来住。

  佛陀最后得出结论:“安那般那念者,是圣住、天住、梵住乃至无学现法乐住。”就是安那般那念是五种住位者皆可共修的法门,都可以获得“现法乐住”,使此生之中永远与快乐安详相伴随。808经与807经大体相似,只是叙述学住与如来住二者的不同。学住乃是断除于五盖,对断除五盖能做到如实而知。(3.27.)


{返回 界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漫说《杂阿含》(卷二十九)~E 809经主要还是叙述修习出入息念的功效。
下一篇:漫说《杂阿含》(卷二十九)~C 804经叙述修习出入息念,可以断诸觉想。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八)~H 1281经:本经阐述这样一个问题:即对..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八)~A 1267经~1269经:此三经是佛陀应..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二)~E 1149经:本经记述波斯匿等王就五欲问..
 漫说《长阿含》(卷十一)~E 《善生经》所揭示的家庭伦理道德
 漫说《中阿含》(卷十四)~B 二、大善见王经
 漫说《长阿含》(卷十)~B 二、大缘方便经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七)~P 1265经~1266经:此二经阐述佛教..
 漫说《中阿含》(卷十二)~A 一、鞞婆陵耆经
 漫说《杂阿含》(卷三十五)~J 981经与980经大体相似,只是将说法..
 漫说《杂阿含》(卷七)~E 第172经(当断经)、第173经(过去当断..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以胜妙法 常行教诲──西方寺华严吉祥法会过堂开示[栏目:宽运法师]
 念佛要有信愿[栏目:净空法师·开示集三]
 禅者的初心 第一部 身与心的修行 2 我呼吸,所以我存在[栏目:铃木俊隆]
 根机与信心[栏目:普巴扎西仁波切]
 我爱芳邻[栏目:生活的层次·迷悟之间]
 师父我用念佛机在旁边放一碗水,能叫大悲水吗?应该我自己念吗?[栏目:宽见法师·心灵答疑解惑]
 胜鬘经 15 胜鬘章[栏目:胜鬘经·白话文]
 弘一律师论唐密(林武贤)[栏目:弘一法师思想研究]
 相应5经 沙奴经[栏目:相应部 10.夜叉相应]
 甘露与净瓶的对话 自序——领受圣严法师的智慧,分享法喜[栏目:甘露与净瓶的对话]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