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启发创作方法
 
{返回 佛教心理学·陈兵教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500

四、启发创作方法

  中国历代文人,从佛学中获得不少创作方法。东晋大诗人谢灵运主张学佛宜顿悟,为诗文亦贵顿悟,其《与诸道人辩宗论》谓“阶级教愚之谈,一悟得意之论”。禅宗盛行以来,以禅喻诗、诗有禅趣、禅语入诗,蔚成文苑风气。南宋严羽自称“参禅精子”,谓“以禅为诗,莫此亲切”,其《沧浪诗话·诗辨》以禅喻诗,谓作诗亦贵顿悟:
  大抵禅道唯在妙悟,诗道亦在妙悟。
  比较说,孟浩然学力比韩愈差得多,而其诗独出韩愈之上,只在孟有妙悟而已。悟有深浅、有分限,有透彻之悟,有只得一知半解之悟。汉魏只是崇尚顿悟,不用顿悟,从东晋谢灵运至盛唐诸公,乃透彻之悟。明胡应麟《诗薮》就此评论说:
  严氏以禅喻诗,旨哉!禅则一悟之后,万法皆空,棒喝怒呵,无非至理;诗则一悟之后,万象冥会,呻吟咳唾,动触天真。禅必深造而后能悟,诗虽悟后仍须深造。
  说严羽以参禅比喻学诗,很是恰当,其《沧浪诗话·诗辨》主张学诗以识为主,入门须正,立意须高,应如禅宗“直截根源”、“顿门”、“向上一路”、“单刀直入”,“推原汉魏以来,而截然谓当以盛唐为法”,犹如参禅,先试取汉魏之诗而熟参之,次取晋宋之诗而熟参之,次取南北朝之诗而熟参之,次取沈、宋、王、杨、卢、骆、陈拾遗之诗而熟参之,次取开元、天宝诸家之诗而熟参之,次独取李、杜二公之诗而熟参之,又取大历十才子之诗而熟参之,又取元和之诗而熟参之,又尽取晚唐诸家之诗而熟参之。段玉裁《诗人玉屑》卷一载《龚圣任学诗》,以三首七言绝句比喻学诗有如参禅:
  学诗浑似学参禅,悟了方知岁是年。点铁成金犹是妄,高山流水自依然。
  学诗浑似学参禅,语可安排意莫传。会意即超声律界,不须炼石补青天。
  学诗浑似学参禅,几许搜肠觅句联。欲知少陵奇绝处,初无言句与人传。
  意谓学诗犹如参禅,贵在一朝顿悟,不假造作思惟,从胸中自然流出;贵在会意,用语言传达那不可言说的“意”;贵在超越语言,不可以理性苦思冥索。同书卷十五引范之实《潜溪诗眼》云:
  识文章者,当如禅家有悟门。夫法门百千差别,要须自一转语入。如古人文章,直须先悟得一意,乃可通其它妙处。
  举柳宗元《晨诣超师院读禅经》“真源了无取,妄迹世所逐,微言意可冥,缮性何由熟”四句,以为先悟得一意的典范。陆游《赠王伯长主簿》也说:
  学诗大略似参禅,且下功夫二十年。
  元好问《答俊书记学诗七绝比喻:“诗为禅客添花锦,禅是诗家切玉刀”。清方恒泰《橡坪诗话》谓“其实就诗谈禅禅入妙,即禅论诗诗可通也”。
  《沧浪诗话·诗辨》还取参禅方法于作诗,强调“造句须圆”,“须参活句”,以顿悟为当行、为本色,认为:
  夫诗有别才,非关书也;诗有别趣,非关理也。然非多读书、多穷理,则不能极其至。所谓不涉理路、不落言诠者,上也。
  不涉理路(理性思维)、不落言诠,乃参禅的诀窍、禅悟的特征,将这一原则运用于作诗,以盛唐诸大家做得最成功,“近代诸公乃作奇特解会,逐以文字为诗,以才学为诗,以议论为诗。夫岂不工,终非古人之诗也。盖于一唱三叹之音,有所歉焉”。南宋吕本中也说:
  学诗当识活法,所谓活法者,规矩备具,而能出于规矩之外;变化不测,而亦不背于规矩也。
  如谢元晖有言曰:“好诗流转圆美如弹丸”,此乃真正活法。禅师常以“活泼泼地”形容心性,比喻参禅如“水上葫芦,挪着便转”,明紫柏禅师《大悲阁记》说作诗文亦应如此灵活而忌死板:
  如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盖意活而言死故也。故曰:承言者丧,滞句者亡迷。予读东坡,乃知东坡得活而用死,则死者皆活也。
  认为苏东坡能得活而用死,得力于他的参禅功夫和禅悟。他《和子由论书》有云“诗不求工字不奇,天真浪漫是吾师”,强调好诗出于天真烂漫、无染无拘束的心地。
  不仅作诗,绘画、音乐等艺术,也皆可通禅,都能从佛法中获得创作方法上的启迪。明袁宏道说“善画者师物不师人”,主张绘画以全身心倾注于所表现的对象为要。《梦溪笔谈·补笔谈》论当时著名琴家僧人海大师之工艺“不在于声,其意韵萧然,得于声外”,其声外功夫,当指参禅了悟心性。李贽谓“声音之道可与通禅”,其《焚书·征途与共后语》曰:
  所谓音在于是,偶触而即得者,不可以学人为也。
  认为美妙的音乐作品,犹如参禅而悟,乃得之于偶然而来的创作灵感,非学人为的音律、创作方法等所能臻。偶来的创作灵感,实非偶然无因,亦应如参禅者,乃长期参修,一朝瓜熟蒂落而得。


{返回 佛教心理学·陈兵教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佛教心理学 第七节 讲经说法与宣传心理学
下一篇:培养最佳创作心态
 提高“逆商”,安度人生难关
 佛教心理学 第四节 佛教管理心理学
 佛教心理学 第七节 讲经说法与宣传心理学
 佛法对现代文明的启迪
 佛教心理学 第六节 佛教心理学与文艺创作
 佛教心理学 第三节 心理健康与个人成长
 佛教心理学 第九节 佛法对科学心理学及现代文明的启迪
 佛教心理学 第二节 不良嗜好及病态社会心理的针治
 无常、无住与心理应变
 佛法对科学的启迪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佛教入门 六·佛历与佛旗[栏目:佛教入门]
 六七 膝本生谭[栏目:第一篇]
 《六祖坛经》第十四讲[栏目:崇慈法师]
 四四 精舍天宫[栏目:天宫事经 四 深红品]
 生与死-佛教轮回说 第一章 灵魂和轮回观念的产生[栏目:陈兵教授]
 大手印教言——催动空行心弦 时轮金刚法的重大意义[栏目:大手印教言·催动空行心弦]
 财神包换来的电线杆[栏目:上师讲故事]
 慈航大师全集 菩提心影(三)法教篇 一三、唯识学的宇宙观[栏目:慈航法师]
 闲谈莫论人非[栏目:达真堪布]
 心情不老[栏目:延参法师文集]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