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漫说《杂阿含》(卷三十一)~I 894经叙述圣人与凡夫的差别处。
 
{返回 界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626

  894经叙述圣人与凡夫的差别处。佛告比丘:“以我于世间及世间集不如是知者,我终不得于诸天、魔、梵、沙门、婆罗门及诸世间,为解脱、为出、为离、离颠倒想,亦不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佛陀的言下之意是他对世间真相都知道得最为彻底,没有一丝的疑惑与挂碍,否则他就不能名之为“佛”。同理,世间的凡夫俗子之所以不能出离于烦恼的怪圈之中,总是为邪魔外道所迷惑与侵扰。若世间凡夫能对世间的实状能够如实而知晓,则自然步入圣人的行列。895经叙述如何断除三爱。此三爱范围比较大也就是对欲界、色界、无色界的贪爱与留恋。“有三受。何等为三?谓欲爱、色爱、无色爱。”对于普通人而言,欲爱就够我们几辈子忙活了,更别说色爱与无色爱,因为到了色界以上,那日子是我们连想都不敢想的美好。可是现在佛陀却让我们要断绝三界之爱,对于我们平凡人来说,或许显得有些“残酷”。然而佛陀的眼光总是看得很远,远到我们根本难以企及的地方。他穷尽三际,通达累劫。三界虽好,但总有堕落的那一天,其本质特征,依然逃脱不了一个“苦”字,所以我们在唱诵《三宝歌》时,总会唱“人天长夜,宇宙闇闇,谁启以光明?三界火宅,众苦煎迫,谁济以安宁?”这里就讲到了“三界”犹如火宅一般,随时都有性命之虞,根本不能居住。怎么办呢?佛陀说:“为断此三爱故,当求大师。”这位“大师”,也就是我们要倚靠佛陀的教导,在佛陀的引领下,逐步出离火宅,而走向极乐的彼岸。与此相似,896经叙述为了断除三有漏(欲有漏、有有漏、无明有漏)之故,也要请大师指点迷津。三有漏即三种烦恼,欲漏是因欲界众生因欲贪而引起的烦恼;有漏是色界与无色界众生的烦恼,因生存而起的苦恼;无明漏是由无明牵引而生起的烦恼。(4.23.)


{返回 界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漫说《杂阿含》(卷三十一)~J 897经,六入处为主题。
下一篇:漫说《杂阿含》(卷三十一)~H 891经名为“毛端经”,是佛陀以毛端之譬,来形容所断与未断。
 漫说《杂阿含》(卷三十二)~B 906经名叫“法相坏经”,所谓昔日制戒..
 漫说《中阿含》(卷二十五)~C 三、增上心经
 漫说《杂阿含》(卷十二)~A 第283经(种树经)、第284经(大树经..
 漫说《杂阿含》(卷十六)~A 第407经、408经(思惟经):此二经教..
 漫说《中阿含》(卷二十六)~B 二、优昙婆逻经
 漫说《杂阿含》(卷五十)~V 1357经:本经叙述布施当以诚信为先。..
 漫说《杂阿含》(卷二十九)~C 804经叙述修习出入息念,可以断诸觉想..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一)~H 1139经至1144经,内容基本上都与..
 漫说《中阿含》(卷十八)~C 三、净不动道经
 漫说《中阿含》(卷四十)~D 四、阿兰那经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Because Im Here[栏目:A Collection of Buddhist Stories]
 八戒 Eight Precepts[栏目:佛教徒信仰的是什么 What Buddhists Believe?]
 智者妙音 中篇 迈向解脱之道 第一章、大圆满及其前行的重要性[栏目:智者妙音]
 屠夫持心咒 舍利成观音[栏目:观音心咒感应录]
 持明前贤修规·老顽解脱行迹——印圆双运欢喜妙音 第九十讲[栏目:阿秋喇嘛传记·讲记]
 佛教文学观 四、禅宗语录的特色与内涵 一 禅宗文化概论[栏目:佛教与文学]
 《六祖坛经》偈颂[栏目:达观法师]
 50.如何教育[栏目:星云法语·成功人生]
 437.仙林雪庭禅师悟道因缘[栏目:480位禅宗大德悟道因缘]
 过年与赌钱[栏目:戒嗔的白粥馆]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