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漫说《杂阿含》(卷三十四)~A 940经以草木为喻,941经为土丸粒为喻,以此来说明我们生死以来的父母不计其数。
 
{返回 界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007

漫说《杂阿含》(三十四)   

  (卷三十四)   

  940经以草木为喻,941经为土丸粒为喻,以此来说明我们生死以来的父母不计其数。其前提是“众生无始生死,长夜轮转,不知苦之本际”。两个譬喻为:“若此大地一切草木,以四指量,斩以为筹,以数汝等长夜轮转生死所依父母;筹数已尽,其诸父母数犹不尽”;“此大地土泥悉以为丸,如婆罗果,以数汝等长夜生死以来所依父母;土丸既尽,所依父母其数不尽”。此二譬喻实际上就是说我们早已经过了数不尽的累劫生生死死,而茫然不知本命的本际所在。针对于此,942~945经教导诸比丘,若见到众生在“受诸苦恼”、“而生恐怖”时,一方面要进行自我反思,反思自己也曾经或正在遭受着与众生相同的苦厄,同时更需要发心救度诸苦恼众生,“当勤精进,断除诸有,莫令增长”。945经提到“若见众生爱念欢喜者”,亦同样生起慈悲之心:“如是众生过去世时,必为我等父母、兄弟、妻子、亲属、师友、知识”。这种思想的进一步发展,即佛教的慈悲离欲观,比如说见到有姿色的女人,当以姊妹之想;若年纪稍长者,则以母亲之想,从而灭除或降低自己的欲望。

  946经为一位婆罗门与佛陀的一些对话。一位婆罗门来拜见佛陀,问“瞿昙!未来世当有几佛?”佛陀回答说“未来佛者,如无量恒河沙”,未来之佛数也数不清,无量无边,如恒河沙数——佛经中常用“恒河沙数”来形容数量之多。

  这位婆罗门听了佛陀之说,心里很高兴,而且充满信心地辞别佛陀——其潜台词是:既然未来佛不可胜数,那么他如若随佛出家,成佛也是早晚的事情,因为未来佛很多。可是半道之上,他觉得有些后悔,原因是他只问了未来之佛,却忘记问过去之佛。于是他半道上折返回来,向佛请教道:“云何,瞿昙!过去世时复有几佛?”佛陀回答“过去世佛亦如无量恒河沙数”。此时这位婆罗门听了后又觉得心里挺难过,既然过去佛有这么多,而他直到现在才打算跟随佛陀后面学习,觉得为时太晚了。而眼前的不正是一位现世佛吗?这个机会是多么地难得,无论如何也不能再次错失,于是他白佛:“唯愿听我于正法、律出家修梵行”。出家后的婆罗门,最终得阿罗汉果位。

  947经讲一人一劫中所积累的遗骨如毗富罗山(王舍城附近的高山),“有一人于一劫中生死轮转,积累白骨不腐坏者,如毗富罗山”。一劫中的白骨竟能高如大山,说明轮回之久;“若多闻圣弟子此苦圣谛如实知……断三结,得须陀洹”。那么一劫究竟有多长呢?948经(949、950经大意相同)中就有一位比丘问到了这个问题。佛陀的回答是“我能为汝说,而汝难知”。既然难知,“可说譬不”?佛陀作譬道:“譬如铁城,方一由旬,高下亦尔,满中芥子,有人百年取一芥子,尽其芥子,劫犹不竟。”一由旬是多大呢?最大是六十里,最小是三十里。芥子是芥菜的种子,十分微小。方圆三十里里都是芥子,如果一百年取一粒,当把方圆三十里的芥子全部取完的时候,一劫还没结束。这样一来,“劫”这个时间概念就十分吓人了。可是佛陀并不是用“劫”来吓唬我们,而实际上是告诫我们当珍惜光阴,所谓“人身难得,佛法难闻”,故而应该当下“断除诸有,莫令增长”。(6.20.)


{返回 界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漫说《杂阿含》(卷三十四)~B 951经~955经容大体相似,重点叙述众生轮转于世间,时间已是数不尽的长久。
下一篇:漫说《杂阿含》(卷三十三)~G 937经至939经再次谈到五随的无常、苦、空与非我。
 漫说《杂阿含》(卷二)~N 第54经(世间经)
 漫说《杂阿含》(卷二十七)~C 715经(食经):本经叙述五盖与七觉分..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七)~C 1244经:本经叙述烧燃法与不烧燃法。..
 漫说《长阿含》(卷二)~F 难题
 漫说《中阿含》(卷十)~I 十四、涅槃经
 漫说《中阿含》(卷四十六)~B 二、说 经(177)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七)~O 1264经:本经主题为:“知恩报恩”。..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九)~M 1306经:本经叙述佛陀与阿难于天子面..
 漫说《杂阿含》(卷十四)~G 349经(圣处经):此处的“圣处”,一般..
 漫说《长阿含》(卷五)~B 四无量心与典尊的出家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发心求正觉 忘己济群生——访戒幢佛学研究所所长济群法师[栏目:坐看云起·济群法师访谈录]
 敌人也在保佑我们[栏目:达真堪布·微教言·2011年]
 佛说无量寿经白话浅释 卄七 德风散花[栏目:陈义孝居士]
 在家里敬佛时,要烧几根香为适宜?[栏目:在家居士律仪五百答]
 2010培训开示(二)消业积福的方法[栏目:达真堪布]
 倡导文明敬香[栏目:烧香]
 改造命运 可能经历的境界[栏目:积德改命]
 藏传净土法 第九十六课[栏目:藏传净土法学习讲记]
 药师信仰之经典研究(李元弘)[栏目:药师佛·文集]
 日常修法安排[栏目:阿松·桑昂丹增仁波切]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